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名詞} > 完本小說 > 《雜說》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雜說》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作    者:我愛西紅柿

狀    態:連載中,加入書架,直達底部

最后更新:2025-05-10 20:53:17

最新章節:后記

作品簡介《雜說》作者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雜說“說”是韓愈一種文體,通過發表議論或記述事物來說明某個道理。文言文原文注“雜說”是釋翻古籍分類子部中一目,敘述人事,雜說兼發議論者屬之。韓愈“雜說”可以說是文言文原文注一種議論文,是釋翻雜文最早的形態,如《載敬堂集·雜說》。雜說《四庫全書總目·雜家類一》說:“雜家之義廣,韓愈無所不包……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文言文原文注” 韓愈有“雜說”四篇,釋翻分別為《龍說》、雜說《醫說》、韓愈《崔山君傳》、文言文原文注《馬說》。

《雜說》原文


一:《龍說》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


易曰:“云從龍?!奔仍唬骸褒?,云從之矣。”


作品注釋
1、龍說:選自《雜說》,為其首篇,題目為編者加。
2、噓:噴吐。
3、伏:遮蔽。
4、景:通“影”。
5、神變化:語出《管子·水地篇》“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化為蠶,欲大則藏于天下,欲上則凌于云氣,欲下則入于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
6、水:名詞用作動詞,下雨。
7、汩:漫。
8、云從龍:語出《易·乾·文言》“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br />9、從:隨,跟隨。

作品翻譯

龍吐出的氣形成云,云本來不比龍靈異。但是龍乘著這股云氣,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處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電,變化神奇莫測,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淪。這云也是很神奇靈異的呢!

云,是龍的能力使它有靈異的。至于龍的靈異,卻不是云的能力使它這樣子的。但是龍沒有云,就不能顯示出它的靈異。失去它所憑借的云,實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龍所憑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說:“云跟隨著龍?!蹦敲醇热唤凶鳊垼蛻撚性聘S著它??!

二:《醫說》


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說者,其知所以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諸侯作而戰伐日行矣。傳數十王而天下不傾者,紀綱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無分勢于諸侯,聚兵而焚之,傳二世而天下傾者,紀綱亡焉耳。是故四支雖無故,不足恃也,脈而已矣;四海雖無事,不足矜也,紀綱而已矣。憂其所可恃,懼其所可矜,善醫善計者,謂之天扶與之?!兑住吩唬骸耙暵目枷??!鄙漆t善計者為之。


作品注釋
1、瘠:瘦弱
2、計:謀劃
3、紀綱:法度
4、安危:平安與危險,指和平與戰亂
5、害:使其損傷,指危害
6、所以:用以,用來
7、為:治理
8、衰:事物發展轉向微弱,指王朝末期
9、傾:衰亡
10、聚兵而焚之:指聚兵咸陽和焚書坑儒(《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11、恃:依賴、依靠
12、矜:驕傲自大
13、扶:幫助
14、與:給予
15、視履考祥:“履”為鞋子,引申為自己走過的路,亦指人生之路?!跋椤睘橥饨缢尸F出的吉兇之兆,引申為即將應對的前程。“視履考祥”,意思是說,處于人生艱難跋涉之途的君子,應該經常檢視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現的新情況。 (《履卦·上九》云:“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

作品翻譯

擅醫術之人,不看病人的胖瘦,只以其脈象來判斷他是否有?。簧弥\劃天下之人,不看天下的戰和,只以其法度是嚴明還是散亂來判斷天下是否興盛。天下,就如同人一樣;戰與和,就如人之胖瘦;綱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脈。心脈沒有疾病,即使瘦也不會危害到生命;心脈有了病,再肥壯之人也只有死路一條。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的智謀學識就可以用來治理天下了!夏朝、商朝、周朝末期,諸侯四起、戰亂不斷,卻仍傳了數十代而未衰亡,只因法度還存在罷了。秦皇稱霸天下之后,不分設諸侯,聚兵咸陽、焚書坑儒,傳了二世便滅亡了,只因法度不存罷了。因此四肢雖無病痛,也沒什么可放心的,心脈才是關鍵;四海雖無動亂,也沒什么可自滿的,法度才是關鍵。擔憂那些可以依靠的東西(指心脈),害怕那些可以夸耀的東西(指法度,意為害怕法度消亡),擅長醫術與謀術之人,稱之為上天賜予他們的幫助與恩惠。《易經》云:“視履考祥。”擅醫擅謀之人也正是如此做的。

三:《崔山君傳》


談生之為《崔山君傳》,稱鶴言者,豈不怪哉!然吾觀于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于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鳥者,其貌有若蒙其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謂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膚,顏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則人,其心則禽獸,又惡可謂之人邪?然則觀貌之是非,不若論其心與其行事之可否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將特取其憤世嫉邪而作之,故題之云爾。


作品翻譯

作者談氏在他寫的《崔山君傳》里說,那些聲稱自己如仙鶴般長壽能知往事的人,實在太荒謬了。但據我觀察,能夠盡到人的本性而不象禽獸那樣的人太少了,而這些人又憤世嫉俗、隱居避世,這是為什么呢?昔時的圣人們,有的頭象牛,有的身體象蛇,有的嘴巴象鳥,還有的面貌象蒙倛那樣方而且丑陋,但是他們僅僅是與那些野獸外貌相似,而本性卻完全不同,我們能夠說他們不是人嗎?而有的人身材豐滿,皮膚細嫩滑澤,面色紅潤有如朱砂,美麗非凡,他們的外表是人,而本性卻象禽獸一般。那么是否還能夠把他們稱作人呢?所以以貌取人,不如觀其言察其行來的正確。鬼神之說,我們儒家弟子從不輕信,所以我就從這個故事中選擇了憤世嫉俗的一面,來發表一些感想而已。

四:《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作品注釋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馬。
2、祇:只,僅僅,副詞。辱:受屈辱。
3、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槽櫪:原指養獸的食器,這里指養馬的處所。
4、不以千里稱也:不把它稱做千里馬。以,把。稱,叫。
5、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馬。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系。
6、一食:吃一頓?;颍河袝r。盡粟一石(dan):吃盡一石(dan)粟。粟:泛指糧食。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 的意思。石,十斗為石。
7、食:同“飼”,喂養。
8、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9、是:這,指示代詞。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顯現。美,美好素質,優點。
12、且:將。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夠,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13、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14、策:這里作動詞,駕馭,驅使。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
15、盡其材:全發揮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日行千里的才能。
16、鳴之:它叫。之:不譯。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通:通曉。
17、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到馬的跟前。臨,到它跟前。
18、其:難道,語氣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19、其:恐怕,語氣助詞,加強肯定語氣。

作品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把它稱作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到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朗讀停頓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養。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表露。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一詞多義

1.之
雖有千里之能:的。
馬之千里者:結構助詞,定語后置標志。無義。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音節助詞,不譯。
食之不能盡其才: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2.能
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活用動詞,用鞭子打。
執策而臨之:馬鞭。
(策勛十二轉:動詞,記載 ——自《木蘭詩》)。

4.而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折,但是。
執策而臨之:連詞,表修飾。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連詞,表承接。

5.食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 喂養,動詞。

6.雖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7.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詞,代“千里馬”。
食之不能盡其材:代詞,代千里馬的。
其真無馬邪:難道,表反問,加強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表推測,“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代驅趕千里馬的。

8.以
不以千里稱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9盡: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盡。
食之不能盡其材: 使……盡,竭盡。

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動詞: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隸人之手。盡:吃盡。例句:一食或盡粟一石。
2、名詞用作動詞:策原意指馬鞭,這里用作動詞,引申為用鞭子打,這里是驅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數量詞用作動詞: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盡:使……盡,竭盡。例句:食之不能盡其材。

古今異義
是:古義: 這樣的.例: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今義:判斷詞。
安古義: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等古義:同樣.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數或列舉。
或古義:有時,有的人.例:一食或盡粟一石今義:或者。
然后古義:副詞,表示一種情況出現以后,出現另一種情況,著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條件 例 :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今義:連詞,表示接著某個動作或情況之后。
食古義:通“飼”喂養 例:食之不能盡其材。今義:吃。
策古義:馬鞭 今義:策劃,策略

作品簡析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從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系出發,說明千里馬才能的被埋沒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一開篇就奇峰突起,用“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點出論證的前提。這句話還包含著一個反題,即“無伯樂,則無千里馬”,實際上指明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系。但這里的“伯樂”是一個普遍概念,指的是特別善于相馬的人。因此下面接著就提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一論斷,突出了這“常有”和“不常有”之間的尖銳矛盾,說明千里馬的被埋沒簡直具有必然性。然后趁勢而下,說到千里馬的命運上來,用“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描繪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情形,引人深思。這一段,從全篇來看,目的是提出問題;它之所以要強調知馬者惟伯樂這個意思,則是為下文揭露“食馬者”的“不知馬”張本。

第二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不知馬者”。

千里馬被埋沒,在一般人看來,大概要歸咎于它的才美“不外見”。因此,本段一開頭就用“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點出問題的要害?!耙皇郴虮M粟一石”是夸張的說法,強調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常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是說“食馬者”只是按照常馬的食量來喂養它,說明這種人的無知。接著,先以“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勢;再用一組排比句揭示這“才美不外見”,正是“食不飽,力不足”所造成的惡果;最后又用反詰句“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這是從反面證明“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道理。

第三段,歸納全文中心,對“食馬者”的無知妄說進行辛辣的嘲諷。

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食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這三句緊承上文,全面總結了這種人“不知馬”的表現;“執策而臨之”,寫他們洋洋自得、以“知馬者”自居的神情,“之”指代千里馬,他們在千里馬跟前竟然宣稱“天下無馬”,這是十足的妄說。兩相對照,生動地揭露了這種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嗚呼”領出作者的感慨:“其真無馬邪”承上文“天下無馬”,是作者對“食馬者”的反詰,也是向讀者發問,用來為下句蓄勢;然后以“其真不知馬也”作答,結住全文。

本文篇幅雖短,中心卻十分突出。貫穿全文的是“不知馬”這句話。文中連用十一個“不”字。開始說“伯樂不常有”、千里馬之“不以千里稱”,已隱含著“不知馬”的意思;中間先明確指出“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然后以“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說明“不知”所造成的惡果;最后更以“不以”“不能”來痛斥“食馬者”的無知,由此導出全文的結句“其真不知馬也”,點明了中心。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兛上氲健恶R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19)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寫作背景

《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郁郁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跟《馬說》同期的作品還有《龍說》(即《雜說一》)。文章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借“龍噓氣成云”,然后“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圣君任用,圣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

相關故事

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汗明見春申君,候問三月,而后得見。談卒,春申君大悅之?!姑髟唬骸熬嗦勼K乎?夫驥之齒至矣(能駕車的年頭滿了)服(駕)鹽車而上太行。蹄申(同“伸”)膝折,尾湛(同“沉”)(同“膚”)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行動遲緩),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衣(苧麻織成的衣)以(覆蓋)之。驥于是(同“俯”)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边x自《戰國策?楚策四》

作品賞析

韓愈是唐代散文巨匠,同時也是對宋代作家極有影響的詩人。人們對他的“以文為詩”(把詩歌寫得散文化)談得比較多,卻很少注意他那更為突出的“以詩為文”的特點。所謂“以詩為文”,是指用具有詩的情調、韻味等特色來寫散文,即是說把散文給詩化了(但這并不等于從西方引進的新文體“散文詩”)。我們說把散文詩化,或者說把散文寫得很帶詩意,并不限于寫自然景物、抒情小品或對人物進行典型塑造和對事態進行藝術描繪;而是也可以用詩的情調、韻味來寫說理文或評論文。韓愈的散文特點之一就在這里。

據說伯樂姓孫名陽,是春秋時代秦國人,會給馬看相,善于識別什么是千里馬。這原是《戰國策?楚策》中一個名叫汗明的對春申君黃歇講的一個故事里的人物。這故事可能是古代傳說,也可能就是汗明用藝術虛構手法創造出來的寓言。伯樂的典故曾幾次被韓愈引用(見他所作的《為人求薦書》及《送溫處士赴河陽序》),可見由于韓愈本人命運的坎坷,對伯樂能識別千里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但平心而論,還是他的這篇《馬說》寫得最好,讀者也最愛讀,因為這篇文章寫得太像一首詩了。

詩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訴諸形象思維,它的創作手法也常以比興為主。當然,一首好詩總要比散文寫得更加含蓄曲折,余味無窮。而從常識論,一篇說理散文,基本上總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的,韓愈的《馬說》肯定是一篇說理文,但它似寓言而實非寓言,用比喻說理卻并未把所持的論點正面說穿,更沒有把個人意見強加給讀者。全篇幾乎始終通過形象思維來描述千里馬的遭遇,只擺出活生生的事實卻省卻了講大道理的筆墨,這已經可以說是詩的寫法了。更巧妙地是作者利用了古漢語中不可缺少的虛詞(語助詞、感嘆詞和連接詞),體現出抒情詩應有的一唱三嘆的滋味和意境,盡管我們讀起來是一篇散文,但仔細品評,卻儼然是一首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抒情詩。這種“以詩為文”的本領,始自西漢的司馬遷(誰也不曾承認過司馬遷是詩人),到了韓愈、柳宗元,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至宋代的歐陽修、蘇軾(尤其是歐陽修)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我們研究中國文學史和學習古典散文應該注意的新課題。

文章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笨蛇@個命題本身就不合邏輯。因為存在決定意識,伯樂善相馬的知識和經驗,必須從社會上(或說自然界)存在著大量的千里馬身上取得,然后逐漸總結出來的。所以過去有人就認為韓愈這句話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義的。我們并不否認,從唯物主義原則來看,他這句話是錯誤的。但把它作為詩的語言,它卻是發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萬千的名言。因為世上有伯樂這種知識和本領的人實在太少了。于是作者緊接著在下文從正面點明主旨,一瀉無余地把千里馬的無限委屈傾訴出來。正由于“伯樂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一般水平的牧馬人,而是“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受盡了無知小人的腌氣。更令人悲憤的是這些寶馬竟然成雙作對地一群群死于槽櫪之間,其遭遇之不幸、結局之慘痛真非筆墨所能形容。當然,結果更是死不瞑目,誰也不把這些有價值的神駿稱為千里馬,它們的死也自然是毫無所謂的了?!安灰郧Ю锓Q也”這句話,包含著這樣的意思:連同情它們的人都沒有,更談不上對它們的死表示遺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從文章表面看,作者說得已相當透徹;而實際上這里面不知有多少辛酸痛楚還沒有盡情吐露,看似奔放而其內涵則甚為豐富,其實倒是含蓄不盡的(說他寫得婉約,或許讀者不能接受,可作者確實沒有把話說盡)。這真是抒情詩的寫法了。

作者著力刻畫“食(飼)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兩相對照,既寫出千里馬的抑郁不平,也寫出不識真才者的愚昧專橫。千里馬在無人給它創造有利的客觀條件時,英雄無用武之地;或雖欲一展所長而有力無處使,甚至到了無力可使的程度。這樣,它連一匹普通馬也比不上,又怎么能實現它日行千里的特異功能呢?因此它的待遇自然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馬”,而它的受辱和屈死也就更不足為奇,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了。不僅如此像這樣連“常馬”都比不上的千里馬,由于不能恪盡職守,還會受到極度的責難和懲罰,往往被無辜地痛打一頓(“策之不以其道”,打得它不合理),當然在待遇上也就更加糟糕了(“食之不能盡其材”)。表面看“食馬者”不是伯樂,不懂馬語;骨子里卻蘊涵著懷才不遇的人面對那些愚昧專橫的統治者就是申訴也無用這一層意思。

文章寫到這里,作者似乎還覺得不夠解渴,于是又接著用“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意思,從“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層的刻畫。這不僅使文章更生動深刻,也表現出作者的感情更為憤激了。作者并沒有立即譴責這種不識馬的“人”有眼無珠,反而讓他面對著這匹千里馬不懂裝懂,發出了仿佛悲天憫人般的慨嘆:“天下無馬!”意思說,這樣的“人”在主觀動機方面還是自以為不錯的,他并非不想選拔人才,并非沒有求賢用賢之心,無奈賢人賢才太“少”了,既無處可尋覓,也無地可安插:“天下哪里有真正的人才啊!”明明是“人”的主觀上出了毛病,卻把這種局面的形成推給客觀條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被作踐得不成樣子的千里馬,卻對它發出了“天下無馬”的慨嘆,認為這不過是一匹連“常馬”也不如的駑駘之輩。這不僅是絕妙的諷刺,而且也是極其嚴峻猛厲的誅心之論。文章寫至此已經水到渠成,作者這才站出來點題,用“嗚呼”以下三句作結,把“無馬”和“不知馬”這一對矛盾(“無馬”是先天的自然缺陷,“不知馬”則是后天人為的犯罪)尖銳地擺出來形成一個高潮,極盡沉郁頓挫之致。古人說蹙萬里長江于尺幅之中,這種凝聚濃縮的手法正是韓愈一支筆經過千錘百煉的結果。我們固然不能不為作者起伏回蕩、感慨悲涼的情緒而傾倒,卻又不能不為他簡潔洗煉的筆墨所欽服。

作者簡介

韓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韓愈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是一個語言巨匠。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對韓愈評價頗高,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文起八代之家”的美譽,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里。

繼續閱讀
推薦閱讀: 經典格林童話 愁極。再三追 遙想公瑾當年 翠娥執手送臨 幼兒園童話故 這次第,怎一 求田問舍,怕 都門帳飲無緒 中國四大民間 歸去來、一曲
《《雜說》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正文
第1 章 著名童話故事有哪些世界著名童
第2 章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
第3 章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
第4 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全詩詞
第5 章 兩個國王的孩子的故事
第6 章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第7 章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第8 章 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全詩詞
第9 章 校園童話故事書里的故事
第10 章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全詩
第11 章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全
第12 章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
第13 章 給胎兒講故事大全精選適合給胎
第14 章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
第15 章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
第16 章 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
第17 章 經典簡短的兒童童話故事
第18 章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
第19 章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
第20 章 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
第21 章 適合幼兒的經典童話故事
第22 章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第23 章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第24 章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第25 章 外婆講的童話故事精選
第26 章 一壺濁酒喜相逢。全詩詞意思及
第27 章 寶馬雕車香滿路。全詩詞意思及
第28 章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
第29 章 外婆講的經典童話故事精選
第30 章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第31 章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
第32 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
第33 章 少兒童話小故事有哪些
第34 章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
第35 章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
第36 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第37 章 格林童話故事txt文本
第38 章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第39 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
第40 章 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
第41 章 公主童話故事大全童話故事中的
第42 章 寶馬雕車香滿路。全詩詞意思及
第43 章 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第44 章 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
第45 章 小學生故事大王比賽稿(童話)
第46 章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
第47 章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第48 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全詩詞意思及
第49 章 編寫一篇童話故事3個
第50 章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
第51 章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
第52 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
第53 章 世界經典童話故事精選
第54 章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
第55 章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
第56 章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第57 章 大灰狼吃小羊的故事繪本與道理
第58 章 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
第59 章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第60 章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全
第61 章 有關小刺猬的童話故事
第62 章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全詩
第63 章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第64 章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
第65 章 編一個童話故事大全編一個童話
第66 章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
第67 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
第68 章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
第69 章 格林童話有什么小故事
第70 章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
第71 章 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
第72 章 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
第73 章 適合小學生比賽講的童話故事
第74 章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
第75 章 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
第76 章 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
第77 章 有關小狐貍經典的童話故事
第78 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第79 章 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
第80 章 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
第81 章 短篇童話故事200字
第82 章 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
第83 章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第84 章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
第85 章 有道理的童話故事1000字
第86 章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
第87 章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第88 章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
第89 章 適合三年級看的童話故事
第90 章 垂楊紫陌洛城東??偸钱敃r攜手
第91 章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
第92 章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
第93 章 一千零一夜:蠢漢、驢子與騙子
第94 章 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
第95 章 一壺濁酒喜相逢。全詩詞意思及
第96 章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
第97 章 有關小狐貍的童話故事精選
第98 章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全詩
第99 章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全詩詞
第100 章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
第101 章 有關勇敢忠實的童話故事
第102 章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
第103 章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
第104 章 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
第105 章 編寫童話故事1000字3篇
第106 章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第107 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第108 章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
第109 章 兒童童話故事文字版大全精選
第110 章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第111 章 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
第112 章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第113 章 有關小麻雀的童話故事
第114 章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
第115 章 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
第116 章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
第117 章 安徒生童話:曾祖父的故事
第118 章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
第119 章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
第120 章 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人伦xxxx国语对白| 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 动漫成年美女黄漫网站国产| 在线成年人视频|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顶级欧美色妇xxxxx| 一本岛一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国产ssss在线观看极品|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 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免费扒丝袜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好|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瓮红电影三级在线播放| 蜜芽忘忧草二区老狼果冻传媒|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 果冻传媒麻豆影视在线观看免费版|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麻豆映画传媒有限公司地址|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youjizz亚洲|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办公室震动揉弄求求你|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好好的曰com久久| 小雪把双腿打开给老杨看免费阅读 | 看一级毛片女人洗澡|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野花日本中文版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