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馬之勞,關于指征戰的汗馬勞苦,亦指戰功。語故那么這個成語是關于怎么來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解釋的關于汗馬之勞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參考。汗馬
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關于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汗馬建立漢朝,語故做了皇帝,關于蕭何便任相國。汗馬論功行賞,語故蕭何第一,關于首先封為侯,汗馬食邑八千戶。語故
對這一封賞,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拼死拼活,身經百戰,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連戰場都沒上過,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為什么反在我們之上?”
劉邦則回答說:“你們都打過獵,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巢穴、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而蕭何指揮沖殺,是‘功人’。并且,你們雖然勇敢,卻多數是單身跟隨我出戰,而蕭何一家幾十口人都參加軍隊作戰,這你們又怎么能比呢?”
這些人聽了劉邦的話,心里才服氣,不再發牢騷。
汗馬之勞解釋
1、指征戰的勞苦。亦指戰功。
《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馀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史記·晉世家》:"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
唐 劉禹錫 《請赴行營表》:"自忝藩翰,屬時清平,無施汗馬之勞,但詠'櫜弓'之什。"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四折:"只因汗馬功勞大,封做 平陽 萬戶侯。"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蔡 氏當先有汗馬功勞,不可令其無后。"
吳晗 《朱元璋傳》第二章二:"他們不但有汗馬功勞,也有了政治地位。"
2、指用馬運輸的勞累。
《戰國策·楚策一》:"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數雖多,不費汗馬之勞。"
3、泛指功勞
鄢國培 《巴山月》第七章二:"我多年為 黃 家立下汗馬功勞,省吃儉用積攢下幾個血汗錢,買點田地也脹別人的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