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是歷史初中歷史教學(xué)的一部分,故事化教學(xué)不僅能夠激發(fā)學(xué)生學(xué)習(xí)歷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心理特征,能夠提高課堂教學(xué)效率,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歷史成語故事小報中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以荀躒和籍談為使節(jié)出使周王室。故事故事周景王設(shè)宴款待二人,小報宴席中所用的歷史酒壺是魯國進貢的,景王于是成語問起:“各諸侯國都會進貢一些物品給周王室,為什么獨獨晉國沒有物品進貢呢?故事故事”
籍談回答說:“每個諸侯國都曾領(lǐng)受周王室的贈與,所以必須進獻寶貴的小報器物回饋王室的恩典。由于晉國地處深山邊塞,歷史與周王室距離遙遠,成語皇恩實在是故事故事沒辦法惠及,我們又窮于應(yīng)付戎狄的小報騷擾,哪還有什么東西可用來貢獻呢?歷史”
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于是成語細數(shù)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jīng)贈與的故事故事種種賞賜,并責(zé)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zé)掌管國家典籍的,為什么你會忘了這些史事呢?”
籍談聽了景王這番話后,張口結(jié)舌。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后,周景王又評論籍談?wù)f:“我看像籍談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孫應(yīng)該不會有什么出息吧。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
后來“數(shù)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忘本。
歷史成語故事小報中的故事2:模棱兩可蘇味道是初唐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九歲能詩文,少有才華,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20歲中進士,早年為咸陽尉,因吏部侍郎裴行儉賞識,隨裴行儉兩征突厥,為書記。圣歷初官居相位,先后三度為相,深得武則天賞識。
當(dāng)?shù)胰式艽勾估弦又H,武則天向他咨詢誰能接班,狄仁杰答道:“文學(xué)蘊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宜矣。”蘇味道能夠獲得一代名相狄仁杰的賞識,自可說明他必非平庸之輩。
可是,蘇味道任宰相的時候,最大的毛病是“尸位素餐”,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不作為”,凡事明哲保身,一味地和稀泥,處事十分圓滑。
有一次,一個人向蘇味道請教當(dāng)官的訣竅,他得意地說:“要想當(dāng)好官,必須記住一點:處理任何事情,都不要決斷得清楚明白。否則一有錯誤,就必定受罰。應(yīng)該像用手摸棱角那樣,這一面可以,那一面也過得去,就不會出事了。”這番話傳揚開來以后,大家私底下都稱他為“蘇模棱”。史料記載:“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然而,蘇味道并非遇事一律模棱,不置可否。在有些事情上,他的態(tài)度又鮮明得出奇。比如,長安元年(公元720xx年)三月大雪,蘇味道以為是祥瑞之兆,率領(lǐng)百官向武則天進賀。殿中侍御史王求禮當(dāng)即指出:“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還說:“今陽和布氣,草木發(fā)榮,而寒雪為災(zāi),豈得誣以為瑞?”又一次,有人向朝廷呈獻一頭三條腿的牛,蘇味道又帶頭上朝祝賀。蘇味道如此不顧常識,昧于事理,必然招致“舉朝嗤笑,以為口實”。但蘇味道不管這些,笑罵由爾笑罵,依舊我行我素。難怪宋人孔平仲的《續(xù)世說》,將他的言行編入了“奸邪”一列。
歷史成語故事小報中的故事3:暗箭傷人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手下有兩位寵臣,一個是以仁孝聞名天下的老將軍潁(yǐng)考叔,另一個是英俊倜儻的青年將軍公孫子都。孟子曾贊揚這位青年美男子說:“不知道公孫子都長得好看的人,就是沒長眼睛的人。”
公孫子都平時恃寵驕橫,又武藝高強,箭術(shù)高超,百發(fā)百中,無人能比。他向來對潁考叔非常不服氣,總想顯示自己比潁考叔更有才干。
有一年,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dāng)時的都城)。
這年夏天的五月,鄭莊公在王宮前檢閱部隊,發(fā)派兵車。但是潁考叔和公孫子都卻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考叔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zhuǎn)身就跑;公孫子都一直都瞧不起潁考叔,當(dāng)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考叔奮勇當(dāng)先,爬上了城頭,指揮士兵攀上城墻,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攻破城門,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他覺得這么大的功勞不能讓潁考叔一個人給占了,于是抽出箭來對準(zhǔn)潁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潁考叔當(dāng)時一心只顧攻城,沒有料到背后會射來暗箭,只見這位勇敢善戰(zhàn)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下來,氣絕身亡。
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考叔是被許國的士兵殺死的,趕緊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xù)戰(zhàn)斗,終于成功破城。鄭國軍隊全部入城,而許國的國君許莊公則逃往衛(wèi)國,許國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鄭國的版圖。
日后,人們便把像公孫子都這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情況,稱為“暗箭傷人”。不過,做為成語卻并不限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尋找機會傷害別人的,都可稱為“暗箭傷人”。
后來,盡管鄭莊公知道是公孫子都射死了潁考叔,但卻狠不下心嚴懲公孫子都。同時呢,鄭莊公又覺得如果不懲罰這個暗害潁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實在是過意不去。左右為難之下,鄭莊公只好在潁考叔靈前拜祭,詛咒那個暗箭傷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