成語是簡單及道語言外事實的一種反映形式,通過具體的表達抽象的,通過可感覺、可觸摸的成語表達無形的。下面是故事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簡單成語故事及道理解釋,歡迎閱讀參考。理解
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成語勝利,與曹劌[guì]的故事精明策劃有很大關系。
曹劌既非武將,理解也非文臣,簡單及道但深通兵法。成語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故事魯莊公準備抵抗,理解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簡單及道他的成語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故事大官管著,你何必瞎操心?”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
曹劌見了莊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準備,也是獲勝的保證。并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于是莊公便叫他同車出發。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斗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準備進兵。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沖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并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后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莊公卻不明由曹劌為什么這樣指揮。曹劌說:“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斗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 ”。(“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掩,說明倉皇逃竄。)
【解釋】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簡單成語故事及道理解釋篇二:屢見不鮮的故事陸賈是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手下的一名說客,因為學富五車所以常常被派到各個諸侯國去,在他才高八斗的學識基礎之下,經??谌魬液觿俎q而回。劉邦對他一直以來都很賞識,對他也是封官加爵不斷的升遷。劉邦死了以后陸賈辭去官職回到雍州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陸賈育有五個兒子,在他們長大成人以后陸賈便把他的積蓄平均分配給他的兒子們,叫他們以此為基礎自力更生開創自已的天地。
陸賈對他的兒子們提出了一個條件,他對兒子們說:“我將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帶著數十名身著霓裳羽衣的歌舞侍者們外出游玩,這其間無論經過你們哪一個家庭,你們都要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會經常來就不需要用禽獸來如待我們。”他還跟兒子們說如果他在誰的家里度過百年,他的侍從跟隨身的物品就歸誰擁有。果然在這之后他帶著貴重的寶劍跟侍從們四處游山玩水,輪流在各個孩子家里吃住,數十天便換一家,他的兒子們都十分聽從父親的訓話,哪家也不敢對陸賈有一絲一毫的怠慢。
【解釋】屢:多次;鮮:新鮮,新奇。常常見到,并不新奇。
簡單成語故事及道理解釋篇三:公而忘私的故事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名叫祁黃羊,品德高尚,是晉平公的得力謀臣。晉平公要決定什么大事,都要同他商議。
有一天,晉平公把祁黃羊招進宮,問他說:“南陽縣還缺個縣令誰可以去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想了想說:“解虎去比較合適。”
解虎與祁黃羊之間有矛盾,這晉平公也知道的。他聽到祁黃羊舉薦解虎,有點出乎意料,不解地問:“解虎不是與你有仇嗎?你怎么推薦他去當縣令?”祁黃羊說:“您問的是誰可以去當南陽縣令,又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
晉平公贊許地點了點頭,說:“好吧。”于是就派解虎去當南陽縣令。解虎到了南陽,把南陽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擁戴他。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還缺少一個軍尉,你看誰能夠勝任?”祁黃羊回答說:“祁午可以擔任這個職務。”
晉平公聽了,又吃了一驚。原來祁午是祁黃羊的兒子。當時,推薦自己的親屬當官是很忌諱的事情,因為很容易招來閑話。晉平公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就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推薦他去當軍尉,就不怕別人說你徇私情?”祁黃羊說:“你問的是誰可以當軍尉,又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我是誰勝任這個職務就推薦誰,不管他和我有沒有關系,怕什么閑話呢?”
晉平公很贊賞他的坦蕩,就說:“那好,就派祁午去吧。”就又任用了祁午,祁午果真非常稱職。
后來,孔子聽了這件事,就感慨地說:“祁黃羊的話說得太好了。舉薦人才不回避跟自己有仇的人,也不回避自己的親生兒子,真是公而忘私啊。”
【解釋】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