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情似游絲,踏莎人如飛絮,行情淚珠閣定空相覷。似游絲周宋詞賞析一溪煙柳萬絲垂,紫芝注釋無因系得蘭舟住。翻譯
雁過斜陽,踏莎草迷煙渚,行情如今已是似游絲周宋詞賞析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紫芝注釋如何過得今宵去!翻譯
作品注釋
①游絲:蜘蛛等昆蟲所吐的踏莎飄蕩在空中的絲。
②閣:同“擱”,行情停住。似游絲周宋詞賞析空:空自,紫芝注釋枉自。翻譯覷(qù):細看。指離別前兩人眼中含淚空自對面相看。
③無因:沒有法子。蘭舟:木蘭舟,船的美稱。
④渚:水中小洲。
⑤莫:不要。
作品譯文
離情像游絲般飄忽不定,情人像飛絮般難留蹤影。兩雙含淚的大眼睛,呆呆地凝目對視,徒自滿含深情。溪邊的煙柳垂下萬條絲絳,卻不能把他的行船拴系留停。
大雁在斜陽外飛行,輕煙籠罩著沙洲,芳草一片迷蒙。無窮的煩惱現在就填滿了我的心胸。明天姑且不再思量,可又怎樣才能熬過今宵。怎樣才能挨到明日的天明?
賞析評價
周紫芝作詞,不事雕飾,不落窠臼,常有新穎手法,文字流暢淺淡,卻能表達豐厚、多層次的情感。這首《踏莎行》詞,很能體現以上特色。
開篇即與眾不同,引人注目。“情似游絲,人如飛絮”,寥寥八個字,不描寫景物,也不敘述離別之事,然而景色、環境、事情、人物皆含于其中,且將人物因離別而生的感嘆表現得十分貼切自然,用筆之精巧,比喻之新穎,筆墨之經濟,都顯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創造的才能。
“游絲”、“飛絮”點明時令:暮春時節。“情”是指別情,也可指雙方的脈脈情意,“情如游絲”這一比喻體現出“情”的纏綿牽連,有“情絲難斷”的意思,暗示離別的艱難。“人如飛絮”,表明人如飛絮一般漂泊不定,羈旅四方,這也點明了此次分別的理由。
雖然如此,這兩句畢竟還是屬于總體上的概括、形容。所以接著便用一個特寫鏡頭給予具體的細致的刻畫——“淚珠閣定空相覷”。兩雙滿含著淚珠的眼睛,一動不動地彼此相覷。句中的“空”字意味著兩人的這種難舍、傷情,都是徒然無用的,無限惆悵、無限凄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兩句把“空”字寫足、寫實。一溪煙柳,千萬條垂絲,卻無法系轉去的蘭舟,所以前面才說“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派天真,滿腔癡情,把本不相涉的景與事勾聯起來,傳達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無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將兩人分別的地點巧妙地暗示出來了。這種即景生情的刻畫抒寫,怨柳絲未曾系住行舟,含蘊著居者徊徨凄惻的傷別意緒。
下片寫離別之后心情。過片仍寫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愴情懷。“雁過斜陽,草迷煙渚”,這是“蘭舟”去后所見之景,正是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無數”。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與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寫傷別,下片寫愁思,其間又能留下一些讓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謂不斷不粘、意緒相貫。
句中的“如今”,連系下文來看,即指眼前日落黃昏的時刻。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將怎樣度過。詞人并不逕把此意說出,而是先蕩開說一句“明朝”,然后再說“今宵”:明朝如何過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過”這五個字的意思實為兩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詞筆巧妙地分屬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過”,下句“如何過”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尋而知。這種手法,詩論家謂之“互體”。
此詞抒寫離情別緒。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情似游絲,淚眼相覷。一溪煙柳,難系蘭舟。寫盡了離別況味。下片寫別后相思之苦。愁緒無數,無法排遣。全詞凄迷哀婉,愁思無限。
詞牌簡介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調踏莎行》,雙調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
作品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
●●○○,○○●▲
淚珠閣定空相覷。
●⊙⊙●○○▲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
●●●○,○○○▲
如今已是愁無數。
●○●●○○▲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