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孩佩香囊,端午的傳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節佩實際是香囊用于襟頭點綴裝飾。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說端什用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午節下面就是佩香短篇文章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佩香囊知識,希望對你有用。端午的傳
在山西鄉村,不論豐年欠歲,香囊貧富之家,說端什用端午節孩子們的午節香袋、長命線、佩香艾葉虎是端午的傳非做不可的。一個小小的節佩香袋為什么能這樣牽動人心,千年不絕?香囊傳說古時候,每年的四、五月間各種蟲害、瘟疫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訪民情,治理瘟害。神仙發現同是天下人,心眼不一般,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便懲惡護善,掏出五色香袋對善良的人說:每年五月初五,你們同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身上戴香包,門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從那以后凡是帶香袋的大人小孩,蟲害見了便逃之夭夭,而沒有香袋的惡人們不免被蟲害毒疫毒死了。
傳說難免有神秘的迷信色彩,但只要冷靜地分析,其中不無科學道理。《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綱目》都記載有艾葉茗含芳香油,可用來殺蟲,防止病害,亦可用作調香原料。早在先秦時期,艾就被采集作藥用,制灸條治病。山西的五月初,正是春夏之際,蟲害復生,時疫流行。此時人們首要的就是要消毒防病,民間藝人用香袋包藥佩帶,既治病除臭驅蟲散濁,薰香去汗味,又是人們盼望孩子們健康平安心愿的表露,為孩子們增添了如意的玩物,耍起來小巧玲瓏,香爽周身,真是一舉多得。山西鄉村的香袋是用棉織布和絲線繡制成各種精巧玲瓏的小布包,裝上雄黃、蒼木、艾等中藥。其中有的繡制成“五毒”形象的蛇、蝎子、壁虎、千爪蟲、疥蛤蟆,還有虎、雞等動物形象的香袋;有的縫繡成瓜果蔬菜,花鳥草蟲。最復雜的是“虎踩五毒串”,最上的一個較大的老虎腳下吊著五種毒蟲,意為踩死毒害,消毒免災。用五彩絲垂金錫錢鎖掛于嬰兒胸前,纏紙帛,折菱角,綴于兒童腰間,把孩子裝扮得漂亮可愛,既有香潔避穢的功能,又是兒童們隨手可抓的玩具。孩子們把香袋作為端午的耍貨,同布虎枕、小石獅一樣,集裝飾、實用、戲耍于一身。
從山西民間香袋玩具的藝術特色來看,晉北的粗獷大方,厚實質樸,夸張變形,感情深沉;晉南的精工巧秀,形象逼真,情趣生動;晉中的色彩艷麗,紋樣雅致。這些種類繁多的香袋藝術,反映了三晉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展示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體現著我們民族獨有的審美情趣。不少在海外的僑胞至今仍對家鄉的香袋難以忘卻。
端午香囊里有哪些中藥藿香:
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艾葉:
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
性味歸經:苦辛,溫。入脾、肝、腎經。
功效:理氣血,逐寒濕,《綱目》:“溫中,逐冷,除濕”。
主治: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癰瘍,疥癬。
石菖蒲: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
性味歸經:辛,微溫。入心、肝、脾經。
功效: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
主治: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
山奈:
來源:姜科植物山奈的干燥根莖。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入胃經。
功效:行氣溫中,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肉桂:
來源:為樟科植物肉桂的樹皮。
性味歸經:性大熱,味辛、甘。
功效: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
主治:用于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溫經通脈。
端午香囊秘方一、端午節保健香囊(清香款)
艾 葉15 石菖蒲15 紫蘇葉10
佩 蘭10 薄 荷5
上述處方中的藥物均為古代常用的,古人經常佩戴的,有祛邪避穢作用的中藥。
同時,也是在端午節擺放在門口的常見中草藥。
功效:祛邪避穢,芳香化濕。
制作:將藥物打粉,視香囊大小裝入適量的藥粉(一般為15~30克左右)。 如果艾葉比較難打粉,可以將其搗成艾絨,作為填充物塞入香囊(下同)。
本款也可以作為驅蚊香囊使用,適用大部分人群,包括兒童、孕婦等。
懸掛于房間、車內、辦公室、臥室、腰間、胸前等處。
二、端午節保健香囊(濃香款)
艾 葉15 石菖蒲15 廣藿香10
丁 香5 白豆蔻10
功效:祛邪避穢,芳香化濕。
制作:同上
本款香氣較為濃郁,也是端午節通用的保健香方,也可以作為驅蚊香囊使用。
三、防流感香囊
香 薷10 金銀花15 白 芷10
廣藿香10 薄 荷10 蘇 葉10
蒼 術10 細 辛5
功效:清熱解毒,芳香解表,避穢。
制作:將藥物打粉,視香囊大小裝入適量的藥粉。
適用于一些容易得流感的人群,如兒童等,懸掛于車內、胸前、床頭等。
本文圖片由金華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提供
四、化濕避穢香囊
蒼 術15 艾 葉10 石菖蒲15
白豆蔻10 廣藿香10 丁 香5
佩 蘭10
功效:芳香化濁,祛濕避穢。
適用于一些平素濕氣較重,容易感受寒濕邪氣,易中暑或長期生活在潮濕環境的人群。
五、理氣避穢香囊
小茴香10 丁 香5 木 香5
檀 香5 陳 皮10 甘 松10
白豆蔻10 石菖蒲10
功效:散寒理氣,祛濕化濁避穢。
適用于一些平素濕氣較重,胃腸功能差,容易腹脹、腹瀉、惡心等人群。
也適用于一些出差人士、水土不服的人群佩戴。
六、散寒避穢香囊
白 芷10 肉 桂10 艾 葉10
干 姜5 細 辛5 小茴香10
丁 香5 砂 仁5
功效:溫陽散寒,理氣化濁避穢。
適用于一些平素虛寒性體質,如一些常有虛寒性胃痛、腹痛、腹瀉、痛經、畏寒的人群。
也適用于一些出差人士、水土不服的人群佩戴。
七、清涼避穢香囊
金銀花10 薄 荷20 菊 花10
荊 芥10 蔓荊子10 佩 蘭10
辛 夷10
功效:清涼解表,解毒化濁,避穢。
適用于一些平素體質比較熱,容易上火、容易得風熱感冒,咽喉炎、目赤、頭疼等人群。
本款氣味清涼,也可以作為兒童預防流感的香囊。
八、安神避穢香囊
合歡花10 玫瑰花10 薰衣草10
石菖蒲10 牡丹皮10
功效:解郁安神,化濁避穢。
適用于一些平素睡眠不佳,心情抑郁的人群。
本款適合掛在臥室、床頭、車內、胸前等。
香囊,以錦制作,也稱“錦囊”或“錦香袋”。一般系于腰間或肘后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系于床帳或車輦上。三國魏朝繁欽在《定情》中詩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輦綴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滿路。由于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的貢品,朝廷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佩帶香囊之俗,也在民間盛行。“榴花角黎斗時新,今日誰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葉上珠門。”這首古詩是描述當時人們歡度端午佳節的種種習俗。端午節前后,人們除了吃棕子、插艾葉以外,還要給孩子們帶上香囊。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民間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許多城市、鄉村,仍有給孩子帶香袋的習俗。
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香囊的基本信息出處
古代服飾習俗。香囊,亦稱“容臭”。俗稱“香袋”。是一種裝有香料的小囊,多以色彩鮮明的絲織物縫制。青少年男女佩戴于身,取其芬芳,并作為裝飾。起源甚古老,直用至清代。亦有系于麻帳或為輦上的。
《禮記.內則》:“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衿纓皆佩容臭。”鄭玄注:“容臭,香物也。”
古詩《為焦促卿妻作》:“紅羅復頭號帳,四角垂香囊。”三國魏繁欽《定情》詩:“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咸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寶步輦,四面綴五色香囊。囊中貯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鳳香。”
《紅樓夢》第十七回:“[黛玉]生氣回房,將前日寶玉囑咐他沒做完的香袋兒,拿起剪子來就鉸。”
解釋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囊頗有講究。
江南部分地方,"佩香囊"的習俗,內裝香料,送給戀人,以示忠貞之心。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所謂香囊,就是將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雄黃、冰片、樟腦等制成藥末,裝在特制的布袋中,外包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選用的中草藥具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揮發油,氣味清香純正、持久,多數中藥有效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功能,從而起到了避邪驅瘟的作用。研究表明,這些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藥物氣味分子被人體吸收以后,還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強食欲。經常將香囊放在衣兜、枕旁,可預防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的發生。
香囊的制作方式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術、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藥,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香袋有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雞心形、菱形等,上繡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款式極為精美,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也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囊體的制作
香囊囊體可采用單面絨布等布面材料,囊體可根據需要作成多種造形和花色,如吉祥物、生肖動物、卡通人物等。
留香緩釋劑的充填
囊體縫制好后,即可向里面充填留香緩釋劑由高分子聚合物或普通硅膠和填料配制而成。高分子聚合物可采用丙烯酸聚合物、淀粉聚合物等材料;填料可選用硅藻土、白炭黑等。高分子聚合物和真烊比例為5:1。留香緩釋劑的填充量約為囊體體積的1/3,裝好留香緩釋劑后,將香囊口縫合好,用塑料袋或精美紙盒包裝后即為成品。
加香方法
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水,加2倍的清水稀釋,再把香囊浸泡在稀釋的液體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取出晾干即可。還有一種方法是先把香囊在清水中浸泡在稀釋的液體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取出晾干即可。還有一種方法是先把香囊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后,取出香囊體將香水的原液直接噴灑在香囊上面,充分吸收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