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充滿好的正能職場性格讓你工作稱職,好的故事伙伴讓你工作稱心,好的充滿正能量故事會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下面是正能職場短篇文章網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充滿正能量的職場故事,希望大家喜歡。故事
20xx年12月12日星期天晚上九點,我在家看電視。正能職場手機突然響起,故事是充滿我的老板MTV電視臺亞洲區的主管。當時我是正能職場臺灣MTV的董事總經理。“Tom,故事你可不可以到遠東飯店來一趟。充滿我和總部的正能職場幾位同事在這里。”
老板的故事辦公室在新加坡,我并不知道他來了臺灣,更不知道總部其他同事也來了。電話中我沒有多問,掛上后立刻換衣服。我知道:這是大事。
二十分鐘后我走進飯店咖啡廳,寒暄過后老板冷靜地說:“Tom,臺灣分公司必須裁員。”
我回想起半年前,進入MTV臺灣分公司的第一天,老板幫我辦了一個風光的Party。五十位同事齊聚在會議室,老板高調地介紹我,同事們掌聲響亮,甚至有些夸張。我像得獎者一樣一邊揮手一邊走上臺,然后簡短卻堅決地發表了我對公司未來的愿景。我看到臺下半信半疑的眼神,我提高音量,試圖把大家的懷疑壓下去。講完下臺,掌聲比上臺時更響。但我沒有得意,只有壓力。當我接下MTV董事總經理的職務時,老板明確地告訴我他的期望:我請你只為了一件事——增加公司的利潤。
多么直接、誠實的期望。他沒有要我打造品牌、沒有要我振奮士氣,他沒有要任何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只要所有老板和股東最需要的,也是所有專業經理人最應該給的“利潤”。
上任后,我才發現“增加利潤”并非那么容易。方法很簡單,開源節流而已。但實行起來,四處碰壁。
“開源”就是要多賣廣告。境內廣告主買廣告時以收視率為標準,MTV是專業的音樂頻道,雖有忠實的年輕觀眾,但收視率比不上一般綜藝臺或新聞臺。收視率不好,廣告就難賣。
“開源”困難,“節流”就重要。公司有五十人,每月的固定成本是沉重的負擔。“裁員”這敏感的字眼,像農藥或味精,看不到,但一直在那里,洗也洗不干凈,直到某一天爆發出來。
上任半年后,它爆發了。在遠東飯店,老板說:“Tom,我們需要你留下來,但公司必須裁掉一些人。”老板打開桌上的數據夾,拿出一張紙,“這是我們建議的做法。”
聽到自己沒有被裁,我的緊張消退了,但立刻涌上的是沮喪。
他打開的,不只是數據夾,也是一罐小蟲。建議做法包括裁員名單,我看著那張表,上面一個一個的名字,像蟲一樣,從我的眼睛,爬進我體內,接下來幾天幾夜,不停啃噬我的內臟。
我已在外商公司工作十年,看過裁員的場面。大家都喜歡雇人,沒有人喜歡裁員。我們喜歡把裁員的老板看成豬狗不如的冷血動物,但他們也只是在執行資本主義中一件不悅的差使。資本主義也有很多快樂的事,如高薪、紅利、股票選擇權,但裁員顯然不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對資本主義,對于“裁員”本身,并沒有情緒反應。當時我在遠東飯店之所以沮喪,是因為連建議的裁員名單都出來了,我卻從頭到尾毫不知情。以至于幾天前,跟同事一起吃晚飯,酒酣耳熱之際,我還拍拍同事的肩膀,毫無保留地激勵他們說:“我挺你們,我們一起大干一場。來,我先干為敬。”
那晚的會議結束后,老板送我走出飯店。他說:“Tom,公司對你還是有信心的。這次整頓后,我們一起再把公司做起來。”我沒有響應,面無表情,坐上出租車。回家后,我的沮喪慢慢變成冷靜的分析。
我憑什么沮喪?憑什么擺臭臉?這并沒有不公平。公司付我高薪,給我福利,事先就說得很清楚:增加獲利。我也答應了,薪水也拿了、花了。現在我做不到,公司親自來做。天經地義。我做不到,要讓總公司的主管犧牲周末,大老遠飛來收拾爛攤子,是他們該擺臭臉,不是我。
決策過程中沒顧及我的感受?這是哪里?我是誰啊?這是一家公司,不是心靈成長班。我是專業經理人,不是精神科的患者。長大吧,王文華。在競爭激烈的資本主義中,公司不可能時時刻刻顧及到每個人的感受。在你上任那天,公司非常顧及你的感受,給你辦了一個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Party。但那是特例,不是常態。你不能把福氣當成空氣。
再說,當你這個月沒辦法交出預算書上的利潤時,你可曾顧及老板的感受?于是我的情緒很快就平復了。接下來一整夜我想的,是更深、更重要的問題,為什么我沒能達成公司交付的使命?為什么我失敗了?
充滿正能量的職場故事篇二20xx年前,我是廣告公司的普通職員,月薪1500元。那時候,我最羨慕的同事就是阿蓉,她不用打卡,不用坐班,更重要的是,她月入過萬。從其他老同事的口中了解到,阿蓉是在這家公司剛創立的時候入職的。一家廣告公司的橫空出世,不僅需要老板有實力,有一定客戶資源,更需要能處處站在公司角度考慮問題的員工,而阿蓉就是那樣的員工。
她不僅一人做出了整個業務部80%以上的業績,在因公開銷方面也總是能省則省。一年后公司進入正軌,阿蓉理所當然地成了業務部經理。阿蓉做了經理之后,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經常早早到公司提前準備拜訪客戶的資料。
那時候的我,常常不明白阿蓉為什么這樣不懂得享受生活,不懂得利用特權邊工作邊享受……有次跟阿蓉去見客戶,在路上,我表達了內心的困惑。
阿蓉說:所謂特權,其實都是給遵守制度的員工的,特別是在私人企業。老板認可你,就會給你一定的特權,也有可能隨時收回。如果我真的像你想的那樣,天天睡到自然醒再來上班,工作自然就沒有熱情和激情。現在我每天晚上11點睡覺,早上7點準時醒來,良好的生活規律讓我有好的身體,也讓我擁有不變的工作熱情。而且,如果我總是不在公司,老板找不到我,恐怕他很快會收回特權了。
后來,我離開了那家公司,到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做策劃主管。這是一家集展會、網絡、DM雜志為一體的集團公司。我加盟時,正是新一期展會馬上開展之際,大量工作都堆在案頭。在和相關的同事溝通了之后,我把近一周所要完成的工作一項一項列了出來,然后從物料準備到流程制定,我都逐一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
老板看到我寫的工作安排說:“好好干,思路挺清晰。”
所有的工作進展都很順利,但就在開幕式即將開始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原來準備在廣場上舉行的開幕式并沒有搭建遮雨篷,也沒有考慮到會有這個意外情況。雖然這事兒不是我負責,但看著總統籌著急的樣子,我主動找到展館負責人,請他們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將開幕式背景板移到展館中間的大廳。在大雨傾盆之際,開幕式在展館大廳中順利舉行。
我也因此受到老板嘉獎,入職不足一個月的我,提前轉正。轉正就意味著加薪,意味著有了五險一金的福利。
兩年后我已經成了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同時,我也有了當初同阿蓉一樣的特權——不打卡,不坐班,有事無須請假……所有的同事都羨慕不已,一如當初的我。
但他們可能沒有注意到,上班這幾年來,除了一次大堵車之外,我沒有遲到過。和當初的阿蓉一樣,我一直像一個剛入職的員工那樣要求自己,小心翼翼地呵護自己的那些特權。
因為我知道,特權不是給你用的。
充滿正能量的職場故事篇三我在一家公司干了5年,有一次因工作上的問題與上司發生了激烈爭吵,事后證明我是對的。之后我的工作依然像以前一樣忙碌,上司也沒有再提什么,這事也就漸漸淡忘了,只是每次同事獲得加薪或晉升,我都靠邊站。我們見面的時候,他對我歉意地一笑,意味深長的眼光,讓我猛然醒悟到什么,我知道,其實這件事情還沒有過去,至少對他而言。
我選擇了離開。離開公司的那天,我內心很平靜,波瀾不驚地跟上司談了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然后客氣地相互祝愿。但臨走的一刻,我還是忍不住問了他:我一次次地晉升無望是不是因為那件事,他先是搖了搖頭,后又肯定地點了點頭說:“你要記住,沒有哪個上司愿意被人頂撞,哪怕是只有一次。”我看得出,他說得有點尷尬。
現在想想,這么多年來,該做的都做了,那么小的一件事情,忍一忍就過去了,或者換一種方式解決也很簡單,但我沒有理智地去思考,特別是沒有把工作原則與處世原則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為工作的成績就是一切。在不恰當的場所貿然對抗上司,這是非常致命的。有那么兩句話:“做人若沒有一點認真的念頭,便是個混子,事事無成”,“處世若沒有一點圓滑的機智,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前一句我是明白了,后一句話,說的正是當時的我吧。那時真是認真過頭,沒有一點圓滑機智,一時的沖動,就讓自己的前途戛然而止,多年的辛苦打了水漂,讓我百感交集。
我們在求職、晉升的路上,太認真不行,太圓滑也不行,只有兩者恰當結合,才是境界,才是高人。但要修煉到此種境界,成為此種“高人”,談何容易。我們這些有棱有角的石頭,只有經歷千辛萬苦,一路跋涉,才有緣去與海相會的,那時的我們形狀乖巧、光滑圓潤、人見人愛,才是境界吧。這里我不想去評論上司的心胸或管理水平如何如何,是我的沖動惹了禍,帶給自己不曾預想的后果,算是一個教訓吧,沿用一句流行的話:這是“對沖動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