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歐陽修苦讀》是歐陽中國古代勤學勵志的典故之一。講的修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詞人歐陽修在"四歲而孤,讀文家貧無資"的言文原文環境下,從小至大,注釋"晝夜忘寢食,翻譯惟讀書是歐陽務"的勤學故事。可見逆境是修苦人生的一筆財富,"惟讀書是讀文務"的精神也值得學習。所以要刻苦學習,言文原文報效祖國,注釋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強學習。翻譯
作品原文
歐陽修苦讀⑴
歐陽公四歲而孤,歐陽家貧無資。修苦太夫人以荻畫地,讀文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必,而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詞語注釋
1.選自《歐陽公事跡》,題目為編者所加。
2.歐陽公:指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3.孤:幼年失去父。與今意不同,今意:失去雙親。
4.資:財物,錢財。
5.太夫人:祖母。
6.荻(dí):蘆葦稈。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
7.以:用,用來。
8.書:寫。
9.誦.誦讀,閱讀 。
10 .就:靠近。
11閭(lǘ)里:街坊,鄉里,民間。古時候二十五戶人家稱作一閭。
12.士人家:讀書人家
13.或:有時。
14.因: 趁機。
15.惟讀書是務:只致力于讀書。惟:只,只是。是:指代讀書。務:致力,從事。文中指一心一意努力讀書。
16.文字:文章
17.為:成為......
18.及:到
19.長:長大
20.及其稍長:到他年齡大些。
21.下筆已如成人:文章已寫得和成人的文章一樣好。
作品譯文
歐陽修四歲時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什么資產。他的祖母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作書畫,用來教他寫字。〔讓他〕多誦讀古人的篇章,讓他學習寫詩的方法 。等到他稍稍長大些,但是家里沒有書可以閱讀,〔他〕就去靠近鄉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進行抄寫摘錄。有時還沒抄錄完,便已經能背誦。以至于白天黑夜忘記吃飯睡覺,只把讀書當做自己的工作。他從小寫的詩歌文章,像大人寫的一樣有文采。
啟發與借鑒
成功的道路是艱難的,有志的人才能勇敢地去攀登,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了,才能獲得最豐碩的收獲。
典故啟示
歐陽修在年幼時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慘的,但對于有志氣的孩子來說卻不見得是一個壞事。因為家境的窘迫會使孩子較早地品嘗世態炎涼和生活艱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從現實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許多學習的動力,使將來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礎。 歐陽修的成才,不僅僅是因為他只身的努力,還有他的母親善于教育,嚴格要求。
人物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
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一居士,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一。歐公一帶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
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歐陽修死后葬于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