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則生動的哲理哲理故事,可以闡釋一條條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樂于接受,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有大哲理的小故事 。
一家大超市新打特價兩塊洗衣皂,同樣的快感重量,價格上卻相差一塊錢。悟人于是哲理貴的那塊備受冷落,賤的故事那塊神色飛揚。貴的快感那塊心中不分,小聲嘀咕道:“有什么了不起,悟人一分錢一分貨,哲理我貴自然比你便宜的故事要好。”
誰知他的快感話被便宜的那塊聽了去,便宜的悟人那塊悶哼了一聲說:“你是在嫉妒我比你賣得好吧。嗬。哲理要知道人類的故事眼光是雪亮的,誰好誰壞自然能夠分清,快感不選擇你當然是因為我既便宜又好用。”
“得了吧。要說好用,你那里有我洗衣服干凈,你瞧我身上的這些說明,就知道我洗衣服冷熱水皆可以,什么臟的衣服都不懼。”貴的那塊,亮出了身上的法寶。
誰知便宜的那塊也一抖身體說:“瞧瞧。我也有說明,比你的介紹的還詳細。”
“我的詳細”
“我的才詳細……”
他們兩個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越吵聲越大,越吵越僵,簡直就要伸手打架了。
突然盛著他們的大架子大聲喝道:“行了。別吵了,你們倆都是假貨,一個小作坊出品的,都糊弄人玩意,吵什么吵。”
他倆同時閉上了嘴巴。
有大哲理的小故事 2:巧治孩子挑食不少孩子都有挑食的毛病,這可能是受家長的影響、也可能是孩子在某種食品上吃過虧,結果都一樣,造成孩子不愛吃這個、不愛吃那個。
記得有一次,阿智老家的二表姐帶著孩子——阿智的小外甥來家里小住。吃飯時,阿智指著一盤炒雞蛋對外甥說:“吃這個,挺香的。”誰知外甥還沒有反應,二表姐就接口說:“他不吃這個。”
后來的幾天,阿智果然沒有見過外甥吃炒雞蛋。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重復幾次之后便會在孩子的頭腦里形成思維定式,這種食就算挑成了。家長應該做的是,無論孩子愛吃、不愛吃某種食品,只要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利,都應該設法引導、鼓勵孩子吃。
阿智記得兒子小智小時候也挑食。
那還是小智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晚飯,幾樣菜里有一個是涼拌糖醋白菜心兒,很清脆爽口,可是小智卻不愿意吃。
看著孩子不愛吃白菜,阿智就想了一個主意。他自己先吃了一口,對小智說:“你聽聽,好聽、不好聽。”然后湊近孩子的耳朵嚼了起來。小智聽見爸爸“咔嚓、咔嚓”嚼菜的聲音,高興地說:“好聽。”
隨后,阿智又給小智“下套兒”:你也嚼嚼,讓我聽聽。”
孩子經不住“誘惑”,便立即也吃了一口白菜對著爸爸的耳朵嚼了起來。
“我沒有聽清,你再嚼一次。”阿智說。
……
就這樣,一盤兒白菜心兒讓父子倆做著“游戲”給“玩”沒了。以后,小智喜歡吃白菜了。
阿智以為,自己的方法是十分正確的。
有大哲理的小故事 3:杏花去過五里屯的人都知道村里有個叫杏花的女人,這女人太苦,四十歲的年齡,看上去五十大多了。不是她長的老氣,是因為常年的勞累。
杏花善良,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她都跑在前頭。誰家婚喪嫁娶,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好像她從不知道累,從不知道疲倦。
杏花有兩個有出息的兒子,兩個兒子都考進了清華,這是老天唯一給她的厚待。
杏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婦人,只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那年她18歲,水蔥一樣的模樣,被本村村長的兒子相中了,村長不同意嫌棄杏花家窮,可村長的兒子堅持,非她不娶。村長拗不過自己的兒子,同意了他們的婚事,那一段日子杏花永遠忘不了,她為丈夫做飯,洗衣,洗腳,她把自己對丈夫的愛都融進了生活的點點滴滴里。
可好景不長,他們大兒子五歲的時候。有一天她回娘家去,途中發現有東西忘記了拿,她折回去取,推開門后,看見丈夫和一個女子赤裸著身體滾在炕上。她傻了,手里的東西咣當掉在了地上。等她回過神來,炕上的女子已經不見了,只有丈夫悶頭吸著煙。杏花沒有吵,只是堅持要離婚。丈夫看了看她微微鼓起的肚子說:“你確定?”
她面無表情的點點頭,離婚后她什么也沒要,只是帶走了兒子。從此她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原來就話少的人,如今一天也難以張一次口。白天,她拼命地干活,在地里賣著力氣。晚上,哄孩子上床后,有時候她躺在冰冷的炕上,一直流淚到天亮,她的愛就像一盞油燈,正在慢慢地熄滅。
寡婦的日子不好過,時常有人在她面前說些撩撥的話,她經常在長高的苞米地里被人抱住。每一次她都用盡全力去掙扎,然后揮舞著手中的鐮刀,膽小的人都怕了,膽大的也被她這種魚死網破樣子驚呆了。
她只能用這種方法保護著自己,有人給她介紹男人她看也不看,她說了,這輩子不著了,男人都不是東西。
辛辛苦苦拉扯大倆兒子,上學的費用幾乎壓垮了她的肩膀。她的前夫,也就是現在的村長想要幫她一把,她只是拒絕,冷冷地拒絕,她說:“我兒子只有媽,沒有爸。”
如今她的兒子出息了,她從沉默寡言一下子變得愛說愛笑,兒子不在家她就四處幫人家干活,忙活。人人都說她是個難得的熱心人,可她只有一家不去,那就是村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