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上下事內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國,在歷史長河中,歷時故事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諸多啟發,只有深刻理解,才能體會到歷史故事的現實意義,并從中有所收獲。下面是千年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上下事內
淝水之戰以后,謝安趁前秦崩潰的上下事內時機,派謝玄收復黃河流域大片失地。千年可是上下事內晉孝武帝卻重用他弟弟會稽王司馬道子,竭力排擠謝安,千年使謝安不能施展他的上下事內才能。到了謝安一死,千年東晉政權落在昏庸的上下事內司馬道子手里,東晉的千年朝政就越來越腐敗了。
公元399年,上下事內晉安帝在位的千年時候,會稽郡一帶爆發了孫恩領導的上下事內農民起義,過了兩年,起義軍十幾萬逼近建康,東晉王朝出動北府兵,才把起義鎮壓下去。
這時候,東晉的統治集團內部又亂了起來。桓溫的兒子桓玄占領了長江上游,帶兵攻進建康,廢了晉安帝,自立為帝。過了三四個月,北府兵將領劉裕打敗桓玄,迎晉安帝復位,打那以后,東晉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
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里,在柴桑地方,有一個出名的詩人,名叫陶潛,又叫陶淵明,因為看不慣當時政治腐敗,在家鄉隱居。陶淵明的曾祖父是東晉名將陶侃,雖然做過大官,但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淵明一代,家境已經很貧寒了。陶淵明從小喜歡讀書,不想求官,家里窮得常常揭不開鍋,但他還是照樣讀書做詩,自得其樂。他的家門前有五株柳樹,他給自己起個別號,叫五柳先生。
后來,陶淵明越來越窮了,靠自己耕種田地,也養不活一家老少。親戚朋友勸他出去謀一官半職,他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當地官府聽說陶淵明是個名將后代,又有文才,就推薦他在劉裕手下做了個參軍。但是過不了多少日子,他就看出當時的官員將軍互相傾軋,心里很厭煩,又要求出去做個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澤(在今江西省)當縣令。
當時做個縣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淵明一不會搜刮,二不懂貪污,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但是比起他在柴桑家里過的窮日子,當然要好一些。再說,他覺得留在一個小縣城里,沒有什么官場應酬,也還比較自在。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視察。縣里的小吏聽到這個消息,連忙向陶淵明報告。陶淵明正在他的內室里捻著胡子吟詩,一聽到來了督郵,十分掃興,只好勉強放下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還是便服,吃驚地說:“督郵來了,您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么能穿著便服去呢。”
陶淵明向來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督郵,一聽小吏說還要穿起官服行拜見禮,更受不了這種屈辱。他嘆了口氣說:“我可不愿為了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號小人打躬作揖(文言是“不為五斗米折腰”)。”
說著,他也不去見督郵,索性把身上的印綬解下來交給小吏,辭職不干了。
陶淵明回到柴桑老家,覺得這個亂糟糟的局面跟自己的志趣、理想距離得太遠了。從那以后,他下決心隱居過日子,空下來就寫了許多詩歌文章,來抒發自己的心情。
陶淵明寫過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做《桃花源記》。在那篇文章里,他寫了武陵地方的一個漁人,有一次,沿著小溪劃船打魚,來到了一座繁花如錦、芳草鮮嫩的桃樹林。
漁人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劃著船再往前走,到了樹林盡頭,發現了一個小洞。他丟了船,順著洞口摸進去,開始很狹窄,走了一段,豁然開朗,原來洞里有一個很大的村子,那里土地肥沃,桑木成行,男女老幼,來來往往,勤懇勞動,過著無憂無慮的和平生活。
大家看到漁夫是個陌生客人,都熱情地邀請他喝酒吃飯。漁夫跟大家談起,才知道那村子里的人的祖先還是秦朝末年避難到這兒來的。他們根本不知道秦以后還有漢朝,更不用說有什么魏、晉了。
漁人在那里住了幾天,告別回家。他在回家路上,做了好多標記,準備下一次再去訪問。回到武陵,他報告了太守。太守也很感興趣,派人跟著漁人去找桃花林,但是怎么也找不到那個洞口了。
陶淵明寫的那個世外桃源,在當時的社會里是不會有的。但是他在文章里描繪的那種人人勞動,個個過著富裕、安定生活的圖景,反映了在當時黑暗動蕩時代的人民的一種美好愿望。所以《桃花源記》這篇文章,后來一直被人們所喜愛。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內容篇二:扶不起的阿斗鄧艾滅了蜀漢以后,后主劉禪還留在成都。到了鐘會、姜維發動兵變,司馬昭覺得讓后主留在成都總不大妥當,就派他的心腹賈充把劉禪接到洛陽。
劉禪本來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全靠諸葛亮掌管著軍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張。諸葛亮死后,雖然還有蔣琬、費袆、姜維一些文武大臣輔佐他,可是他畢竟不像諸葛亮在世時候那么謹慎了。到蔣琬、費袆死去后,宦官黃皓得了勢,蜀漢的政治就越來越糟了。
到了蜀漢滅亡,姜維被殺,大臣們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隨同他一起到洛陽去的只有地位比較低的官員郃(音xì)正和劉通兩個人。劉禪不懂事,不知道怎樣跟人打交道,一舉一動全靠郃正指點。平時、劉禪根本沒把郃正放在眼里,到這時候,他才覺得郃正是個忠心耿耿的人。
劉禪到了洛陽,司馬昭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馬昭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但是在劉禪看來,卻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差點兒掉下眼淚。只有劉禪咧開嘴看得挺有勁,就像在他自己的宮里一樣。
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宴會后,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話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
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郃正在旁邊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劉禪的府里,郃正說:“您不該這樣回答晉王(指司馬昭)。”
劉禪說:“依你的意思該怎么說呢?”
郃正說:“以后如果晉王再問起您,您應該流著眼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
這樣說,也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
劉禪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記住就是了。”后來,司馬昭果然又問起劉禪,說:“我們這兒待您不錯,您還想念蜀地嗎?”
劉禪想起郃正的話,就把郃正教他的話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裝出悲傷的樣子,但是擠不出眼淚,只好閉上眼睛。
司馬昭看了他這個模樣,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著說:
“這話好像是郃正說的啊。”
劉禪吃驚地睜開眼睛,傻里傻氣地望著司馬昭說:“對,對,正是郃正教我的。”
司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從也忍不住笑出聲來。
司馬昭這才看清楚劉禪的確是個糊涂人,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就沒有想殺害他。
劉禪的昏庸無能在歷史上出了名,后來,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種懦弱無能、沒法使他振作的人。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內容篇三:曹操起兵曹操是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亳音bó)人。他父親曹嵩,是個宦官的養子。曹操從小聰明機靈,辦事能干。當時有一個名士叫許劭(音shào),善于品評人物。曹操年青時候,去請他評論。許劭說:“你這個人呀,如果在太平時代,可能成為能臣;要是在亂世,你會成為奸雄。”
曹操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員)。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左右。他立下禁令,誰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門大族,都用大棒責打。
那時候,蹇碩有個叔父,是個出名的惡霸,依仗蹇碩的權勢在洛陽橫行不法,誰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帶刀亂鬧,觸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來頭多大,把他抓起來,用五色棒一陣痛打。那個惡霸經受不起,當場就死了。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洛陽。大家都稱贊曹操不怕權勢,執法嚴明。宦官對他又恨又怕,后來,把他調出洛陽,去當一名縣令。
黃巾起義的時候,漢靈帝封曹操為騎都尉,派到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禹縣)一帶鎮壓起義。他打敗了波才領導的黃巾軍。東漢王朝認為他作戰有功,把他提升為濟南相。過了幾年,他才重新回到洛陽。
董卓進了洛陽,為了籠絡人心,用高官厚祿收買一些官員。他聽說曹操有點名氣,就把曹操提升為驍騎校尉。但是曹操看出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遲早要垮臺,不愿在董卓手下辦事,他冒險逃出濟陽,到陳留(今河南陳留縣)去找他父親。
曹操的父親在陳留有點財產。曹操回到陳留,得到父親同意,花錢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當地有個財主衛茲,也拿出很多錢和糧食來幫助曹操。不久,曹操的堂弟曹洪帶著一千人來投奔曹操。曹操逐漸聚集了五千多人馬。他一面操練兵馬,一面派人探聽各處動靜。
自從黃巾起義后,各州各郡,都擁有一支人馬。許多州郡的刺史、太守,本來有割據野心,趁洛陽大亂,借聲討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其中聲勢最大的要數袁紹。
袁紹自從在洛陽同董卓鬧翻以后,跑到冀州,當了渤海太守。因為袁紹是個大士族,冀州牧韓馥又是袁家的老部下,所以袁紹很快就在渤海郡組織了一支人馬。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討伐董卓大軍一共十幾萬人馬,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組成一支聯軍,大家推袁紹做盟主。
各地起兵的消息傳到洛陽,董卓有點害怕起來。他不顧大臣們反對,決定把漢獻帝和上百萬人口遷到長安,自己留在洛陽附近對付聯軍。獻帝被迫離開洛陽的時候,董卓放了一把火,把宮室、官府、民房,全部燒掉。洛陽周圍二百多里以內,被燒得雞犬不留。老百姓被迫離開洛陽,路上有餓死的,被踩死的,打死的,倒在路邊的尸體不計其數。
但是,在酸棗附近討伐董卓的聯軍卻互相觀望,按兵不動。有一次,各路將領在袁紹的大營開會,曹操對大家說:“大家起兵,為的是討伐董卓。現在董卓劫走天子,燒毀宮室,全國人心惶惶。這正是消滅逆賊的好時機,為什么還要猶豫不決呢?”
盡管曹操說得慷慨激昂,大家可一點也不熱心。連盟主袁紹都不想動,誰還愿意先動手呢?
曹操看出他們只想保存實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生氣,就決定單獨帶著五千人馬,向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進兵。
董卓聽到曹操向成皋進兵,早已派大軍在汴水(在今河南滎陽西南,汴音biàn)邊布好陣勢。曹操的人馬剛剛到了汴水,就遇到董卓部將徐榮的攔擊。
徐榮兵多,曹操兵少,兩下里一交戰,曹操的人馬就垮了下來。曹操騎著馬往后撤走的時候,肩上中了一箭;他趕緊拍馬逃奔,又是一支箭,射傷了曹操騎的馬。那馬一受驚,把曹操掀了下來。
后面徐榮的追兵吶喊聲越來越近。正在危急的時候,幸虧曹洪趕上。他跳下馬來,扶起曹操。曹操騎上曹洪的馬,才脫了險。
曹操損兵折將,回到酸棗,再看看他的同盟軍,不但按兵不動,將領們還每天喝酒作樂,根本沒想討伐董卓。
他滿心氣憤,跑到袁紹他們擺酒宴的地方,指責他們說:“你們以起義兵為名,卻在這里猶豫觀望,讓天下百姓失望。
我真替你們害臊呢。”
過了不久,酸棗的幾十萬兵馬把糧食全消耗完,就散伙了。
曹操經過這一次討伐戰斗,覺得跟這些人一起,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單獨到揚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一帶招募人馬,準備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