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對風水是潮汕傳奇很相信的,所以流傳下來很多潮汕風水名墓的風水傳奇故事,以下是名墓短篇文章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潮汕風水名墓傳奇故事,歡迎閱讀。詭異故事
鄭南山夫婦合葬墓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蓮華居委桑浦山南麓蜘蛛山,潮汕傳奇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風水墓葬主體坐北向南,名墓兩進階形制,詭異故事貝灰砌筑。潮汕傳奇通面闊26米,風水通進深23.5米,名墓占地面積611平方米。詭異故事墓碑陰刻正書:明 考處士南山鄭公墓 妣孺人順德李氏 妣孺人隆德陳氏。潮汕傳奇上款為地師何野云。風水鄭南山,名墓生于元朝,葬于明朝,該墓系由潮汕歷史上著名之地師何野云(又名:虱母仙)主持建造,墓葬形制為明代墓葬形制,歷史悠久,保存基本完整。該墓葬對于研究潮汕明代古墓葬有一定歷史價值。
潮汕風水名墓傳奇故事篇2:火地龍張氏古墓潮陽沙隴白宮仔村山上有一處火地龍,葬有一口古墓,乃是當地著名的張氏古墓,名“燈火塢”,相傳是虱母仙何野云所建。古墓的構建獨具一格,圓形的墓管內面寬闊,卷柱卻收縮得很狹窄,只可供一人出入,墓前面埕地短狹。
據說,當年古墓主的裔孫仰慕虱母仙精通堪輿之術的大名,特請求其為先人修造此墓。虱母仙詳細勘察地形后,為其修成此墓。裔孫對墓地構造建成如此模樣,很不順眼,便問虱母仙:“先生,您造這墳如此奇怪,墓前埕地短狹,到底好在什么地方?”虱母仙悠然地答道:“好在將來掃墓之時,竹箸須用筐籮擔來”。因虱母仙精通天文地理,深知天機不可泄漏,而且一方面也要順其自然,看看這家人家是否真正有此福祿,不便將話語完完全全說明白,只能含含糊糊地這么說,其實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子孫興旺”。裔孫資質魯鈍,不解個中三昧,反問道:“這埕地狹窄,三個人拜就夠擠了,如何擺得下整筐籮的竹箸?”,虱母仙聽后,不耐煩地回答道:“也好,那么就三人拜后拜三人吧。”這句話竟然矢口成讖,之后該戶人家一代三丁,代代相傳,不多也不少。
潮汕風水名墓傳奇故事篇3:錦鷓鴣古墓虱母仙何野云精通天文地理,達人知天,隱居潮汕后,以青烏之術行世,為百姓看風水、堪地理、建寨門、修墓**,造福潮汕百姓,而其師尊更是神通廣大,精通青烏之術,是一代堪輿大師,也曾經為潮汕人看風水修墳墓。傳說潮陽沙隴著名的錦鷓鴣古墓就是虱母仙之師父所建。
一日,虱母仙云游至沙隴,天氣炎熱,爬山走得累了,坐在樹下乘涼休息,無意間看見不遠山坡處有一座古墓,構建甚是奇特,形似大樹枝頭棲息著一只鷓鴣鳥。仙師被吸引過去,前后左右細細察視一番,嘖嘖稱妙,對建造此古墓的先賢師尊大加贊譽,并上前由衷地五體投地頂禮跪拜。適逢墓主鄭氏的裔孫前來祭拜,該裔孫見虱母仙如此舉動,不由得大為奇怪,起先見虱母仙在古墓前后左右來回轉悠,還以為是游手好閑者要損壞古墓,但繼而又見虱母仙走到墓前五體投地頂禮膜拜,甚是虔誠,更是大惑不解,忙上前扶起虱母仙,問道:“先生何故如此?” 虱母仙答道:“此墓擇地極勝,構建奇特,形如鷓鴣,天地人相配,墓主后代子孫必定財丁興旺事業發達。建此墓的乃是在下的先師尊,如此才華實在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故此一拜乃是拜先師之賢。”裔孫告訴虱母仙此先人古墓名“錦鷓鴣墓”。虱母仙有感于此,遂欣然揮筆為古墓題贈一副對聯:“龍虎伏降常不老,子孫拜掃永無疆”。裔孫將聯刻于古墓的卷柱,至今尤在。
潮汕風水名墓傳奇故事篇4:興隴鸕鶿祖墓潮陽興隴溪拍望族黃氏子孫,聞說虱母仙精通風水地理,擇地為墓皆為吉地,非常靈驗。故備厚禮專程前往野云巖請求仙師下山為其先祖堪輿建造祖墓。仙師感其真誠,算其德行,便欣然答應下山幫忙擇地修建祖墓。他到該村后山上轉了一大圈后,在一處小山坡上選擇了一塊地,稱該地形如一只鸕鶿鳥,靈氣活現,是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可將先祖葬于該地,日后子孫必將興隆。黃氏子孫依虱母仙吉言,擇日修建祖墓。后來其家族果然日見興旺繁榮,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
至今在興隴溪拍黃氏四世鸕鶿祖墓邊,還立有何野云仙師的碑碣。
潮汕風水名墓傳奇故事篇5:風水先生醉后自招從前,揭陽城里北門頭有個開“財利源”的陳財主,他很相信生辰八字、風水五行。家中養著—位江西籍的風水先生。陳財主希望他能給自己擇上一塊吉地,等自己死后葬下,可以福蔭子孫。
一天。陳財主陪著風水先生到黃岐山西麓游玩山水,流連忘歸,直至日暮,他們兩人才拖著疲乏的腳,走到離城十多里的山東圍村。陳財主雖是城里人,對近城的鄉村都沒熟人。他心中很焦急,而風水先生倒是從容不迫,他對陳財主說:“你不用擔憂,我自能找到去處可以歇息。”他們進入村里,到了一個小院落,見院落中有一口水井。風水先生便取出羅庚,稍為比劃著,最后搖了搖頭。主人見了忙問:“先生為何搖頭,莫非……”風水先生拱手道:“君子問兇不問吉,恕我直言。你們這座厝宅的門原來開得不好,致家中兄弟不睦,人丁不旺,最后怕有絕代之災。”主人聽后大驚說:“先生,這兄弟不睦確是實事,人丁稀少也屬不虛。絕代之災何以預見?請先生指明。”風水先生指著屋角籠中雞群說:“你們這里的雞,清晨啼叫,一定沒有尾音。”主人尋思一陣,連聲叫道:“是呀。是呀。”風水先生緊接著說:“這就是的絕代的兆頭。”陳財主在旁,聽到這里更是佩服之至。主人急忙請他們倆進屋歇息,殺雞沽酒,盛情款待。并求消災納福之法。風水先生掐指一算:“子丑寅卯……”念了—大堆人家似懂非懂的話,最后對主人說:“這也不難,過幾天六月初一,你們將院子的門左右各放寬一寸。屋邊的雞寮明早移刻對面的墻角,頂邊放高一尺。這樣自然吉福雙全,兄弟和睦了。主人聽后,萬分感激,忙著給先生勸酒挾肉。
晚間,主人騰出了一間空府讓他們兩人睡覺。床上,陳財主問風水先生:“先生為何這般高明,別人家中的事你都能知道?”風水先生由于晚上喝酒過多,乘著酒興,醉醺醺地說:“這有何難。你看他們兄弟四人同用一口井,井邊卻放著四只吊桶,就明擺著他們四人不和,用物互不住來。院子中晾的小孩衣服幾乎一式都是女的,這不是人丁稀少是什么?另者,他們墻邊的雞寮,高度不上尺半高,清晨,雞要啼叫怎能伸長脖子?所以雞啼叫就沒有尾聲。至于解救之法,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陳財主尋思了整個晚上,覺得風水先生的高明之處不過是一般騙人的鬼把戲而已。趁著天蒙蒙亮,也不叫醒熟睡著的風水先生,獨個兒溜之大吉。
潮汕風水名墓傳奇故事篇6:林監丞破潮汕風水傳說明朝年間,粵閩贛三省交界處,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山村。那年夏天, 風雨連日,山洪暴發,疫病流行。人畜尸體遍野,村民紛紛外逃求生。在復漳 浦路上的逃荒人群中,有一個少婦,身懷六甲,她的丈夫月前病死,村里有一 惡棍婁來欺負,娘家別無親人,走投無路,只好隨鄉親們出逃。由于四肢無力 ,步履艱難,漸漸落伍。眼看日頭西斗,烏云聚涌,她暗自著急,潸然淚下。 忽然腹中大痛,她知臨產,只得無奈鉆進路旁草叢之中。這時,恰好有一中年 漢子,肩挑子桶,路過此地,聽到婦人呻吟哭叫之聲,便放下水擔,尋看究竟 。這個漢子姓林,上無雙親,下無手足,內無家室,家住附近山莊,專給富人 挑水度生。經過一番言談,少婦看他忠厚老實,又為了腹中嬰兒,愿意以身相 許。挑水夫大喜,便扶她回家,當晚產下一個男孫,取名林發。林發天真活潑 ,聰慧靈敏,人看人愛。
日月如梭,光陰似。轉眼之間,林發已經一十四歲,長得健壯結實,一表 人材,不時幫著父親去給富人挑水,多賺些銀兩,以補家用,雙親十分歡喜。 不料隔年開春,斷父挑水跌落大坑溝。林發母子三天之后才尋到尸體,只好隨 地草草掩埋。從此林發接過斷父活計,養家糊口,人們叫他“擔水弟”。母親 也日見衰老,時常生病。
擔水弟每日挑水,要翻越兩個山頭。五月的一天,近午時分,他正在山坡 槐樹下歇息,掏出地瓜充幾。這時一個年近半百的老漢走上前來,向他討水喝 。那人細眉大眼,兩撇胡子,長衫短褂,身上背個褡褳,是位地理先生。幾天 來林發總在山里看他轉來轉去,有時還擺弄著一個羅庚。林發舀水遞給先生, 還送上兩個地瓜。兩人邊食邊談,甚是投機。這位地理先生姓胡,是江西贛州 人,專程到此察看邊談,已有十天之久。他對林發說:“這里山明水秀,是個 藏龍棲鳳之地,是個‘伸腳踏著案,發財不到三年半’,‘寅時葬卯時發’的 ‘潛龍穴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林發一想起病危的老母,連忙挑水下山。
林發剛踏進家門,就聽見母親痛苦呻吟著,他快步來到母親床前。母親拉 住他的手說:“孩子,我這條苦命活不長了,只是你......”邊說邊流淚。林 發好言勸慰,也把今日地理先生說的該告訴母親。母親聽后指著衣箱對他說: “聽你先父所言,你祖父也是個有名的地理先生。他存下一本《地理風水秘訣 》,就在箱里底層,你以后還是......”說著又昏了過去。那一夠林發守在母 親床前。到了丑時許,母親呼吸急促,喉頭浮痰,呼叫不應,不一會,就魂歸 西天了。林發嗑頭號哭,忽然記起地理先生的話,急忙掀起床席,裹起母親遺 體,馱上肩,手提鋤頭,直奔山上胡先生所指的地方,將母親埋葬。事畢,林 發捻土為香,跪拜墓前。此時天已發白,正是寅時。突然幾聲響雷,接著下了 陣雨。林發坐到大石上,向西南望去,一條清流入海灣,山光水色,景致迷人 。就在這時,胡先生來到他的身旁,問明林發葬母之事,便對他說:“觀你容 貌,也非等閑之輩,日后定能寸進,請莫忘老朽。”林發就對胡先生說:“ 母葬此穴道,如肱應驗,我認您為干爹。”胡先生當即應承。兩人坐等卯時到 來,要看有何事情發生。 雨過天晴,旭日初升。這時候河中駛來一艘官船,向這邊靠岸。船中似有 婦人啼哭之聲。一會,只見船上走下一位師爺模樣的人,后邊跟著一位年青女 子,身穿素服,頭戴白紗,孝婦裝扮,由兩個婢女挽扶過來。他們來到大石前 面,指指劃劃不知說些什么。胡先生叫林發一同下去眼個究竟。那師爺和孝婦 一看見林發,頓時呆住,露出驚奇的眼光。胡先生當即上前,問那師爺到此情 由。師爺嘆了一口氣說:“我家老爺姓林,江西人氏,在朝官拜監丞之職,修 編人文地理史志,今奉旨偕夫人賈氏,往潮州察查人情風物,以入編史冊,不 幸昨夜子時暴病身亡。天氣炎熱,無法將遺體運回故土,想在此擇地安葬。又 因夫人欲尋一死陪夫而去,是我極力勸阻。念老爺家有慈母,無人奉養,故此 想找一替身,以求忠孝兩全。我看眼前這個后生后,如同我家老爺孿生兄弟, 是否可以......”話說至此,賈夫人急忙回船。胡先生和林發一聽,滿心歡喜 ,當即應承。師爺回報賈夫人,賈夫人思前想后,只好豎允。眾人協力,將船 上林老爺遺體抬上山,安葬在林發母親墓旁,然后把辦喪事之物全拋下水,師 爺吩咐家人不許泄露。一眾當即啟航,往潮州府而來。
且說林發成了京富林監丞,偕同賈夫人,林師爺和義父胡先生來到潮州府 界,備受歡迎和盛情欖待。富場文書禮儀應酬之事,全由林師爺操辦;查山川 察地理之任,有胡先生指點代勞;賈夫人美貌賢淑,又體貼備至。憶過去,孤 寒受欺,看今日,榮耀富貴,林發不覺飄飄然大耍起富威來。以后每次出巡, 總要八抬大轎,前呼后擁,大操大辦,炫耀他的尊貴。還要地方官民向他奉送 珍貴禮品,稍不隨心,便大發雷霆,欲治怠慢京官之罪。當地民眾怨聲載道。 此事傳至告老還鄉的朝官龍圖閣學士劉昉那里,這位廉潔奉**份守已的劉 龍圖聞說,很是氣憤;林監丞不過是小小六品富職,竟敢如此放肆。如有機會 一定要教訓教訓這小子。不久,林監丞一班人馬出巡,路過海陽縣東廂都東津 鄉(今屬潮州市橋東、意溪一帶),正是劉龍圖故鄉。劉龍圖的小女聽到馬頭 鑼聲,忙拉嫂嫂出門看瑩鬧。只見那林監丞,威風凜凜,讓人看了很不順眼, 便回家稟報。劉龍圖的母親要兒子出面教訓這個壞富。劉龍圖說;“不必。” 隨教給女兒媳婦收拾林監丞的辦法。再說林監丞一班人馬來到大路口,他坐在 轎里,老遠看見前面路中有一只檀木太師椅,上面堂堂正正擺著一套朝廷一品。
官員的朝冠朝服,地上擺著一雙朝靴。他心里一顫,知道惹上麻煩了,但又不 知如何是好。林師爺連忙勸他趕快落轎下跪,不然大禍臨頭。他只好惶惶恐恐 朝著太師椅跪伏地上,一班隨員也跟著下跪。那時正值暑天,烈日當頭,曬得 個個汗流夾背。過了好久,不見動靜,只好咬緊牙關長跪不起。他們的狼狽相 ,惹得路旁鄉民哈哈大笑,拍手稱快。恰巧這時有兩只纏響在一起的狗,被決 個頑童趕到路中,撞倒那太師椅,林監丞才勿忙爬起來,偃旗息鼓,飛快溜回 行轅。
林監丞受此一辱,惱羞成怒,病了半月。他決心要對潮州人報仇雪恨,就 喚來林師爺、胡先生商議。胡先生說:“潮州山川,鐘靈毓秀,是龍吟鳳舞之 地。從韓江源流來看,九河歸三河,三河歸韓江,韓江分五流,五流奔南海。 五流便是五龍;就鳳凰山脈而言,那鳳凰大山和潮州府城,乃是雌雄彩鳳交頸 ,八只小鳳分棲陸海脈氣之地。由此正應古人所言,潮州乃海濱鄒魯也。”林 師爺進計:“我觀潮州風水龍氣甚旺,正如京都天師所言,潮州將出三斗芝麻 官,京官出七賢。老爺何不修本暗中奏明圣上,說是潮州要出天子,須破掉地 理龍氣,天子才不出世。如能準奏,潮州將世代無人人朝為官,可報我等受辱 之仇。”林監丞一聽,大喊此計甚妙。
且說明嘉靖皇帝誤信林監丞詭言,賜他令旗令劍,不過只準他“切斷龍氣 ,不出天子”便罷,決不許他毀壞潮州造化人才之地理。林監丞心想,圣命難 違,要如愿以償,還須到了潮州再見機行事,事成之后,表錦還鄉,為家母掃 墓,也好顯顯威風。遂叩頭接旨,順路省親之事,皇上準奏。
林監丞奉旨,帶了一眾隨從,氣勢兇兇來到潮州,先后共破了十八處風水 。澄海城域他就擬破八處風水。如:“鑿井注滅通天燭”(蓮花山),使人才 不旺,百業不興;“砌涵鎖鏈雙象鼻”(象山),使培育不出文武狀元之才; “掘溝切斷金**(龜山),使人不長壽,居不安寧;“挖峽斬殘雙鳳翼(大 小鳳山)一處,當時雷電擊他,不許他拆國家棟梁,使用權他不能如愿。這里, 再詳細講他如何破壞大小萊蕪(乳蓬山和龜山)風水。
當時林監丞帶了林師爺、胡先生一眾,乘船巡察萊蕪海域,然后登山遠眺 俯瞰。他已聞說乳蓬山是萊蕪神女所化,雖受天將肢解,因有韓江之水長年洗 禮,傷痕漸愈,身(主島)首(東嶼)兩足(南北嶼)已漸相連,如不再行斷 開,日后萊蕪將成為活山,靈氣大現。到那時,潮州人都是文秀俊男,窈窕淑 女。于是他謊說大萊蕪乃妖所化,須重新肢解,不然以后潮州人使會“變成無 知愚民,大傷風化”。遂指使人眾,在主島與東、南、北三嶼相連之處,各挖 一條深溝。事后,只見東嶼海峽兩邊石頭變成血紅,萊蕪山因而草木日見稀少。
林監丞破了大萊蕪之后,又著手破小萊蕪。他們斷定小萊蕪是龜魚山,因 有韓江活水,已成活龜,所以潮州海域水產甚豐(據漁民說,那一年龜魚多, 那一年“海水”就好),商價隨之活躍。于是他反說水萊蕪是一毒龜,須將其 致致死,以免興風作浪,顛覆過往船史,殘害漁民。即命人拿來三支戟尖鉆和 一把銀剪刀,先將戟尖鉆分別埋釘于**、龜臍、龜尾,后把銀剪刀埋八龜鰓 。事后,人們看見小萊蕪山中(龜臍)流出“血泉水”。
林監丞破了潮州風水,得意洋洋,欲回朝復命,可他還想向門潮州人“討 功”。他得知潮州有個李子長,會畫“活畫”,便親自上門,炫耀自己如何辛 勞奔波為潮州人造風水,要李子長繪一幅活畫贈他,做為謝禮。李子長早已知 道林監丞來潮州破風水之事,對其行徑恨之入骨,早準備為潮州人出口氣。他 便順水推舟應承,步入內室拿一畫卷,說是為林監丞送行,并鄭重吩咐他,要 到達自己家鄉,方可拆開畫卷,不然就不是活畫。
林監丞滿心歡喜,收拾行李,與眾下屬,坐船回歸。船至海中過夜,他步 出甲板,但見明月當空,波瀾不驚,清風翊翊,令他心曠神怡。他想起李子長 送他的畫,便命人請夫人拿出來,再請林師爺與胡先生過船共同觀賞。開卷一 看,見畫的是一條栩栩如生的蛟龍,似欲出水。他眉開眼笑,細細觀賞,發現 蛟龍有眼無睛,以為李子長一時疏忽,遂命人拿出筆墨。他卷袖拿筆,醮了“ 京墨”,輕輕一點。霎時間,畫中蛟龍破紙而出,海中驟起狂風大浪,林監丞 人船一齊葬入海底。
林監丞一死,潮州人心大快。李子長說便宜了這賊子,他那幅畫名為“蛟 龍卷地”,原想讓林監丞回鄉看畫,賊子必定為龍點睛,那時化的家鄉將化成 大海。消息傳遍閩地,漳浦人大罵林監丞為不肖子孫。這正是“多行不義必自 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