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具有極強的成語出處表現力,是中國語言的精華。成語中蘊含著寶貴的典故的精文化財富,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古代物質文明的輝煌,了解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傳統中華美德等眾多方面。下面是及意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成語典故及意思和出處的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思和
和氏璧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典故的精數百年間,被奉為“價值連城”的及意“天下所共傳之寶”。
春秋時,思和楚人卞和在楚山,成語出處一說荊山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典故的精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及意他認定山上有寶,思和經仔細尋找,成語出處終于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典故的精
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及意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嘆道:“我并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后世傳說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400余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游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飛。
50余年后,趙國邯鄲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玉工鑒別,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邯鄲城出現,遂據為己有。
秦昭王獲悉此事后,致信趙王說,愿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玉璧。趙王懾于秦國威力,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機智過人的藺相如不辱使命,設計取回玉璧,送回邯鄲。
公元前220xx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從此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將和氏璧制成了傳國玉璽。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wèi)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成語典故及意思和出處的精選篇二:防微杜漸的故事東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里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后,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征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于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出處】《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成語典故及意思和出處的精選篇三:負隅頑抗的故事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地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
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
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現了一只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追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著一個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面向眾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斗起來,經過一場拼搏,終于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
【出處】《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成語典故及意思和出處的精選篇四:草木皆兵的故事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后,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后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于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后,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并建議晉軍在前秦后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細看去,那里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里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么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后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后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