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名詞} > 收藏榜單 > 《李賀小傳》李商隱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李賀小傳》李商隱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作    者:飛天魚

狀    態:連載中,加入書架,直達底部

最后更新:2025-05-10 22:04:48

最新章節:后記

作品簡介《李賀小傳》,李賀李商李賀即李長吉小傳,小傳李商隱所寫。隱文言文原文李商隱感嘆人才而所作,注釋同情李賀,翻譯其中也有點諷刺意味,李賀李商諷刺社會讓無能的小傳人作官,卻讓人才在民間。隱文言文原文這段文字足以看出被稱為“詩鬼”李賀是注釋懷才不遇!

作品原文


李賀小傳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敘,翻譯狀長吉之奇甚盡,李賀李商世傳之。小傳長吉姊嫁王氏者,隱文言文原文語長吉之事尤備。注釋


長吉細瘦,翻譯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輩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后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省。王、楊輩時復來探取寫去。長吉往往獨騎往還京、洛,所至或時有著,隨棄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虬,持一板,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云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彌老且病,賀不愿去?!本p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遍L吉獨泣,邊人盡見之。少之,長吉氣絕。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煙氣,聞行車嘒管之聲。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許時,長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謂長吉者,實所見如此。


嗚呼,天蒼蒼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宮室、觀閣之玩耶?茍信然,則天之高邈,帝之尊嚴,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獨眷眷于長吉而使其不壽耶?噫,又豈世所謂才而奇者,不獨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長吉生二十七年,位不過奉禮太常,時人亦多排擯毀斥之,又豈才而奇者,帝獨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豈人見會勝帝耶?


作品譯文

京兆杜牧給李賀的詩集作序,描繪李長吉的奇特之處很是詳盡,世上流傳李賀的這些事跡。李長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說起長吉的事來尤其完備。

李長吉身材纖瘦,雙眉幾乎相連,手指很長,能苦吟詩,能快速書寫。最先他被昌黎人韓愈所了解。與長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這些人最為密切。長吉每天早上出去與他們一同出游,從不曾先確立題目然后再寫詩,如同他人那樣湊合成篇,把符合作詩的規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帶著一個小書童,騎著弱驢,背著一個又古又破的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寫下來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里面的詩稿,見所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才罷休啊!”說完就點燈,送上飯給長吉吃。長吉讓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鋪好紙,把那些詩稿補成完整的詩,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喪的日子,他全都這樣做,過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參元、楊敬之等經常過來從囊中取出詩稿抄好帶走。長吉常常獨自騎驢來往于京城長安和洛陽之間,所到之處有時寫了作品,也隨意丟棄,所以沈子明家的僅是所保存下來的李賀的詩作只有四卷罷了。

李長吉快要死的時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見一個穿著紅色絲帛衣服的人駕著紅色的蒼龍,拿著一塊木板,上面寫著遠古的篆體字或石鼓文,說是召喚長吉,長吉全都不認識,忽然下床來磕頭說:“我母親老了,而且生著病,我不愿意去啊?!奔t衣人笑著說:“天帝剛剛建成一座白玉樓,馬上召你去為樓寫記。天上的生活還算快樂,并不痛苦啊!”長吉獨自哭泣,旁邊的人都看見了。一會兒,長吉氣絕。他平時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煙氣,裊裊向上空升騰,還聽到行車的聲音和微微的奏樂聲。長吉的母親趕緊制止他人的哭聲,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長時間,長吉最終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種編造、虛構故事來描述長吉的人,她所見到的確實像這樣。

唉!天空碧藍而又高遠,天上確實有天帝嗎?天帝確實有林苑園圃、宮殿房屋、亭觀樓閣這些東西嗎?如果確實如此,那么上天這么高遠,天帝這么尊貴,(天上)也應該有文學才華超過這個世上的人物啊,為什么唯獨對長吉眷顧而使他不長壽呢?唉,又難道是世上所說的有才華而且奇異的人,不僅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嗎?長吉活了二十七年,職位不過奉禮太常,當時的人也多排擠誹謗他。又難道是有才華而且奇異的人,天帝特別重視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視嗎?又難道是人的見識會超過天帝嗎?

整體感知

1.解題

李商隱的《李賀小傳》有別于一般傳記文的客觀直敘,是一篇性情之文;同時也和作者的詩歌風格相異,寫得樸實自然而又不乏意趣。

2.本文所體現的“小傳”的特點

本文最大的特點在于:小傳雖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見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沒有全面勾勒詩人李賀的一生,對他的生平經歷也記敘不多,而是選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進行插敘,以小片段撐起傳記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數百字,語言極為精練。而其“大”又體現在:極小極短的篇幅卻具有很大的容量,集敘事、議論和曲折的抒情于一體。內容渾厚,意味深長。

結構特點

本文在構思布局上也是較為特別的,全篇以一“奇”字貫之;首段以杜牧為李賀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以杜牧言李賀“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賀之“奇”。隨后又提到李賀姊“語長吉之事尤備”,以杜牧序和李賀姊之言點出文中李賀事的由來。

第2段是全文的關鍵部分,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對李賀外在風貌的描寫:“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作者抓住李賀外貌中最典型的幾點特征,只用了區區十余字,李賀的清奇之氣就躍然紙上了。爾后寫李賀的交游情況,“最為昌黎韓愈所知”,與他密切往來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詩是最為常見的事情,但李賀每與諸人出游,“未嘗得題然后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自然引出下文對李賀詩歌創作過程和特點的敘述。在李商隱筆下,李賀的詩歌創作大致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為情造文”,不以程限為意,而那種“得題然后為詩”的情況顯然是“為文造情”,這是李賀不贊成的;

二是及時捕捉靈感,李賀詩歌的創作方式和過程無疑是特別的,“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見所感,既是“為情造文”的表現,“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也是其及時捕捉靈感的方法;

三是堅持及時修改整理,“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

四是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李賀都是嘔心瀝血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始已爾”。這些都為了說明李賀詩歌創作之“奇”,事實上詩風及其創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響和決定的,李賀性情之奇不僅在其詩歌創作之奇中有所體現,以下幾句更是直接寫出了李賀性格中與眾不同之處。他的詩歌都是嘔心瀝血之作,但卻“過亦不復省,王、楊輩時復來探取寫去”,“所至或時有著,隨棄之”,創作時一絲不茍,處置作品卻極為隨意,這是李賀性情之奇的一個方面。

在寫了李賀的詩歌創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3段又著力描繪李賀臨終之奇。李賀臨終之時有天帝召升,這種撲朔迷離、荒誕虛妄的描寫占據了本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僅對此濃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聲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謂長吉者,實所見如此?!币苍S李賀臨終確實曾出現幻覺,而李商隱把這種幻覺放到傳記中加以描繪,其實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現實和幻覺的鮮明對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連串質問。

末段是李商隱對李賀的議論和觀感,并借題發揮,抒發了對李賀的惋惜和同情,從中也可窺出李商隱寫作這篇小傳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個問題,雖然問而不答,但答案自在問中,能探得一二。前三問是問天,后三問則專問李賀的遭遇,層層遞進,反復呼號。像李賀這樣“才而奇者”世所罕見,卻遭到世人的排斥,無人重視,而為天帝所重,與篇首的“奇”遙相呼應,更突出了作者對李賀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憤。在這種同情和悲憤中,作者有意無意地把自我也擺了進去,因此無論是在對李賀之奇的敘述中,還是在末尾的一連串質問中,作者自己的身影總是若隱若現、似有若無,作者對自己命運和遭遇的感憤、慨嘆也能隱約曲折地表達出來。

相關資料

李賀與李商隱

李賀(790—816),字長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陽),是沒落的唐宗室后裔,父李晉肅,曾當過縣令。僅因“晉肅”之“晉”與“進士”之“進”同音,“肅”與“士”音近,李賀便以有諱父名而被人議論攻擊,不得參加進士考試。后蔭舉做了個從九品的奉禮郎,不久即托疾辭歸,卒于故里,年僅27歲。有《李長吉歌詩》,存詩250余首,除少量偽作外,可確定為他本人所作的約有240首左右。
從年輩上看,李賀晚生于孟郊39年,比韓愈也小22歲,但他成名甚早,少年時代即“以長短之制名動京華”(王定?!短妻浴罚?8歲那年,他帶著自己的詩歌去拜謁韓愈,韓愈只讀了第一篇《雁門太守行》,即大為驚賞,邀與相見(張固《幽閑鼓吹》)。然而,詩歌的成就并沒能改變李賀不幸的命運。作為宗室后裔,他自視甚高,在詩中一再以“皇孫”“宗孫”“唐諸王孫”稱呼自己,希望致身通顯,獲得較高的地位和享受;但因其家族早已敗落,家境頗為貧寒,他的這種希望只能成為一種幻想,并由此生出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他自幼體質羸弱,長得“細瘦”,而且是“通眉”“巨鼻”“長指爪”,可他卻每每以“壯士”自稱,寫出一些意氣昂揚的詩作:“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南園》)他有理想,有抱負,但這理想抱負很快便被無情的現實所粉碎,使他的精神始終處于極度抑郁、苦悶之中。他早熟、敏感,但這早熟敏感卻令他比常人加倍地品嘗到了人生的苦澀。在現實的重壓下,他呈現出種種早衰的癥狀和心態:“壯年抱羈恨,夢泣生白頭”(《崇義里滯雨》)、“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詠懷二首》其二)、“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贈陳商》)、“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開愁歌》)。人生的短暫倏忽,引起李賀的無比驚懼,而懷才不遇的苦痛,又時時沖擊著他多病的身心?!肚飦怼愤@樣寫道: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流年似水,功名不就,恨血千年,知音何在!帶著沉重的悲哀和苦痛,帶著對生命和死亡的病態的關切,李賀開始對人生、命運、生死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進行思考。他寫鬼怪,寫死亡,寫游仙,寫夢幻,用各種形式來抒發、表現自己的苦悶。

在短短27年的生涯中,李賀將其卓犖的才華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詩歌創作上,騎驢覓詩,苦吟成性,嘔心瀝血,廢寢忘食,把作詩視為生命之所系。這一方面導致他對社會不可能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而時時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則使得他的詩作融人了極為濃郁的傷感意緒和幽僻怪誕的個性特征,表現重點也從韓愈的粗猛豪橫、孟郊的冷峭枯寂轉向對主體心靈的全力開掘和虛幻意象的巧妙營造,由此形成了與韓、孟頗有差異的凄艷詭激的詩風。

翻開李賀詩集,那奇特的造語、怪異的想像和幽奇冷艷的詩境便會迎面撲來,宛如進入了一個別樣的世界。“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南山田中行》)、“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挛鐦淞⒂?,一山惟白曉。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感諷五首》其三)、“百年老鸮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弦曲》)、“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神弦》)……在這些詩句中,作者寫荒蕪的山野,寫慘淡的黃昏,寫陰森可怖的墓地,而活動于這些場所的則是忽閃忽滅的鬼燈、螢光、百年老鸮、食人山魅。令人讀后,深感其“險怪如夜壑風生,暝巖月墮”(謝榛《四溟詩話》卷四)。

李賀深受屈原、李白及漢樂府民歌的影響,多以樂府體裁馳騁想像,白鑄奇語,表現其苦悶情懷。他對冷艷凄迷的意象有著特殊的偏愛,并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詞使其感情化,由此構成極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諸如“冷紅泣露嬌啼色”(《南山田中行》)、“露壓煙啼千萬枝”(《昌谷北園新筍四首》之二)之類詩句,在其詩集中俯拾即是。對于物象的色彩和情態,李賀也極盡描繪渲染之能事,寫紅,有“冷紅”“老紅”“愁紅”“笑紅”;寫綠,有“凝綠”“寒綠”“頹綠”“靜綠”。他的《長平箭頭歌》寫一久埋地下又沾人血的古銅箭頭是“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銅花”。黑處如漆灰,白處如骨末,紅處如丹砂,而凄凄古血經蝕變竟生出斑駁的“銅花”!設色奇絕,涉想亦奇絕。他的《將進酒》寫宴飲的酒具和酒色是“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琉璃、琥珀,色澤已十分晶瑩瑰麗了,更益之以“真珠紅”酒的色感,一下將瑰麗的色澤推向極端。詩中寫由美人歌舞而聯想到的情景是“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將“桃花亂落”與“紅雨”亂落兩種不同的景象綰合在一起,營造出同一色彩疊加而成的“落紅”意象,借以表現詩人對青春將暮的哀感,甚為貼切傳神。作者宛如一位高明的畫工,一眼覷定事物的本質特征,便傾全力摹狀繪形,敷彩設色,構造五彩斑斕的畫圖,又在此畫圖。的關鍵色彩上加以哀傷的字眼,注入強烈的主觀感受,使得其筆下的諸多意象都呈現出一種哀感頑艷甚或病態美的特征。

為了強化詩歌意象的感染力,李賀還以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精選的動詞、形容詞,來創造視覺、聽覺與味覺互通的藝術效果。在他筆下,風有“酸風”,雨有“香雨”,簫聲可以“吹日色”(《難忘曲》),月光可以“刮露寒”(《春坊正字劍子歌》),形容夏日之景色,是“老景沉重無驚飛”(《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表現將軍之豪勇,是“獨攜大膽出秦門”(《呂將軍歌》)……通過這些不同感官相互溝通轉換所構成的意象,詩人的藝術直覺和細微感受倍加鮮明地展現出來。與此同時,李賀也多用質地銳利、脆硬、獰惡的物象,輔之以“剪”“斫”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死后葬于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于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繼續閱讀
推薦閱讀: 聰明的猴子童 《里革斷罟匡 《嚴先生祠堂 《虞師晉師滅 有關小松鼠的 《送楊少尹序 《齊桓下拜受 《凌虛臺記》 小螞蟻童話故 《超然臺記》
《《李賀小傳》李商隱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正文
第1 章 有關古代四大明君的傳說
第2 章 《祭公諫征犬戎》文言文原文注
第3 章 《報劉一丈書》宗臣文言文原文
第4 章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
第5 章 幼兒園經典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第6 章 《滄浪亭記》蘇舜欽文言文原文
第7 章 《叔向賀貧》左丘明文言文原文
第8 章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文言文原
第9 章 有道理的童話故事1000字
第10 章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文言文原
第11 章 《吳許越成》左丘明文言文原文
第12 章 《子產告范宣子輕幣》文言文原
第13 章 很有道理的簡短童話故事
第14 章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文言文
第15 章 《季梁諫追楚師》左丘明文言文
第16 章 《瘞旅文》王守仁文言文原文注
第17 章 有關青蛙的童話故事精選
第18 章 《晉獻文子室成》文言文原文注
第19 章 《吳許越成》左丘明文言文原文
第20 章 《鱷魚文》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
第21 章 中國最著名童話故事 兒童睡前
第22 章 《上書諫獵》司馬相如文言文原
第23 章 《徐文長傳》袁宏道文言文原文
第24 章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
第25 章 中國童話黛翎公主的故事
第26 章 《超然臺記》蘇軾文言文原文注
第27 章 《送孟東野序》韓愈文言文原文
第28 章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文言文原
第29 章 格林童話故事書的內容
第30 章 《瘞旅文》王守仁文言文原文注
第31 章 《送天臺陳庭學序》宋濂文言文
第32 章 《相州晝錦堂記》歐陽修文言文
第33 章 大象的鼻子童話故事:彩虹送水
第34 章 《駒支不屈于晉》左丘明文言文
第35 章 《陰飴甥對秦伯》左丘明文言文
第36 章 《豫讓論》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
第37 章 一千零一夜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第38 章 《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
第39 章 《司馬季主論卜》劉基文言文原
第40 章 《管仲論》蘇洵文言文原文注釋
第41 章 自編童話故事200字
第42 章 《徐文長傳》袁宏道文言文原文
第43 章 《鄭子家告趙宣子》左丘明文言
第44 章 《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文言文
第45 章 適合三年級看的童話故事
第46 章 《象祠記》王守仁文言文原文注
第47 章 《敬姜論勞逸》文言文原文注釋
第48 章 《桐葉封弟辨》柳宗元文言文原
第49 章 童話故事王子的故事精選
第50 章 《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
第51 章 《信陵君竊符救趙》司馬遷文言
第52 章 《楚莊王問鼎》文言文原文注釋
第53 章 三年級童話故事ppt素材
第54 章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柳宗元文
第55 章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
第56 章 《瘞旅文》王守仁文言文原文注
第57 章 最美麗的童話故事精選
第58 章 《王孫滿對楚子》左丘明文言文
第59 章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文言文
第60 章 《叔向賀貧》左丘明文言文原文
第61 章 關于馬首是瞻的成語故事
第62 章 《上書諫獵》司馬相如文言文原
第63 章 《司馬季主論卜》劉基文言文原
第64 章 《項羽本紀贊》司馬遷文言文原
第65 章 編寫童話作文800字3個
第66 章 《呂相絕秦》左丘明文言文原文
第67 章 《項羽本紀贊》司馬遷文言文原
第68 章 《諱辯》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
第69 章 幼兒經典短篇童話故事
第70 章 《里革斷罟匡君》文言文原文注
第71 章 《諫院題名記》司馬光文言文原
第72 章 《管晏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
第73 章 經典格林童話三片蛇葉的故事
第74 章 《樂毅報燕王書》文言文原文注
第75 章 《展喜犒師》左丘明文言文原文
第76 章 《徐文長傳》袁宏道文言文原文
第77 章 童話故事:快樂的小雪花的故事
第78 章 《文帝議佐百姓詔》文言文原文
第79 章 《尊經閣記》王守仁文言文原文
第80 章 《祁奚請免叔向》左丘明文言文
第81 章 童話故事教學設計素材
第82 章 《祭公諫征犬戎》文言文原文注
第83 章 《酷吏列傳序》司馬遷文言文原
第84 章 《魯仲連義不帝秦》文言文原文
第85 章 猴子和狐貍的童話故事
第86 章 《樂毅報燕王書》文言文原文注
第87 章 《豫讓論》方孝孺文言文原文注
第88 章 《項羽本紀贊》司馬遷文言文原
第89 章 原創童話故事300個字
第90 章 《春王正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
第91 章 《祁奚請免叔向》左丘明文言文
第92 章 《梅圣俞詩集序》歐陽修文言文
第93 章 新編童話故事400字
第94 章 《晉獻文子室成》文言文原文注
第95 章 《送天臺陳庭學序》宋濂文言文
第96 章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文言文原
第97 章 我讀過的那些童話故事
第98 章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原文注
第99 章 《晉獻文子室成》文言文原文注
第100 章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原文注
第101 章 童話故事:森林里的小動物
第102 章 《瘞旅文》王守仁文言文原文注
第103 章 《相州晝錦堂記》歐陽修文言文
第104 章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文言文原
第105 章 經典格林童話六只天鵝格林童話
第106 章 《晉獻文子成室》文言文原文注
第107 章 《樂毅報燕王書》文言文原文注
第108 章 《楚莊王問鼎》文言文原文注釋
第109 章 現代愛情故事:執子之手
第110 章 《齊桓下拜受胙》左丘明文言文
第111 章 《叔向賀貧》左丘明文言文原文
第112 章 《送天臺陳庭學序》宋濂文言文
第113 章 美麗的蝴蝶童話故事大全
第114 章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文言文
第115 章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文言文
第116 章 《有子之言似夫子》文言文原文
第117 章 適合三年級看的童話故事
第118 章 《楚歸晉知罃》左丘明文言文原
第119 章 《虞師晉師滅夏陽》谷梁子文言
第120 章 《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文言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亚洲女成人图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 | dy8888影院午夜看片|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破除| 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小说区综合区首页|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1313mm禁片视频|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女人战争免费观看韩国| 日本电影100禁| 欧洲卡一卡二卡在线| 没带罩子让他玩儿了一天|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色94色欧美一区| 蜜桃成熟时仙子| 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jizz国产丝袜18老师美女|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午夜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