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是歷史過去出現過、發生過的成語人和事,具有時間久遠、不可重現的故事特點。故事是歷史歷史傳承的主要途徑,故事取材于歷史,而將歷史故事運用于中學教學中又具有其獨特的真實性、趣味性、成語針對性和教育性特點。故事下面是歷史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帶來的歷史成語故事100字,希望對您有幫助。成語
漢朝時期,故事長安有個叫韓康的歷史人,常到深山采藥,成語然后在集市上出賣。故事他賣的歷史藥,價錢三十年不變,成語因此長安的故事人都知有個韓康,賣藥“口不二價”。韓康覺得這個名聲很不光彩,可又不肯變價。 有一次,一個女子向韓康買藥,討價還價,但他還是不肯變價,女子就說她早就知道有個韓康言不二價,莫非你就是韓康? 羞得韓康滿臉通紅,覺得連女人都知道這個惡名聲,真沒臉再賣藥了,于是逃進霸陵山隱居不出。漢桓帝覺得這個人很有意思,就請他出來做官。他走到半道,反復思量,最終還是覺得沒臉見人,便又跑了回去,一直到死再未出山。
而 ‘韓康買藥,言不二價’也因此成了典故。
歷史成語故事100字篇二:涸轍之鮒莊子家里貧窮,所以往監河侯借糧米。
監河侯說:“可以,我馬上要收到租金(統治者在自己的領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稅賦、租金等收入),借給你三百兩金子,好嗎?”
莊子變了臉色,說:“我昨天來,聽到呼喊的聲音,我環顧四周,看見干涸的車轍中有一條鯽魚。我問它,說,‘鯽魚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鯽魚回答說:‘我原本是東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沒有一升半斗水讓我活命呢?’我說,‘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說吳、越的國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嗎?’鯽魚生氣地說:‘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沒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說這些,還不如及早到干魚店里去找我。’”
歷史成語故事100字篇三:量體裁衣明朝嘉靖年間,北京城中有位裁縫名氣很響,他裁制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一次,御史大夫請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縫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問:“請教老爺,您當官當了多少年了?”御史大夫很奇怪:“你量體裁衣就夠了,還要問這些干什么?”裁縫回答說:“年青相公初任高職,意高氣盛,走路時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長;做官有了一定年資,意氣微平,衣服應前后一般長短;當官年久而將遷退,則內心悒郁不振,走路時低頭彎腰,做的衣服就應前短后長。所以,我如果不問明做官的年資,怎么能裁出稱心合體的衣服來呢?”
御史大夫認為這個裁縫高明之處,就在于他不僅是按照成衣法量尺寸,定式樣,而且善于把握對象的特點,從中悟出"短長之理"來。
歷史成語故事100字篇四:仰人鼻息東漢末年,袁紹起兵討伐董卓,很多郡縣紛紛響應,冀州牧韓馥看到袁紹的強大十分不安,就克扣他的軍糧。袁紹派公孫瓚發兵威脅冀州,派高干去游說韓馥。韓馥不聽謀士的意見,就把冀州讓給這個仰他鼻息的袁紹,最終被逼自殺。
小貼士:這個成語,反義詞是自力更生這類成語,近義詞則是寄人籬下。
歷史成語故事100字篇五:賓至如歸春秋時,鄭國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晉平公擺出大國架子,沒有迎接他。子產就命令隨行人員把晉國的賓館圍墻拆掉,把車馬開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責備子產說道:"我國為保證諸侯來賓的安全,所以修了賓館,筑了高墻。現在你們把墻拆了,來賓的安全由誰負責?"子產回答說道:"我們鄭國小,所以要按時前來進貢。這次貴國國君沒有空閑接見我們。我們帶來的禮物既不敢冒昧獻上,又不敢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我說從前晉文公做盟主時,接待諸侯來賓并不這樣。那時賓館寬敞漂亮,諸侯來了,像到家里一樣。而今,你們的離宮寬廣,賓館卻像奴隸住的小屋,門囗窄小,連車子都進不去:客人來了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被接見。這不是有意叫我們為難嗎?"
士文伯回去向晉平公報告。晉平公自知理虧,便向子產認錯道歉,并立刻下令興工,重修賓館。
歷史成語故事100字篇l六:東食西宿齊國有戶人家有個女兒,有兩家人來求婚。東家的男子長得丑陋但是家境富裕,西家的男子容貌美但是家里很貧窮。父母猶豫不能決定,就詢問他們的女兒,要她自己決定想要嫁的人家(說):“(你)要是難于親口指明,不用指明表白,就將一只胳膊袒露出來,讓我們知道你的意思。” 女兒就袒露出兩只胳膊。父母親感到奇怪就問她原因。女兒說:“(我)想在東家吃飯,在西家住宿。”
歷史成語故事100字篇七:金石為開西漢時期,有一個著名將領叫李廣,他精于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只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于是想再試一試,就往后退了幾步,張弓搭箭,用力向石頭射去。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這一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