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綠少年】
“慘綠少年”里的“慘”,通“黲”,字大全指色彩暗淡。成語慘綠,故事淺綠,經典指服色,字大全并不悲慘,成語如同現在的故事很酷,也并無殘酷之意。經典“慘綠少年”本意是字大全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著講究的成語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閑鼓吹》,故事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經典故事:
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他們的字大全兒子潘孟陽出任戶部侍郎。母親不太看得起兒子,成語說他才干不夠,無能這個高位,總有一天要惹事。兒子不服氣,說同僚都跟自己差不多的料,誰也不比誰強。
母親不信,于是叫兒子請了他的同僚回家吃飯,并躲在屏風后面偷偷看這些少年。看完了,放下心來,說果然都不是特別出色之人,獨獨又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后來榮登宰甫,一反過去朝廷對藩鎮的軟弱姑息,力主"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令唐之威令,幾于復振,這就是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杜相雖然在政治上態度強硬,但在生活上卻雅澹寬仁,修養極好。所以慘綠少年一詞用來指風度翩翩、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余桃啖君】
余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里,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后稱贊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游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嘗。衛靈公笑著說:“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嘗嘗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等過了幾年后,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并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后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于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后世便用“余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