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神話故事,簡單馬克思曾經說過: 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下面是話故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簡單的神話故事,歡迎閱讀參考。簡單
早年間,杭州有個心靈手巧的簡單老石匠,鑿了一輩子的話故石頭,別的簡單什么也沒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藝。話故
有一天,簡單老石匠在南山腳下發現一塊白花花的話故石頭,仿佛映著一株樹影子,簡單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話故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簡單的話故確映著一株梅花影子。就像長在石頭里一樣,簡單伸手一摸,石頭平平的、光光的,老石匠越看越喜歡,于是他使出全身力氣,把那塊石頭挖起,一步一踉蹌地背回家。
老石匠對著石頭看了三個月,摸了三個月,又想了三個月,才動手在石頭上雕刻起來。
轉眼過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終于把那株梅花雕在石頭上了。梅花雕成了,它迎著春風,向著朝霞,白玉似的開滿一樹,老石匠卻老死在了梅花邊。
老石匠沒有兒女,也沒有產業,大家便把他埋在一塊公地里,將他最后雕成的梅花碑豎在墳頂。
年代過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出現了。石碑上的梅花變得會開會謝,不僅如此,這塊石碑還能預報天氣:天要晴時,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要下雨時,石碑上陰沉沉、濕漉漉的。
有了這塊石碑,農家犁地下種就不會安排錯,出門的人該歇該行心里也有把握。大家都很喜愛這塊石碑,把它當做寶貝。
有一年春天,杭州來了一個大官,大官早聽說過這塊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帶著一群人去了老石匠的墳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開著。
他高興極了,回去和狗頭師爺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墳地旁邊造了一座衙門,筑起一堵圍墻,把那塊石碑圍進后花園里,還貼出布告說:這是一塊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進入。
奇怪的是,這塊石碑被圍進大官的花園里,不到兩天,碑上的梅花就謝了。以后,不論天晴落雨,石碑上總是陰沉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滿了青苔,變得難看極了。
為了這事,大官很頭疼,整天在石碑前后打轉。
狗頭師爺見了,過來獻計:“老爺,我看這是地氣潮濕的緣故,如果在石碑下架起火來烘一烘,烘干潮氣就會好了。”
大官覺得有道理,便忙叫人搬來干柴木炭,在老石匠的墳頂上燒起來。
火苗一舐到石碑,便爆裂開來,一霎工夫,衙門和花園都燒了起來。大官和師爺想逃也逃不及,都燒死在里面。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衙門燒成一片瓦礫,只在大門前面剩下半截焦爛的旗桿。
如今,在杭州東城還留下兩處地名:一處叫“梅花碑”,另一處叫“焦旗桿”。
簡單的神話故事篇二:西湖三潭印月有一年,魯班帶著他的小妹到杭州來。他們在錢塘門邊租了兩間鋪面,又收了一百八十個心靈手巧的年輕后生做徒弟。
這天,魯班兄妹正細心教徒弟,忽然一陣黑風刮過,天上烏云亂翻,原來是一個黑魚精鉆到西湖里作祟。不多久,大水就不斷往上漲。
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頭上,魯班兄妹也帶著徒弟爬上了寶石山。
他們朝山下一望,只見一片汪洋。湖中央轉著一個很大的漩渦,漩渦當中翹起一只很闊的魚嘴巴,慢慢地露出整個大魚頭,魚頭往上一挺,驀地飛起一朵烏云,飄到寶石山頂上落下來,里面鉆出一個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滾動圓鼓鼓的斗雞眼珠,朝魯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當?”
魯妹說:“你問姑娘啥行當,姑娘是個巧工匠。”
黑后生又把魯妹從頭看到腳,想要娶回家當老婆,說著,便伸手來拉魯妹。這時,魯班一榔頭隔開他的手,喝道:“滾開點。”
黑后生嬉皮笑臉:“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頭。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講;大姑娘不嫁我,再漲大水漫山岡。”
魯妹心里想:倘若再漲水,全城人的性命都要保不住了。她眼珠轉兩轉,辦法便有了,對黑后生說:“嫁你不急,讓阿哥替我辦樣嫁妝。”
黑后生聽了很開心,問魯妹想要什么嫁妝。
“高高山上高高巖,我要叫阿哥把它鑿成一只大香爐。”魯妹說道。
接著,魯妹又讓黑后生吸干了大水,躲避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魯班則帶著他的徒弟,一錘一錘砸翻了懸崖。從此以后,西湖邊的寶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
魯班又朝湖心的深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長繩子,站在懸崖當中,叫魯妹拉緊繩子的另一頭,繞著自己跑了一周,魯妹的腳印子便在懸崖上畫了一個圓圈圈。
魯班先鑿了大樣,一百八十個徒弟按著樣子鑿。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懸崖就變成了一只極大的石香爐。圓鼓鼓的香爐底下,有三只倒豎葫蘆形的尖腳,尖腳上,都有個三面透光的圓洞洞。
大石香爐鑿成了,魯班朝黑后生說:“你看,我妹妹的嫁妝辦好了,你先把嫁妝搬下湖擺起來,再打發花轎來抬新娘。”
黑后生高興死了,一個轉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風,竟把那么大的一個石香爐骨碌碌地吸在后面滾。黑后生跑到湖中央,變成黑魚,鉆進深潭,石香爐滾到湖中央,在深潭旁邊的斜面上一滑,“啪嗒”一下子倒覆過來,把深潭罩得嚴嚴實實,不留一絲縫隙。
黑魚精也被罩在石香爐下面,最終悶死在湖底,石香爐也陷在湖底的爛泥里,只在湖面上露出三只葫蘆形的腳。
從此,西湖留下一個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節夜里,人們劃船到湖中央去,在爐腳上那三面透光的圓洞洞里點燭火,燭光映在湖里,就現出了好幾個月影。后來,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簡單的神話故事篇三:雷王要收租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時候,天和地離得很近,近到什么樣呢?你不見竹子往上長時總偏著頭?就是那時留下的習慣,竹梢一直便碰到天上,不偏點行嗎?
那時,天上住的是雷王。他長著一雙燈籠眼,眨起來閃耀著綠光;脊背上長著一對翅膀,抖起來扇動著風暴;兩只腳又大又厚,走起路震響著轟轟隆隆的雷聲;手上拿著板斧和鑿子,這里劈劈,那里戳戳,迸濺的就是電光。
地上住的是人。人的頭領叫布伯。布伯會種田,也會打獵,還會很好的武功,在眾人眼里是個仗義的好漢,要不怎么能推舉他當頭領?
當時有個規矩,人們每年都要給上天供奉些香火,只要供了,就會風調雨順,就能多收糧食,過好日子。那些香火供給誰?還不是雷王呀。雷王是天上的大神,掌管著地上的風雨。
有一年,雷王在天上閑得無聊,便轉悠到下界來了。布伯見是天上的大神,不敢怠慢,東湊西借,給他擺了一桌山珍海味,還上了陳年老酒。
雷王吃得飯飽酒足,起了貪心,綠著眼睛說:“我每年都給你們送風下雨,哪能白送白下?今后我要收租。”
布伯說人們還很窮,饒了大伙吧。雷王不依,頭搖得晃晃蕩蕩。看看犟不過去,布伯想了想,便對雷王說:“交就交吧。你要莊稼的上頭,還是要下頭?”
雷王想自己住在天上,高高在上,就說:“當然要上頭。”
布伯答應他秋天來收租。雷王走了,布伯對大伙說,今年全都種芋頭。
眾人種了芋頭,芋頭長得不錯,全部長在土里頭。秋天來了,雷王按時來收租,布伯指著地上的枝葉,請他拿走。
雷王一看上了當,想發火,可是自己有言在先,說不出嘴,只好吃了這個啞巴虧。臨走時他對布伯說:“明年我不要上頭了,我要下頭。”
布伯很爽快地答應了。雷王走后,布伯對大伙說,明年全部都種稻谷。
眾人種了稻谷,稻谷長得不錯,谷穗沉甸甸壓彎了梢頭。
秋天來了,雷王按時來收租,布伯指著稻根,請他拿走。雷王一看又上了當,想發火,還是沒辦法出氣,心一橫說:“明年我上頭、下頭都要。”
他想,這么一來肯定布伯要求饒,那后頭的事就好商量了,或許還能多分些稻谷。沒想到,布伯又爽快答應了。雷王走后,布伯對大伙說,明年全都種苞谷。
眾人種了苞谷,苞谷長得很大,壯碩碩的穗子掛在腰身。
秋天來了,雷王按時來收租,布伯指著梢、根,請他拿走。雷王看一眼苞谷,再看一眼梢和根,鼻子都歪到了一邊,氣哼哼回了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