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名字成語故事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3個有名字的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員叫甘寧的名字大將,作戰英勇而且很有智謀。語故因有戰功,名字被任命為西陵太守、語故折沖將軍。名字
公元220xx年,語故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后,名字被迫向江陵撤退。語故孫權和劉備的名字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內)。語故駐守南郡的名字魏將曹仁以逸待勞,奮勇擊退了吳軍的語故先頭部隊。吳軍大都督周瑜大怒,名字準備與曹仁一決高下。甘寧根據當時的形勢,上前勸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后再進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他領兵攻取夷陵。
甘寧領兵直逼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曹洪敗走,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這樣就對南郡造成很大威脅。
但是當時甘寧的兵力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過千人。當天黃昏,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為了奪回夷陵,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軍架設云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曹軍堆土構筑高樓,然后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發,射死射傷不少吳兵。這時,城中吳軍將士都有些緊張和害怕,只有甘寧一個人同平常一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一點也不緊張恐懼。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枝箭,選派優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于甘寧率軍沉著頑強的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后來,甘寧派人突圍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發兵前來解圍,最終贏得了勝利。
3個有名字的成語故事2:膾炙人口春秋時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門徒中,有魯國南武城曾氏父子兩人。其父名點,字皙;其子名參,字子輿。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門徒中的佼佼者,而父親曾皙更是當時讀書人中淡泊名利、向往優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這種志向曾經深得孔子的稱贊。曾皙在飲食上有一種非常執著的嗜好,他尤其喜歡吃果實小而圓、色澤紫黑的羊棗。
曾皙的這一嗜好給兒子曾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曾皙過世之后,曾參因懷念父親而悲痛萬分,父子親情終身縈懷,甚至曾皙生前愛吃的羊棗,曾參也不忍心吃一口。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弟子爭相傳頌,稱贊曾參為孝子典范。
斗轉星移,到了戰國時期,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非常不理解,于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來到孟子的府第,十分恭敬地向自己的老師行禮,然后說道:“老師,我今日來拜訪您是因為有一件事情我始終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特來向您請教。”
孟子和顏悅色地對公孫丑說:“你有疑惑就講出來吧。”
公孫丑說道:“老師,您覺得烤肉和羊棗,哪一樣更好吃呢?”
“當然是烤肉好吃,沒有哪個人不愛吃烤肉的。”
公孫丑又問:“既然烤肉好吃,那么曾參和他的父親也都是愛吃烤肉的人了,那為什么曾參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棗呢?這能說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嗎?”
孟子沉思了一下,耐心地解釋道:“精致的美味烤肉是大家都愛吃的一種食物,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烤肉那樣好吃,但卻是曾皙尤其愛吃的食物。
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這是生怕引起痛思故父的難捺之情啊。就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人的姓氏會有相同的,但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公孫丑聽完孟子的這一席話,茅塞頓開,終于明白了曾參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后來人們從孟子所說的“膾炙,所同也”里引申出成語“膾炙人口”。
3個有名字的成語故事3:推心置腹漢平帝的大司馬王莽篡奪漢朝政權以后,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聲勢最大的是赤眉軍和綠林軍。公元20xx年,農民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與王莽的42萬大軍展開決戰,其中一個叫劉秀的將領十分活躍。在這一戰役中,王莽被打得慘敗,幾乎全軍覆沒。不久,農民軍就攻進了京城,殺死了王莽。皇族劉玄被尊為天子,劉秀因立了大功,被封為蕭王。
劉秀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讓劉玄做皇帝。劉秀在黃河以北一邊與反對劉玄的零散農民軍作戰,一邊擴充自己的勢力。公元20xx年,劉秀在魏州和蒲陽大敗赤眉軍,收編了投降的部隊,封降軍的主帥為列侯,其他帶兵的軍官也都任命了官職。
可是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擔心將來被劉秀消滅。劉秀看出他們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項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將仍舊回舊部,統率原來所屬的兵馬;他自己則只帶很少的隨從,到各投降部隊去巡視,并不對他們加以戒備,以表示對他們的絕對放心。
這些投降的官兵見劉秀把他們當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慮,互相議論說:“蕭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了,放在別人的腹中,我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難道還不該為他赴湯蹈火嗎?”所以,官兵對劉秀十分服從。《后漢書·光武帝本紀》里的原話是:“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報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