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觀成敗的字成意思是坐在一旁冷眼觀看別人的成敗,多用來形容袖手旁觀。語故那么這個成語的事坐故事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坐觀成敗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觀成
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字成對佞臣江充非常寵愛。語故江充非常歹毒,事坐總想鏟除異己,觀成被他殺戮的字成無辜之人竟多達數萬。
有一次,語故漢武帝到甘泉視察,事坐江充居然對太子不懷好意,觀成想誣告東宮中埋有詛咒皇帝的字成木人,借機害死太子。語故太子實在不能忍受,事坐率領軍隊把江充殺了。
江充的同黨急忙向漢武帝稟告,并說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趕下臺去。武帝信以為真,派丞相劉屈統領軍隊,去捉拿太子。太子見丞相帶兵來捉他,就進行抵抗。雙方打了好幾天,最后,太子吃了敗仗,逃到湖縣,終于被人殺死。
太子發兵對抗丞相時,沒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號,用的是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鎮守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中,給他兵符,要他發兵對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動人馬相助,而是緊閉營寨不出,坐觀事態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的雙方誰能獲勝。
漢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覺得任安沒有發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沒有幫助太子之意,就沒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曾經遭到任安鞭打,懷恨在心,就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說:“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銳軍隊。”這一下,任安坐觀太子與皇帝成敗的態度,便昭然若揭。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道:“任安的資歷相當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見戰爭發生,卻腳踏兩只船,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如此奸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于是,武帝傳下旨意,將任安捉住殺掉。
◎故事出處
《史記·田叔列傳》:“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有兩心。”
◎出處譯文
眼見戰爭發生,就想坐觀事態的發展,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
罪不容誅
西漢時期,河內軹縣人郭解為非作歹,隨意殺人,是個兇狠的地頭蛇。他非常狡猾,又有勢力,所以官府也拿他沒辦法。
當時,漢武帝為了抑制地方上的豪強地主,就命令河內大戶都遷居到長安北面的茂陵。郭解也在其中,可是郭解在河內逍遙慣了,不想搬遷,就打通關節,想留在軹縣。最后,連大將軍衛青都替他說情,說郭解家窮,算不上富戶。
可是,漢武帝早就聽說過郭解的事情,堅決駁回衛青的求情。他說,郭解能夠買通大將軍,可見不是個窮人,怎能不遷?
郭解搬遷時,光送行者贈送的錢就有一千多萬。一個官員害怕朝廷追究此事,就把這筆錢暫時封存,想等到以后再說。郭解的侄子仗勢欺人慣了,當天就把這名官員殺死。不久之后,這官員的父親也慘遭不幸。官員的家人派人上書,告郭解濫殺無辜。結果,上書人又被郭解的黨羽殺死。
漢武帝得知情況,非常生氣,就對郭解展開調查。審訊前,辦案人員先問一些知情人,了解真實情況,有的人說郭解好,有的人說郭解壞。沒想到,說郭解壞的人次日全都尸陳街上。
郭解卻百般狡辯,說這些人的死與他無關。審訊的人苦于找不到證據,所以無法定罪。御史大夫公孫弘得知大怒,認為郭解主使殺人顯而易見,就是殺了他都抵償不了他的罪惡。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意見,終于傳下旨意,將郭解滿門抄斬。
◎故事出處
《漢書·游俠傳序》:“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
逐鹿中原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后,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后,呂后假傳圣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準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后這樣無情無義,后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后,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準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么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于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愿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后,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并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故事出處
《漢書·蒯伍江息夫傳》:“狗各吠非其主。當彼時,臣獨知齊王韓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
◎出處譯文
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于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