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刻舟是求劍其寓《呂氏春秋·察今》呂不韋記述的一則寓言,喻辦事刻板,事及事刻拘泥而不知變通。言寓言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跟這個成語有關的舟求寓言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刻舟時候,一不小心,求劍其寓把隨身帶著的事及事刻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言寓言故人都大叫:“劍掉進水里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舟求然后回頭對大家說:“這是劍道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刻舟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求劍其寓”
楚國人說:“慌什么,事及事刻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后,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墒牵趺茨苷业玫侥亍4峡痰哪莻€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涂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刻舟求劍的寓意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刻舟求劍原文
刻舟求劍(戰 國) 《呂氏春秋. 察今》(是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組織編寫的文集)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劍注釋1.涉:渡。
2.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3.其:他的,指楚人的。
4.自:從。
5.墜:落。
6.于:在,到。
7.遽:急忙,快。
8.契:用刀刻。
9.是:這。經典成語故事 - 刻舟求劍經典成語故事 - 刻舟求劍
10.吾:我的。
11. 之:它,指楚人的劍。
12.求:尋找。
13.矣:了。
14.而:然而,表轉折。
15.若:像。
16.此:這樣。
17.不亦惑乎:不也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18.止:停止,指船停了下來
19.楚:周代國名
刻舟求劍譯文從前,有個渡過江河的楚國人,他的劍不小心從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船邊上用刀在掉下劍的地方雕刻了記號,又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過了一會,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來,這個楚國人不慌不忙地從他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里尋找劍。 船已經航行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尋找劍,不也是很糊涂嗎?
道理:該寓言原意是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后引伸成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