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喇叭鎖吶,鎖吶曲兒小腔兒大。曲兒全詩出自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小腔析代表作品《朝天子·詠喇叭》。明正德年間,意思宦官當權(quán),及賞欺壓百姓,喇叭行船時常吹起號頭來壯大聲勢,鎖吶這支散曲就是曲兒全詩為了諷刺宦官而作。曲中表面上寫的小腔析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意思都是宦官。“曲兒”比喻宦官的及賞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喇叭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zāi)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欺壓得傾家蕩產(chǎn)。鎖吶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曲兒全詩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tài),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聲。全曲借物抒懷,活畫了宦官的丑態(tài),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作品原文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喇叭,鎖吶,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作品注釋
1、朝天子:曲牌名。喇叭:銅制管樂器,上細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擴張,可以擴大聲音。
2、鎖吶:今寫作“嗩吶”,管樂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個喇叭形擴聲器。民樂中常用。
3、曲兒小:曲子很短。腔兒大:聲音很響。曲兒小腔兒大是喇叭、嗩吶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4、官船:官府衙門的船只。亂如麻:形容來往頻繁,出現(xiàn)次數(shù)很多。
5、仗:倚仗,憑借。你:指喇叭、嗩吶。抬:抬高。聲價:指名譽地位。
6、軍:指軍隊。愁:發(fā)愁。因受攪擾而怨忿。舊時皇帝為了加強對軍隊統(tǒng)帥的控制,常派宦官監(jiān)軍,以牽制軍隊長官的行動,十分討厭。
7、那里:同“哪里”。辨:分辨、分別。甚么:同“什么”,疑問代詞。 共:和。
8、眼見的:眼看著。吹翻了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產(chǎn)。
9、吹傷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氣大傷。
10、水盡鵝飛罷:水干了,鵝也飛光了。比喻民窮財盡,家破人亡。這是宦官害民的嚴重后果。水盡鵝飛,“官船”就不能長久來往,這也是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警告。
作品譯文
喇叭鎖吶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抬聲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還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支曲子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這是歷史上宦官禍國映民最嚴重的時期之一。當時宦官在交通要道運河上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詩人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支《朝天子》。
作品鑒賞
這首小令第一層說喇叭、嗩吶的特征是“曲兒小腔兒大”,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對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愛憎之情。一個“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貪官污吏的丑惡本質(zhì)刻畫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層說喇叭、嗩吶的用途,是為來往如麻的官船抬聲價,即為官方所用。“聲價”即名譽地位,按理應(yīng)是客觀評價;而這里卻要“抬”,就說明喇叭、嗩吶的品格是卑下的。宦官裝腔作勢,聲價全靠喇叭來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聲價,又因為它傳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頭所指,更深一層。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臉。小令第三層展示喇叭、嗩吶用途的另一面:為害軍民,即在為官船抬聲價的同時,肆意侵害軍民的利益,讓老百姓一聽到喇叭、嗩吶之聲就不寒而栗,膽戰(zhàn)心驚。小令最后一層寫喇叭、嗩吶吹奏的結(jié)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直吹得民窮財盡,家破人亡。通篇詠喇叭詠得真切,讓人信服。
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來于運河之上的宦官的種種惡行后的借題發(fā)揮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類,但喇叭的“曲兒小腔兒大”與宦官的“本事小來頭大”卻有共同點,于是作品在物與人之間找到共性,作者實際上是比照著宦官的嘴臉詠喇叭的:以吹(虛張聲勢)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幫兇,到處作威作福,惹得軍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動搖。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現(xiàn)實黑暗進行揭露的同時,也向最高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其批判鋒芒是很尖銳的。所以說這首小令的思想內(nèi)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這首作品不是為詠物而詠物,它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在傳達一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內(nèi)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于沒有點破,結(jié)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這就是“不即不離”。
歷史評價
好的詠物詩一般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詠物惟肖,即詠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讓讀者相信確實是所詠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為詠物而詠物,而是通過詠物,表達一定的思想內(nèi)容;三是詠物和寄托的關(guān)系要處理好,即“不即不離”。王磐的這首《朝天子·詠喇叭》就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王磐這首最為人稱道的諷刺作品《朝天子·詠喇叭》較為豪辣,把正德年間擅權(quán)的宦官在運河沿岸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以及他們裝腔作勢的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
王磐這首名曲以譏諷時政、鞭笞宦官作惡而名噪天下。
作者簡介
王磐(約1470~1530)明代散曲家。字鴻漸。號西樓。江蘇高郵人。從年輕時起即鄙視功名,筑樓高郵城西,與名流談詠其間,因自號西樓。其散曲題材廣泛,雖多閑適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譏諷時政的佳作。有《王西樓樂府》。
王磐散曲存小令65首,套曲9首,全屬北曲。王磐散曲題材比較寬廣,作品的風格基本上是清麗精雅的,個別諷刺作品則較為豪辣。王磐著有《王西樓樂府》1卷,有明嘉靖三十年刊本,為其甥張守中所校訂刊行。《散曲叢刊》收入此本時,曾校以《堯山堂外紀》和《雪濤詩話》。謝伯陽《全明散曲》,齊魯書社1994年版。
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