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關于壞人。那么這個成語是跳梁怎么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跳梁小丑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國相國惠施,在和莊子的語故一次談話中,舉自家一株大樗(chū)樹為例,關于說樹的跳梁主干臃腫,小枝多卷曲,小丑不成材,語故木匠師傅對它連看都不看一眼,關于以此譏諷莊子所說的跳梁“大而無用,眾所同去”。小丑
對此,語故莊子這樣回答道:“子獨不見貍狌(shēng)乎,關于卑身而伏,跳梁以候敖者;東西跳梁,小丑不辟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gǔ)。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你難道沒看見過野貓嗎?它們隱伏起來,伺機獵取出來活動的小動物,東竄西跳,不避高低,往往觸到機關,死于網羅之中。還有牦牛,龐大的軀體像天邊的云。它能使自己很大,卻不能抓老鼠。現在你有大樹,擔心它無用,為什么不把它種植在虛無的鄉土上,寬闊無際的曠野里,它可以生長得更加枝葉繁茂,來往行人可以逍遙自在地在它下面乘涼歇蔭。所以,它并不因為所謂無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
莊子在這里要說的是,“無為虛談,可以逍遙適性,蔭庇蒼生”,以此駁斥惠施的“大而無用”的譏諷。
后人從這段故事引申出成語“跳梁小丑”。
——《莊子·逍遙游》
妙語點撥
那些品格低下或并無什么真才實學的人,為了達到一己之私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極盡搗亂、破壞之能事,但終究沒有什么了不得,只不過是真正地暴露了他自己的丑惡嘴臉罷了。歷史如同大浪淘沙,永垂史冊、被后人稱頌的是那些仁人志士,而一幫跳梁小丑們將為千代萬世的人所唾棄。
跳梁小丑的近義詞和方反義詞
【近義】害群之馬
【反義】志士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