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是源于言故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與政治學科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源于成語的歷史寓言故事。
從前精通射箭的更贏和魏王談論箭術,剛好一只大雁由東向西飛過,史寓事更贏拉弓便射,源于言故可惜虛發一箭,成語誰知大雁應聲落地。史寓事
魏王不解,源于言故更贏說:“這只受傷的成語大雁離了群,飛得低,史寓事聽到弓弦響,源于言故嚇得不知道怎么辦,成語一用力傷口破裂而掉地。史寓事”
源于成語的源于言故歷史寓言故事2:塞翁失馬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成語他養了許多馬,史寓事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 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源于成語的歷史寓言故事3:樂不思蜀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
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后,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于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斗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里很快樂,我并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