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是中國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歷史課堂更有趣味性,將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還具有實用性。下面是古代故事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歷史
李白與杜甫相遇,在744年。中國那年,古代故事李白43歲,歷史杜甫32歲,人物相差11歲。中國
其實,古代故事李白不僅在實際年齡上比杜甫大11歲,歷史而且在詩壇輩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個時代。人物
兩人見面時,中國李白已名滿天下,古代故事杜甫還只是歷史嶄露頭角。杜甫早就熟讀過李白的很多名詩,此時一見真人,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一個取得巨大社會聲譽的人往往會有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輕松和灑脫,這種風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讓他加倍地神采飛揚。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這種神采的,因此他一時全然著迷。
李白見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他歷來不太懂得識人,經常上當受騙,但那是在官場和市井。如果要他來識別一個詩人,他卻很難看錯。即便完全不認識,只要吟誦幾首,交談幾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斷。杜甫令他驚嘆,因此二人很快成為好友。他當然不能預知,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將與他一起成為執掌華夏文明詩歌王國數千年的最高君主而無人能夠覬覦;但他已感受到,無法阻擋的天才之風正撲面而來。
他們喝了幾通酒就騎上了馬,決定一起去打獵。
他們的出發地也是見面地,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部,舊地名叫陳留。到哪兒去打獵呢?向東,再向東,經過現在的杞縣、睢縣、寧陵,到達商丘,從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東地界,當時有一個大澤濕地,這便是我們的兩位大詩人縱馬打獵的地方。
當時與他們一起打獵的,還有一位著名詩人高適。高適比李白小3歲,屬于同輩。這位能夠寫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這種慷慨佳句的詩人,當時正在這一帶“混跡漁樵”“狂歌草澤”。也就是說,他空懷壯志在社會的最底層艱難謀生,無聊晃悠。這是他的“地盤”,溝溝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來陪獵,再合適不過。
擠在他們三人身邊的,還有一個年輕詩人,不太有名,叫賈至,比杜甫還小6歲,當時才26歲。年齡雖小,他倒是當地真正的主人,因為他在這片大澤濕地北邊今天山東單縣當縣尉,張羅起來比較方便。賈至還帶了一些當地人來湊熱鬧,其中也有幾個能寫詩的。
于是,一支馬隊形成了。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適,他帶路;接著是李白,他是馬隊的主角,由賈至陪著;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經??缜皟刹脚c李白并駕齊驅;賈至帶來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當時的大澤濕地,野生動物很多。他們沒走多遠就挽弓射箭,揚鞭躍馬,奔馳呼嘯起來。高適和賈至還帶來幾只獵鷹,這時也像閃電般躥入草叢。
箭聲響處,獵物倒地,大家齊聲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獵人,更像追逐嬉戲的小孩。馬隊中,喊得最響的是李白,而騎術最好的應該是高適。
獵物不少,大家覺得在野地架上火烤著吃,最香最新鮮,但賈至說早已在城里備好了酒席。盛情難卻,那就到城里去吧。到了酒席上,幾杯酒下肚,詩就出來了。即席吟詩的不是別人,是李白和杜甫,連高適也只能躲在一邊了,真是奢侈至極。
詩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內質卻是生命力的勃發——無論是詩的個體、詩的群體、詩的時代都是這樣。沒有生命力的典雅,就不是我們喜歡的詩。因此,由詩人用馬蹄寫詩的曠野,實在可以看作被我們遺落已久的宏大課本。
詩人用馬蹄寫詩的地方也不少,但這兒,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寫,這如何了得。
在那次打獵活動中,高適長時間地與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斷受到他們鼓舞,決定要改變一種活法。很快,他就離開這一帶,游歷去了。
李白和杜甫從秋天一直玩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山東見面,高適也適時地趕了過來。不久,又一次告別,又一次重逢,那已經是秋天了。當冬天即將來臨的時候,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大詩人永久地別離了。
當時他們都不知道這是永訣,李白在分別之際還寫了“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的詩,但金樽再也沒有開啟。因此,這兩大詩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點,中間還有不少時間不在一起。
世間很多最珍貴的友情都是這樣,看起來親密得天荒地老、海枯石爛,細細一問卻很少見面。相反,半輩子坐在一個辦公室的,很可能尚未踏進友誼的最外層門檻。
就在李白、杜甫別離的整整20xx年之后,安史之亂爆發。那時,李白已經54歲,杜甫43歲。他們和唐代一樣,都青春不再。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故事篇二:曹操最愛的兒子說起曹操的兒子,大家都會說曹丕、曹植、曹彰。不過,大家可能忘了,曹操還有一個非常疼愛的兒子,叫曹沖,也許還有人記得,在小學課本上,我們曾經學過《曹沖稱象》,說的就是他。
曹操兒子眾多,唯獨最愛這個曹沖。因為曹沖很聰明,五六歲的時候就有成年人的智力了。除了聰明,曹沖還很仁義,心地很善良。
話說有一次倉庫里的馬鞍被老鼠咬爛了,由于當時刑罰很嚴,負責看管的小吏害怕,打算去自首。
曹沖知道后就說:“三天之后你再去自首吧。”曹沖用刀把自己衣服戳爛,弄的像老鼠咬過一樣,到曹操跟前,裝作憂心忡忡的樣子。
曹操很納悶,問他為啥不開心。
曹沖說:“有人說衣服被老鼠咬過,主人不吉祥。我衣服被老鼠咬了,所以不開心。”
曹操說:“那都是瞎說的,不必擔心。”
沒多會,小吏來報告馬鞍被老鼠咬了的事,曹操哈哈一笑說:“我兒子衣服尚且會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因此并不責備。
這件事能看出來曹沖不單單是聰明,還很善良。后來同類的事還有很多,靠曹沖的聰明救下來的有幾十人,曹操也因此很喜愛這個兒子。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故事篇三:夜貓子張之洞張之洞升任山西巡撫后,每天凌晨一點半起床,三點辦公,七點接見下級官員。
但在之前,他的作息卻是另外一種怪現象:每天下午兩點入睡,晚上十點起床辦公。幕僚或下屬有事,一般都在半夜前來謁見,否則就要等到第二天早上。
張之洞為什么如此作息呢?因為他是個十足的夜貓子,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特別興奮。
在晚上,他要是和誰談得高興,就會談一整夜,從不在乎別人困不困。而在白天,屬官來找他匯報工作時,他卻經常鼾聲大作。
在飲食習慣上,張之洞也有獨特的癖好。他最喜歡吃新鮮的水果、糕點和蜜餞等食物。他的辦公桌上除了文房四寶和文件檔案外,還擺放了十多個盤子,放的都是各式各樣的水果和零食。
每次進餐前,他都要先吃水果,然后喝點好酒,最后再進主食。喝酒的時候,他不需要下酒菜,有水果就夠了。
張之洞吃飯的姿勢也很特別,他喜歡蹲在椅子上,貓著腰,雙手搭在桌子上進食。他這個姿勢很有可能是跟貓學的,因為他特別喜歡養貓。
據張之洞的哥哥寫的一封信中透露:張之洞在臥室里養了幾十只貓,而貓是特別能鬧騰的動物,因此他的書報、文件上盡是貓屎,可他毫不介意,取出手帕擦擦了事。
張之洞除了有很多令人難以想象的怪癖外,也有一些搞笑的傳聞。比如,他個子不高,長得不帥,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他接任湖廣總督之初,就有一個商人畫家拿他開涮,畫了一幅題為“三矮奇聞”的水彩畫,畫上的三個矮子分別是張之洞和后來的湖北布政使瞿廷韶及巡警道馮紹祝。
張之洞身材確實矮瘦,瞿廷韶也以瘦小著稱,馮紹祝綽號“馮矮子”,這三個人組合在一起,真稱得上是“三矮奇聞”。
這幅畫展出后,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一時轟動武昌。張之洞得知后,只是一笑了之,然后吩咐僚屬將那幅畫買下,倒是那個商人畫家驚呆了。
張之洞為官清廉是出了名的,他時常說:“一個人就是再窮,未必連二三十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他這句話頗具諷刺意義,因為他經常就有這樣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他就命人拿皮箱到武昌維新當鋪去典當。
張之洞因此成了維新當鋪的??停S新當鋪也立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總督衙門的人拿皮箱來典當,每只箱子可當二百兩銀子,不管箱子里是什么東西,也不管箱子里有沒有東西,只管按照箱子的數量付足銀兩就可以了。
維新當鋪之所以定下這樣的規矩,是因為張之洞并不是真想當皮箱。只要手頭有了銀子,他就會把皮箱贖回去。
就這樣,他當當贖贖,贖贖當當,樂此不疲。這在貪污腐敗日趨嚴重的晚清官場來說,實在是一樁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