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成語是成語在中國特有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中逐漸產生的典故一種精練的語言文化系統,更是精選人們日常生活中觀察、累積的成語結晶,無論是典故在傳統社會還是當下,它從來沒有從我們的精選視線里消失過。下面是成語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成語典故精選4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典故
相傳唐宋年間,西天目山森林中長有一棵特異的成語大樹,形狀怪異,典故可容8個人合抱。精選
曾有樵夫偶然遠看似見一位白發老翁盤坐在樹上,成語走近時又不見其蹤影,典故消息傳開后民眾奉為“樹神”,精選尊相祭拜。 某日,有趙錢孫李四個家族同往叩拜祝愿。
其中,趙家祈求保佑子孫“尊貴”;孫家祈求保佑子孫“富有”;李家祈求保佑子孫“顯名”;錢家只求保佑子孫“和諧”。
后來四個家族各有所獲,鴻運長短卻大有差異。 趙家有兄弟兩人共得天下,兩人的子孫各享帝位百余年。北宋亡于女真入侵,趙光義的子孫大多遭擄戮,只有趙構一人渡江南逃,另立南宋;但趙構苦于無親生子嗣,趙光義一系至此滅絕。
于是轉由趙匡胤的后裔維持南宋的統治,百余年后又遭到北方游牧部族南侵,南宋亡國,趙匡胤的后裔也滅絕了。可見“尊貴”到至高無上的皇室,也難久持,唯“有德”始能保住地位,久傳于世。
孫家后人孫承佑,靠姐姐嫁給吳越王而成一方富豪。后人孫奕又善于理財,曾管陳州酒稅,晉升福建轉運使,為人仁義,處事公信,為政“厚裕安民”,因而不但一家富盈,而且惠及轄區百姓。
但正如俗語所說“富不過三代”,孫家三四代后也不能例外的貧困了。至于李家,讀書成才,詩名傳世。有一代奇士,名高德薄,落水而死。令人遺憾。 唯有錢家,以“和諧”傳家,注重“修身齊家”、“重學好禮”,子孫繁衍,安樂濟世,代有人才。這就是生于臨安、發于杭州、惠及兩浙、分布五洲的“吳越錢氏”。
事實說明“和諧”為傳家之寶、興業之本。蕓蕓“百姓”,當以此為鑒。
這個傳說故事,雖未必真有所謂“天目山大樹王”的樹神保佑,不過宋代蘇東坡有過這樣的頌辭:“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篤生異人,從者如云。奄有吳越,金券玉冊。允文允武,子孫千億。”
成語典故精選400字篇二: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
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成語典故精選400字篇三:草木皆兵的故事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后,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后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于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后,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并建議晉軍在前秦后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細看去,那里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里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么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后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后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成語典故精選400字篇四:膽小如鼠的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
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
而他雙手發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從此,他所掌管的區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 吧。
幾年后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
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里。”
元慶和謹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
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士兵們不情愿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你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一樣。看來,你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貶農村養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