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陳諫議教子》出處《宋名臣言行錄》由朱熹、陳諫李幼虎等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創作。議教譯告訴人們:為人處事要像陳諫議一樣淳樸,文言文原文注忠信,釋翻寬容,陳諫寬宏大量。議教譯做事要處處為他人著想。文言文原文注誠信是釋翻金的重要性。做什么事都要先想清楚后果是陳諫什么,不能沖動行事。議教譯
文言原文
陳諫議教子
宋陳諫(jiàn)議家有劣馬,文言文原文注性暴,釋翻不可馭,陳諫蹄嚙傷人多矣。議教譯一日,文言文原文注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召子,曰:“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畜之?是移禍于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仆養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人之風。 ——《宋名臣言行錄》
字詞注釋
1.陳諫(jiàn)議:北宋陳省華(939年—1006年),字善則,北宋閬州閬中人,官至諫議大夫,故稱之。
2.馭:駕馭,控制。
3.蹄:名詞作動詞用,踢。
4.嚙:咬。
5.仆:仆人,指養馬的仆人。
6.因:于是。
7.遽:急忙,快。
8.安:怎么,哪里。
9.賈(gǔ)人:商人。
10.直:通“值”,價值,這里指錢。
11.詰:責問。
12.貴臣:朝廷中的重臣。
13.制:控制,制服。
14.彼:那。
15.廄:馬廄。
16.曰:說,回答。
17.汝:你。
18.售:出售。
19.戒:通“誡”,告誡。
20.劣:頑劣的馬。
21.是:這
22.可:能夠。
23.何以:以何,憑什么,怎么。
24.為:把。
25.畜:養
陳諫議(陳省華)
文言翻譯
宋人陳諫議家里有一匹劣馬,性情暴躁,不能駕馭,踢傷咬傷了很多人。一天,他走進馬棚,沒看到這匹馬,于是責問仆人:“那匹馬怎么不見了?”仆人說是陳堯咨把馬賣給商人了。陳堯咨是陳諫議的兒子。陳諫議馬上召來兒子,說:“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都不能制服這匹馬,商人又怎么能養它呢?你這是把禍害轉嫁給別人?。 ?陳諫議)趕緊命人去追商人牽回馬,并把賣馬的錢退給商人。他告誡仆人把那匹馬養到老死。當時的人們稱贊陳諫議有一種古代賢仁之風。
句子翻譯
1.賈人安能蓄之?
翻譯:商人又怎么能馴服它呢?
2.是移禍于人也
翻譯;你這是把禍害轉嫁給別人啊!
3.償其直
翻譯:陳諫議把買馬的錢退給商人。
4.彼馬何以不見?
翻譯: 那匹馬怎么不見了?
文言理解
1.①告訴兒子不能把災禍轉移給別人。②命人把馬追回,并賠償價錢。③告誡仆人把馬養到終老。
2.同意,因為這是一種品德高尚的表現,不為了自己利益去破壞人家的利益,有古仁人之風;要誠實忠厚,不能為一己之利,做禍害他人之事。(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不同意.,因為如果所有人都像他一樣,就不需要官吏的存在,社會就不會更快的進步與發展。(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3.因為他欺騙了別人,自己不誠信。
4.性情暴烈,不可馭;踢傷、咬傷了好多人。
5.本文體現了:[1]為人處事要像陳諫議一樣淳樸,忠信,寬容,寬宏大量。[2].做事要處處為他人著想。[3].誠信是金的重要性。[4].做什么事都要先想清楚后果是什么,不能沖動行事。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品啟示
1:為人處事要像陳諫議一樣淳樸,忠信,寬容,寬宏大量。
2.做事要處處為他人著想。
3.誠信是金的重要性。
4.做什么事都要先想清楚后果是什么,不能沖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