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俱下是關于故事說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行俱下那么這個成語是成語怎么來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十行俱下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關于故事
十行俱下成語故事
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成語記億力很強。關于故事他四歲開始識字讀書,行俱下能夠過目不忘;到六歲時,成語已經會寫文章了。關于故事
梁武帝對蕭綱如此好學非常高興。行俱下有一次,成語特地把他叫到跟前,關于故事當面出了一個題目,行俱下要他做一篇文章。成語蕭綱略一思付,不慌不忙地提起筆來就寫。不到一頓飯的功夫,寫成了一篇詞句整齊對偶的驕文,擅長文學的梁武帝一看,字的聲韻和諧,詞藻華麗,不禁贊嘆道:“你這孩子呀,真是我們蕭家的東阿王。”
東阿王是三國時魏國著名的文學家曹植的封號,由此可見梁武帝對蕭綱評價之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蕭綱讀的書越來越多。據(jù)說他閱讀的能力很強,讀書的速度驚人,能夠十行同時閱讀下去。用這樣的速度讀書,當然能博覽群書,寫起詩賦文章來也得心應手。
十一歲那年,蕭綱被任命為宜惠將軍、丹陽尹,開始處理郡里的各種事務。他雖然還是個少年,但因為讀的書多,知識廣博,因此處理事務有條不紊,頗有見地。
二十八歲那年,蕭綱因長兄蕭統(tǒng)去世面被立為太子。從此,他就長期住在宮內)經常和當時著名的文士徐漓、廈肩君等人一起吟詩作賦,過著優(yōu)閑的官廷生活。
蕭綱的文才很好,但長期屬于深官,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因此老是以輕靡緒艷的文辭描寫上層貴族腐朽的生活,所作的詞賦格調低下,當時被稱為”宮體。”
公元549年,軍閥侯景率匆叛軍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憂憤而死。蕭綱即位,為梁簡文帝。過了兩年,侯景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他。
十面埋伏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韓信屬于楚軍的行列,曾經多次參加戰(zhàn)爭,但是始終沒有得到重用。后來楚軍由項羽指揮,可是項羽卻不肯重用韓信,因此他決定到劉邦領導的漢軍中找出路。韓信本來就不是什么出名人物,所以到了漢軍中間他還是沒有機會,等了很長一段時間,可是還是沒有任何音訊,最后又無奈又生氣的韓信只好不告而別。漢軍大將蕭何知道韓信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立刻快馬加鞭把韓信給追了回來,然后又稟告漢王讓韓信做了大將。
韓信做了大將后,取得了關中的三秦之地,當韓信打敗齊國的同時,漢王正被楚霸王項羽逼得走投無路,這時韓信要求做齊王,漢王無奈只好答應,韓信率軍三十萬攻占了蘇北,把項羽的楚軍圍在垓下,還專門針對項羽的驍勇采用了步步為營、的戰(zhàn)術,終于打敗了項羽的楚軍。
七步之才成語故事
曹植是曹操第三個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有非凡的文學才華。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yè)。
曹操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后終于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wěn)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xx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后,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他仗自己有才學,故意蔑視禮法,接著說:“父親在世時,??淠愕脑娢?,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六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
曹植點點頭,說:“請皇上賜題。”
“就以兄弟為題,但不許出現(xiàn)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為計。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么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石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xiāng)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贊他有“七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