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關于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成語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言故寓意下面是事及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及寓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關于
東漢桓帝的時候,司隸校尉李膺[yīng]反對宦官專權,言故寓意大學生們贊他為”天下模楷李之禮(李膺的事及字)”。 當時,關于野王縣令是成語張朔。張朔依仗深受漢桓帝信用的言故寓意宦官、他哥哥張讓的事及權勢,橫行霸道,關于貪婪殘暴殺害懷孕婦女,成語受他欺凌的言故寓意老百姓只好忍氣吞聲。
李膺到京都上任沒有幾天,就有人向他告發了張朔的嚴重罪行。李膺立即派公人去野王逮捕他歸案。張朔聽到這個消息后,知道李膺為官嚴厲,連夜逃到京都他哥哥的家里藏匿起來。公人雖然沒有逮住張朔,但探聽到他已逃至張讓家里,便向李膺作了票報。李膺不畏強暴,親自率領一批人,前往張讓家里搜捕張朔。但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他的蹤跡。李膺命令再徹底搜查一次。最后,終于擊破有夾道的墻壁,把張朔從里面抓了出來。平時神氣活現的張讓,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李膺把自己的弟弟逮走,李膺怕張讓會搞什么花樣,把張朔關進監獄后,抓緊時間審訊。
張朔在人證物證面前無法抵賴,只得一一招供。”李膺見罪證確鑿,論律該死,立即將他斬首。 張讓得知張朔被處決,馬上到一向寵幸自己的桓帝那里去訴冤。
桓帝非常生氣,下沼命李膺上殿親自訊問這件事。 李膺跪拜后,桓帝立即責問他道:“你身為朝廷官員,為何不先請求就誅殺張朔?”李膺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從前,晉文公就在天子身邊逮住衛成公,并將他押送到周的京城去,《春秋》肯定了他這種做法。《禮記》上 說,貴族犯了罪,按禮的規定雖說可以恕罪,但主管的官員也可以不這樣做,孔丘在魯國當掌握刑獄的司寇,上任七天就殺了犯亂政之罪的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有十天,只擔心辦事不力而獲罪,卻沒有想到犯的竟是辦事大急太快的罪。好,臣已經知道自己的罪責。但即使把臣殺了,臣也不會旋轉腳跟后退。不過請求陛下再留我五天,讓我殺盡大奸大惡,然后罷了官下油鍋,這才是我所希望的。”
桓帝聽了,回過頭來對張讓說:“你弟弟是罪有應得,司隸校尉有什么罪過呢?”就這樣,李膺沒有受到皇帝的懲罰。
從此,他名聲大振,宮中大小宦官都嚇得縮頭縮腦,連大氣也不敢出,甚至也不走出宮門。桓帝對這種現象很奇怪,問這是怎么回事,宦官們一邊叩頭一邊說: “我們是害怕李校尉。”
困難是欺軟怕硬的,你越畏懼它,它越是威嚇你。你如果不將困難放在眼里,它越對你表示恭順。所以小朋友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害怕,更不要輕易被自己內心的防線打倒,只要你堅決向前,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你。
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及寓意篇二:反客為主的故事三國時期,劉備統率大軍前去攻打漢中。漢中的守將夏侯淵得到消息后,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聽說后大吃一驚,立刻親自率兵四十萬前往抵御劉備的軍隊。
夏侯淵知道曹操的援軍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帶兵進攻。劉備的將領黃忠見曹軍前來挑戰,就派大將陳式去迎戰。夏侯尚和陳式交戰了幾個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裝戰敗想要逃走,陳式乘勝追擊。誰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滾下來很多大木頭,砸中了陳式,夏侯淵便生擒了陳式。
黃忠聽到部下的報告后,連忙去和謀士法正商量。法正說:“夏侯淵這個人很浮躁,有勇無謀。我們可以采取步步為營的辦法,激勵軍隊向前推進,然后引誘夏侯淵來戰,從而捉住他,這就是反客為主的戰法。”
黃忠采納了他的建議,將陣地穩步向前推進。夏侯淵見蜀漢軍隊不斷向自己這邊推進,便組織人馬進行反擊,派夏侯尚率軍出戰。結果,夏侯尚與黃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淵非常生氣,出兵包圍了黃忠的軍隊,還破口大罵。可是,任憑夏侯淵怎么辱罵,黃忠就是不出戰。時間慢慢過去,曹軍越來越疲憊。這時黃忠突然出戰,夏侯淵來不及防范,被黃忠一刀砍成了兩段,曹軍大敗。
開始時,黃忠率軍進攻夏侯淵,按其互相關系,黃忠屬客位,原地迎敵夏侯淵屬主位。后來,黃忠停兵,誘使夏侯淵前來攻打自己,這樣黃忠成了主位,而夏侯淵反成了客位。主客位置的調換,使黃忠獲得了作戰的主動權,力奪取勝利奠定了基礎。
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及寓意篇三:前車之鑒的故事賈誼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年輕的時候,所寫的文章便遠近聞名。漢文帝聽說賈誼精通諸子百家,于是征召賈誼入朝擔任博士之職,此時,賈誼年方二十歲。為了表示對漢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書,陳述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受到皇帝的贊賞。
有一次,賈誼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統治了幾百年,而秦朝只傳了兩代的歷史事實,勸說漢文帝應該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進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國家。他引用當時的諺語說:“前車覆,后車戒。”意思是說,前面的車子翻了,后頭的車就要小心了,應當以此為戒,避免再發生類似的錯誤。接著他又說道:“秦代滅亡的車跡我們已經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們也會走上滅亡的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撫百姓。”
漢文帝認為賈誼的意見很好,于是采取了相應的輕徭薄賦、提倡節儉、獎勵農桑等休養生息的措施。經過他和兒子漢景帝兩代皇帝的治理,社會經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國力也逐步強大起來。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后來,人們把賈誼所引用的諺語“前車覆,后車戒”概括為“前車之鑒”,用來表示要以前面翻車的事故作為警戒,吸取教訓,不要再重復這樣的做法。現在,多用來比喻要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以防自己再走上失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