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尋梅不見
江空不渡,疏影釋翻恨蘼蕪杜若,尋梅遜宋析零落無數。彭元遠道荒寒,詞注婉娩流年,譯賞望望美人遲暮。疏影釋翻風煙雨雪陰晴晚,尋梅遜宋析更何須,彭元春風千樹。詞注盡孤城、譯賞落木蕭蕭,疏影釋翻日夜江聲流去。尋梅遜宋析
日晏山深聞笛,彭元恐他年流落,詞注與子同賦。譯賞事闊心違,交淡媒勞,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余醒寐,遺佩環、浮沉澧浦。有白鷗、淡月微波,寄語逍遙容與。
作品注釋
⑴疏影:詞牌名,姜夔自度“仙呂宮”曲,與《暗香》為組曲,有樂譜傳世。張炎以詠荷葉,改名《綠意》。此調以姜詞為準。雙片一百一十字,前片五仄韻,后片四仄韻,例用入聲部韻。
⑵蘼蕪(mí wú)、杜若:皆為香草名。蘼蕪,其葉可做香料。杜若,又叫山姜、杜蘅,葉針形,味辛香。
⑶婉娩:天氣溫和。此指青春年華悄悄逝去。
⑷美人遲暮:《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⑸日晏:天色已晚。
⑹笛:指《梅花落》笛曲。
⑺與子同賦:指與梅花同命運
⑻闊:疏闊,久違。
⑼媒勞:有別人的引見也是徒勞。《楚辭·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⑽汀州:水中的小洲
⑾余醒寐:帶酒而睡。
⑿澧浦(lǐpǔ):澧水之濱。《楚辭·九歌·湘君》:“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⒀逍遙容與:逍遙自在的樣子。《楚辭·九歌·湘君》:“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作品譯文
江天空闊,看不見梅花清影。又恨蘼蕪杜若般的芳草,也在不斷枯萎凋零。我不惜路遠天冷,苦苦追尋她美好柔婉的芳容。可是在不斷的渴望之中,她卻已如美人漸漸衰老,不再是美艷姣容。經過多少風煙雨雪,經過多少昏暮陰晴,卻無法找到梅花的倩影,更不要說千樹盛開的紅梅沐浴著春風。整個孤城中只見落葉蕭疏,只聽見江水奔流之聲日夜不停歇。
暮色中聽到深山中傳出笛聲,是人們怕梅花零落,把她譜進樂曲傳唱抒情。我想與梅花見面卻又不能,她和我的交情太淡太輕,再殷勤也枉費徒勞,徒自讓蔓草的濃露沾濕我的衣襟。美麗的梅花或在江邊小洲睡醒,遺下的環佩飄浮在水濱。汀上的白鷗,天邊的淡月,連同江中的微波都在勸我,姑且自在逍遙,不必勞神傷心。
創作背景
作者所處年代正是南宋后期,國家凋零破碎,人民生活困苦。而作者仕途不順,常年客居他鄉,顛沛流離,面對自己深愛的卻是積貧積弱的國家,希望國家擁有一批能像梅花一般擁有傲骨的人拯救這個頻臨破敗的國家。于是便作了這首詞《尋梅不見》。
作品賞析
這首詞借“尋梅未得”,抒發作者感時傷世之情。
上闋以花寫入。“江空不渡,恨蘼蕪杜若,零落無數。”此句寫春光難留,別說梅花,就是江邊的蘼蕪杜若,也已經凋殘了。開篇用花草零落來表示梅花難覓,景色凄涼。“遠道荒寒,婉娩流年,望望美人遲暮。”此句由路遠天寒,似水流年,感嘆人的青春也如花般榮枯,美人總有遲暮之時。“風煙雨雪陰晴晚.更何須春風干樹。盡孤城、落木蕭蕭,日夜江聲流去。”這幾句寫詞人歷經千辛萬苦,經歷多少風霜雨雪、陰晴晨昏,卻不能見到梅花,何需要春風吹開花千樹呢!孤城內落木蕭蕭,江水日夜奔流。上闋既寫環境凄清,又寫心情沮喪。詞人流露出極度失望的情緒,恐怕不是尋花這么簡單.分明是以花寫人。
下閿以《梅花落》的笛曲造情,加重了對人生苦短的感慨。“日晏山深聞笛,恐他年流落,與子同賦。事闊心違,交淡媒勞,蔓草沾衣多露。”深山傳出《梅花落》的笛音,詞人害怕它也像梅花一樣化做泥土。世事無常,心意難遂,若是沒有緣分,渴求也是徒勞,空惹得蔓草上的露水沾濕衣襟。這幾句充滿哀怨,表現了詞人對人世無常、理想難以實現的感傷。“汀洲窈窕余醒寐,遺佩環、浮沉澧浦。有白鷗、淡月微波,寄語逍遙容與。”或許梅花此時正在沙洲上開放,就像是剛睡醒的美人,將佩環遺留在澧水之浦。眼前白鷗閑游,月光淡淡,江波微微,詞人對梅花寄予了殷切祝愿,希望它能夠自由自在,“逍遙容與”。
此詞意境迷離,詞人時而以梅花自喻,時而又把梅花比做自己追求的對象,情緒起伏跌宕,曲折婉轉。全詞造語清淡,意境朦朧,表達了詞人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現實的煩悶。
詞牌簡介
疏影,詞牌名。姜夔自度“仙呂宮”曲。張炎以詠荷葉,改名《綠意》。此調以姜詞為準。雙片一百一十字,前片五仄韻,后片四仄韻,例用入聲部韻。
作品格律
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韻)。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說明: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