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有趣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國,在歷史長河中,歷時故事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諸多啟發,只有深刻理解,才能體會到歷史故事的現實意義,并從中有所收獲。下面是文化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趣的歷史的文化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故事
乾隆皇帝五十大壽時,和珅送了兩只玉桶作為壽禮。有趣每只玉桶都是文化用整塊藍田玉制成,晶瑩剔透,故事毫無瑕疵。精選乾隆看了龍顏大悅。有趣內務府總管趁機進言道:“萬歲爺每天喝的文化水都是用普通的木桶從城外玉泉山運來的。有了這兩只玉桶,故事何不調兩名太監專門為萬歲用玉桶擔水,精選以保我皇龍體康健,有趣福壽延年?文化”乾隆聽了更加高興,令內務府總管立時安排,故事同時重賞了和珅。和珅禁不住頗為得意,一旁的紀曉嵐把煙袋伸過來,一口煙嗆得和珅透不過氣來:“和大人,真是煞費苦心啊。”
從此只苦了兩名小太監,每天天不亮就得出城,從玉泉山下擔水回皇宮。兩只玉桶裝滿了水原本也不太重,可是遠路無輕載,兩名小太監也沒干過什么重活,自覺得苦不堪言。兩人商量,想個什么辦法,脫離這份苦差。這一天,和珅進宮,兩名小太監見和珅滿面春風,心情不錯,兩人使了個眼色,上前求他給兩人換個差使。和珅摸了摸油亮的腦門,道:“你二人的差使乃內務府所派,萬歲爺親準,怎能輕易撤換?你們要是想使這差事變輕,只有去求紀曉嵐紀大煙袋。”兩名小太監作難道:“只恐紀大人不為小的做主。”和珅微微一笑,招呼小太監上前,附在耳邊如此這般囑咐了幾句,兩名小太監先是驚疑不定,繼而歡天喜地地去了。 這一天,紀曉嵐又喝得酩酊大醉,坐在宮門外,煙桿拿在手里,卻怎么也送不到嘴里。兩名小太監不知從什么地方冒了出來,把兩只玉桶放在地上,一邊幫紀曉嵐遞煙,一邊幫著捶腿捏肩。紀大人此時醉眼蒙眬:“你們兩個今兒這么孝順,是不是有求于我?”兩名小太監賠著小心道:“滿朝上下都說紀大人膽量最大,最看不慣和大人巴結獻媚皇上,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紀大人今天敢把和大人獻給皇上的玉桶給摔碎一只,我們就信了。”紀曉嵐聽了這話,想也沒想,拾起一只玉桶,“啪”的一聲就給摔碎了。兩名小太監倒嚇了一跳,趕緊去稟告和珅。
和珅即刻去見皇上:“紀曉嵐膽大包天,借酒裝瘋,把奴才獻給主子的玉桶給摔碎了一只,此罪不可輕饒。”乾隆一聽,也氣壞了,立刻命人去召紀曉嵐。紀曉嵐酒尚未醒:“參見皇上,不知召微臣何事?”乾隆一見紀曉嵐的樣子,氣更大了:“好個膽大妄為的紀曉嵐。朕來問你,為何要摔碎朕的玉桶?”紀曉嵐一聽,酒嚇醒了一半,卻也并不驚慌。“啟奏萬歲,臣摔碎了一只玉桶,是為了萬歲著想。”乾隆被氣得有點哭笑不得:“你摔碎玉桶居然是為了朕著想,你倒說說看,你是怎么為朕著想的?”一旁的和珅趁機火上澆油:“萬歲,紀曉嵐不知悔改,還在胡攪蠻纏,罪在不赦。”乾隆點頭:“你今天如說不出理由,朕必定從重治罪。”紀曉嵐道:“臣啟萬歲,微臣摔碎此桶,并非酒后失德,實是為我主萬歲的江山社稷著想。萬歲明鑒,從古至今,江山只能一統(桶),哪里能有二統(桶)?如有二桶(統),豈不是說我主萬歲的江山要落入他人之手?”乾隆聽了這話,也覺得頗為有理。和珅正待說話,紀曉嵐搶先接著說道,“我想和大人獻玉桶的時候,也絕無此意。”乾隆尚未發話,和珅已嚇得雙腿一軟,跪倒在地:“萬歲明鑒,奴才獻玉桶時絕不曾有此想法。奴才對主子忠心耿耿,蒼天可鑒。求萬歲明察。”紀曉嵐看著匍匐在地的和珅:“我想和大人這也是無心之失。正因為此,我才假借醉酒之際摔碎一只桶,以保我大清江山千秋一統(桶),也想幫和大人彌補一下這個無心之失。不知和大人意下如何?”和珅連連答道:“摔得好,摔得對。奴才也愿我主千秋萬代江山一統(桶)。奴才若早先想到這一點,一定會在紀大人之前摔了此桶。”紀曉嵐對乾隆道:“萬歲,不知者不罪,您就饒了和大人這次吧。”
和珅也連聲道:“求萬歲開恩。”乾隆揮了揮手:“行了行了,這件事就這樣,都下去吧。”和珅站起身,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同紀曉嵐一起往外走,低聲說道:“老紀,行,真有你的。”紀曉嵐微微一笑:“和大人,您也不賴。”
此后,兩名小太監就用余下的那一只玉桶從玉泉山抬水,比起原先的挑水輕省多了。可時間一長,兩人還是覺得苦:若是沒有了這只玉桶,那不就更省事了嗎?一天,兩人把這話對和大人說了,求和珅出主意。和珅轉了轉眼珠:“你們倆怎么這么傻?這事求我不行,還得去求紀大人。還記得上次怎么教你們的嗎?”兩名小太監心領神會地走了。
這天,紀曉嵐又喝多了,兩名小太監借機上前,一邊小心服侍,一邊舊話重提:“紀大人的膽量我們上次可算是見識了。可如果紀大人敢把剩下的這只玉桶給摔了,那才是真正的有膽氣,讓人佩服。”紀曉嵐暗想:“這兩個小子真沒安好心。上次攛掇自己摔了一只桶,差點獲罪,這次又來了。得給點苦頭讓他們嘗嘗。”心里這樣想,嘴里卻說:“這有何難?”提起那只桶,“啪”的一聲,又給摔碎了。兩名小太監趕緊又去稟告和大人。
和珅高興了,這下看你還有什么說的。立刻去見皇上告紀曉嵐的狀:“上次紀曉嵐借酒裝瘋,摔碎了您的玉桶,還在萬歲面前強詞奪理,恐嚇奴才,這次紀曉嵐惡習重犯,又在酒后摔碎了剩下的那只玉桶。他明知道我主江山只能一統(桶),還借故摔碎,實在是居心不善,其罪可誅。”乾隆聽了也生氣,令人馬上把紀曉嵐找來問話,紀曉嵐就在宮外等著呢。乾隆見了紀曉嵐大發雷霆:“上次你摔碎一只桶,朕饒過了你,你不思悔改,又把剩下的桶給摔了,是何道理?”紀曉嵐不慌不忙,答道:“臣正要來啟奏萬歲,臣為了萬歲江山社稷著想,摔碎了這只玉桶。”乾隆聽了氣得都快說不出話了,一旁的和珅厲聲喝道:“紀曉嵐,上次你摔碎玉桶,狡辯說是為我主萬歲江山一統(桶),這次你又摔了一只,難道我主的江山一統(桶)也不統了嗎?你到底是何居心,速速招來,我主定會饒你不死。”紀曉嵐轉臉問他:“請問和大人,為何我一摔,這玉桶就碎了?”和珅心想:紀曉嵐該不是嚇糊涂了吧。“廢話。玉乃嬌貴脆弱之物,如何禁得起你摔?”“是啊。這江山如若同這玉桶一般,不堪一擊,怎能牢固長久?從來都說江山鐵統,才能千秋萬代相傳。微臣正是為萬歲的江山著想,摔了這不堪一擊的玉桶,請萬歲另鑄一只堅固厚實的鐵桶,由那兩名小太監合抬,以示我大清鐵統(桶)江山,千秋永固,我想和大人也一定和我一樣,希望我主江山猶如鐵統(桶),而不似玉桶那般弱不禁風吧?”和珅沖著紀曉嵐直翻白眼,嘴里卻不能不應:“奴才當然愿我主萬歲江山鐵統。紀大人所言,正是奴才心中所想。”乾隆看著他,又好氣又好笑:“既然如此,就按紀愛卿所奏,馬上另鑄一只鐵桶。此事交由你去辦。”“喳。”和珅答應著,和紀曉嵐一起告退。紀元曉嵐笑對和珅道:“和大人,那只鐵桶一定要鑄結實了,要是再讓人摔碎了,其罪非小啊。”
只苦了那兩名小太監,從此之后,每日得用那只厚重無比的大鐵桶來抬水了。
有趣的歷史的文化故事精選篇二:把褲頭兒也脫了吧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他早年在貴州龍場任驛丞時,曾捕獲了當地一個罪大惡極的強盜頭目。該頭目平時明火執仗,殺人越貨,無惡不作。在受審時,他很爽快地對王陽明說:“我犯的是死罪,要殺要剮,任你處置,只請你不要和我談道德良知。像我這種人是從來不談這個的,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
王陽明當即說:“好的,今天我不和你談道德良知。不過,天氣這么熱,我看在審案前我們還是把外衣脫了吧。”
強盜頭目原來是被捆綁著的,脫外衣意味著松綁。于是,他趕緊說:“好。好。脫。”
脫去外衣后,王陽明又說:“還是熱,再把內衣也脫了吧。”
強盜頭目當然不會在乎赤膊,于是就脫了內衣。
這時,王陽明再說:“還是熱得不行,我們再把外褲也脫了吧。”
強盜頭目也說好……庭上庭下兩人身上只剩下一件褲頭兒。
而此時王陽明更進一步,說道:“干脆我們把褲頭兒也脫了吧,全身赤裸更自在……”
一聽說連褲頭兒也要脫,強盜頭目趕緊說:“這可使不得。萬萬使不得。”
面對此情此景,王陽明當即來了一番水到渠成的因勢利導:“為什么‘使不得’?這是因為在你心中最后還剩有那么一點兒羞恥感。而這點兒羞恥感又何嘗不是‘道德良知’的某種表現。一個新生兒是決不會在乎自己光屁股的,可見就是像你這樣十惡不赦的家伙,我照樣可以和你談‘道德良知’……”
為此,強盜頭目口服心服,在王陽明所標舉的“道德良知”感召下,全盤將自己的罪行一一如實供出。
有趣的歷史的文化故事精選篇三:硬度更要有韌度有一天,賦閑在家多時的西漢名將周亞夫,應景帝之邀前往皇宮參加一場宴會。安坐下來之后,他發現自己面前雖然擺放了一大塊肉,可肉是整的,沒有切開,而手邊又沒有任何刀啊、叉啊之類的餐具,空有美味在眼前,卻吃不到嘴里。周亞夫心里就來了氣,這叫什么請客啊?他馬上招手向管事的要餐具,景帝早在注意他的一舉一動,這時就笑著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但也知道皇帝不高興了,只得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請罪。景帝剛說了個“起”,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望著他的背影,景帝嘆息說:“這種人怎么能輔佐少主呢?”
在西漢,周亞夫絕對是一個有硬度的人。他曾駐軍 上,文帝前去勞軍,他不僅不老遠去接,還緊閉營門,公開宣稱“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直到得到他的命令,皇帝的車隊才得以進入,而且又發出警告說“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即使見了皇帝,他依然手持兵器,僅以軍禮相見,一揖而已。文帝見了,為之動容,出了軍營大門,出了一身汗,感嘆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后來周亞夫奉命平定七國之亂,作為皇帝親兄弟的梁王再三請求救援,他堅定地貫徹戰前制定的戰略,不計后果,不為所動,直到奪取了戰爭的勝利。再后來,周亞夫當了宰相,其強硬的性格在執政上風采依舊,在諸如皇帝要改立太子、給皇后的哥哥封侯等大事上堅決投了否決票。景帝又要給前來投降的匈奴將軍封侯,再次遭到周亞夫的反對,景帝非常不高興,還是按自己的意志辦了,周亞夫改為無聲地反抗,稱病辭職,不上班了,景帝干脆批準了他的要求。
景帝這次請客,其實是想給太子安排托孤之臣的人選,他想看看周亞夫的脾氣是不是改了,結果看到的是秉性難移。不久有人告發周亞夫謀反,失望的景帝不再給他機會,令廷尉府嚴查。曾經指揮過百萬大軍的周亞夫,面對刀筆小吏的淫威,備感屈辱,他拒絕回答,以絕食抗議,五天后,吐血身亡。
周亞夫有能力,有貢獻,成就有目共睹,但他在為人上有硬度,卻缺乏韌度,一味剛直,所以造成人生的悲劇。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筆直的,只有懂得轉彎,才能讓旅途走得更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