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田子方教育子擊》又名《子擊謝罪》選自《資治通鑒 周紀》。田方簡稱“通鑒”,教育擊文它是言文原文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注釋地位。
作品原文
田子方教育子擊
子擊①出,翻譯遭②田子方③于道,田方下車伏謁④。教育擊文子方不為禮⑤。言文原文子擊怒,注釋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⑥貧賤者驕人耳!翻譯富貴者安敢驕人!田方國君而⑦驕人,教育擊文則失去國;大夫而⑦驕人則失去家(16)。言文原文失其國⑧者未聞⑨有以國⑩待(11)之者也,注釋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翻譯夫士貧賤,言不用(12),行不合(13),則納履(14)而去(15)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17)之。
詞語注釋
1子擊:魏文侯的長子,國君的繼承人。
2遭:遭遇,遇到。
3田子方:子擊的老師?!驹敿氁娤拢〝U展閱讀)】
4伏謁(yè):行禮拜見。謁:拜見,請求。
5不為禮:不還禮。
6亦:副詞,只是,不過
7而:通“如”,如果。
8國:國家
9聞:聽說
10國:這里指國君的規格
11.待:待遇,對待
12.用:需要
13.合:投契,融洽
14.履(lǚ):鞋子
15.去:離開
16.家:大夫的封地稱“家”。
17.謝:道歉
作品原文
子擊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車伏謁。子方不為禮。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去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去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之。
作品翻譯
魏國太子子擊出行,在路上遇見老師田子方,下車行禮拜見。田子方(卻)不還禮。子擊很生氣,對田子方說:“是富貴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呢?”田子方說:“只能是貧賤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富貴的人怎么敢對人自高自大呢!國君如果對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國家,大夫如果對人自高自大就將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國家的人,沒有聽說有人用國君的規格對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沒有聽說有人用大夫的規格對待他的。貧賤的游士,言語不中聽,行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離去罷了,到哪里去不能(成為)貧賤的人呢!”子擊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翻譯
1、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
是富貴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自高自大呢?
2、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
失去他的國家的人,沒有聽說有人用國君的規格對待他的;
選擇
對“安往而不得貧賤哉”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B)
A.怎么會去尋找貧賤呢?
B.去哪不能獲得貧困低賤呢?
C.怎么會去尋找不能獲得貧賤的地方呢
D.去哪都不會貧賤!
擴展閱讀
田子方:姓田,名無擇,字子方,魏國人,魏文侯的友人,是孔子弟子子貢的學生,道德學問聞名于諸侯,魏文侯慕名聘他為師,執禮甚恭。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二年進士,官至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主持編撰了大型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等。其詞僅存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