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關(guān)于那么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是嘔心怎么來的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guān)于嘔心瀝血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瀝血
嘔心瀝血的成語故事
唐朝中期的著名詩人李賀,詩寫得非常好,關(guān)于詩的嘔心風格與李白極為相象。當時,瀝血人們稱李白為“仙才”,語故稱李賀為“鬼才”。關(guān)于鬼這個意像與詩人有著千絲萬縷的嘔心聯(lián)系。據(jù)統(tǒng)計,瀝血“在李賀二百四十首詩中,語故天神類四十首,關(guān)于鬼神類二十七篇,嘔心這兩類約占李賀創(chuàng)作總量的瀝血百分之二十八”。由于李賀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精神抑郁苦悶,加之用盡心血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嚴重地損害了健康,只活了二十七歲,便溘然離世了。
李賀很小就會寫詩了。他七歲就寫了首《高軒過》,這首詩連當時的大學問家看了都很喜歡。消息一傳出,整個京城都轟動了,人們稱他為“神童”。
李賀寫詩非常勤奮。十四五歲的時候,他每次騎馬外出游玩,總是騎一匹瘦弱的小毛驢,背一個織錦書囊,里面裝著紙和筆,讓一名小書童跟隨著。遇到好題材,吟得佳句,就趕緊記下來投入錦囊,回家后再加工整理。等天晚回到家里,母親看他從口袋里拿出許多詩稿來,總是心疼地說:“我兒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即“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
的確,李賀把自己全部的心力都傾注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聲天下白”“石破天驚逗秋雨”,這些歷代傳誦的佳句,都是李賀嘔盡心血的結(jié)晶。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意思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歸彭城》
嘔心瀝血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煞費苦心、挖空心思
【反義】無所用心、漫不經(jīng)心
妙語點撥
從李賀騎弱驢外出一事,不難看出,他作詩注意實地觀察,注意寫作材料的積累。他的貧寒家境、仕途不順和嬴弱的身軀,均對他的詩作產(chǎn)生了深深的影響。他筆下的牛鬼蛇神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曲折的反映,是對中唐仕途中人的幻覺化的描寫。他借助鬼神來傾訴著心中的苦悶,在自己營造的悲慘欲絕的鬼域里傾訴著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他的詩作以豐富的想象力、新穎詭異的語言開辟了自己凄艷詭激的詩風,被人譽為“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