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奇故事大全里面有很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民間民間故事,不少人都喜歡看。傳奇傳奇下面是故事故事故事故事短篇文章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民間傳奇故事大全,希望能幫到大家。大全大全
孟姜女千里尋夫,精選經典精選尋到萬里長城,民間民間聽說丈夫萬喜良死在長城腳下,傳奇傳奇哭得天昏地黑,故事故事故事故事哭聲震倒長城,大全大全露出一堆一堆白骨。精選經典精選原來造長城死去的民間民間成千上萬勞工,統統葬在長城里。傳奇傳奇
孟姜女一邊哭,故事故事故事故事一邊找尋丈夫的大全大全尸骨。白骨如山,精選經典精選那一根是喜良的骨頭呢?她東挖西挖,手指都流出血來,血滴在白骨上,滑到泥土里,孟姜女忍著痛不停挖,挖著挖著,挖到一堆骨頭時,血凝在骨頭上象結了紅梅花,孟姜女想:夫妻連心,一定是我丈夫。她把骨頭一根根揀攏拼湊,正好是一副人骨路。孟姜女用包袱將骨頭包好,抱在胸前說:“喜良。喜良。夫妻總算團圓,跟我回家去吧。”眼淚滴滴嗒嗒落在包袱上,包袱里骨頭悉悉瑟瑟也象在哭泣。
孟姜女抱著包袱一路走一路哭,只覺得包袱越來越重。實在走勿動了,坐在路邊歇腳。這時候,前面來了一對老頭老太婆。老太婆走近孟姜女關心地問:“這位大姐,看儂面孔蠟白,滿頭黃汗,會是生病(口伐)?”孟姜女答:“毛病倒沒有,就是我的包袱太重,抱得吃力煞人。”老太婆笑嘻嘻說:“這頂便當,只要背在背上就輕松了。”孟姜女試了一試,果然輕泛得多,背著包袱趕路,心里著實感謝老婆婆。
等到孟姜女走遠,老頭埋怨老太婆:“你太缺德,活活拆散了一對恩愛夫妻。本來萬喜良骨頭被孟姜女眼淚水一滲透,可以還陽做人,現在背在背上,眼淚滲勿著,咋能活轉來。”
老太嘴巴一撅說:“我們土地公婆,職責就是收管閑魂野鬼,萬喜良一還陽,世人都看人學樣,照著去做,陰差陽錯就弄勿條直了。”土地公公講:“為神為鬼,都要有好生之德,孟姜女是天下頂可憐的女人,儂勿怕喪陰積?”
倆老爭吵不休,土地婆婆氣得嘸話好講,拔出頭上一枚玉簪劃出一條深溝,土地婆婆腳下的土地,慢慢的漂開去,直到海里,就是現在的臺灣島。
從此以后,大陸上土地堂里供的是土地公公。臺灣那邊土地廟只供土地婆婆。 。。。。。。
民間傳奇故事:和尚背尼姑清江邊有堵懸崖,上立兩尊石頭,下面的像個和尚,上面的像個尼姑,遠遠地望,和尚背著尼姑正往江里跳哩。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后生叫山郎,有個姑娘叫水姑,兩個人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一天,山郎對爹媽說:“爹呀,媽呀,我跟水姑好了,請人提親去。”爹媽說;“先請人討水姑的‘八字’,看合不合。”在水姑屋里,水姑也給爹媽說:“爹呀,媽呀,我跟山郎好了,他家要是來提親,就答應吧。”水姑的爹媽說:“看看山郎的‘八字’,要是相合就成這門親事。”
山郎屋里請來的八字先生,是陰陽怪氣的張百說。張百說一餐酒肉下肚,說:“哎呀,一個水命,一個火命,水火不相容,這樁親事千萬成不得。”山郎爹媽聽了,不請人提親了。水姑屋里請來的八字先生也是張百說,他一餐魚鴨吃飽,說:“一個水里帶金,一個火里帶木,金木相克,這樁親事萬萬成不得。”水姑的爹媽聽了,心里冷了。
山郎和水姑傷心得很,跑到山邊,你望我,我望你,眼睛水都哭干了。山郎說:“不準我和你成親,我一輩子不娶媳婦。”水姑說:“不和你成親,我一輩子不嫁人。”一年一年過去,山郎的爹媽給山郎說媳婦,山郎誰家的姑娘也不要。爹媽氣不過,把山郎送到西巖寺做了和尚。一年一年過去,水姑的爹媽給水姑說婆家,水姑哪家的兒郎也不嫁。爹媽好惱火,把水姑送進青云庵做了尼姑。
山郎做了和尚,水姑做了尼姑,兩個人見面好難好難啦。山郎想水姑,想得身子也瘦了;水姑想山郎,想得容貌也丑了。山郎給水姑悄悄捎信,約她一同逃走。八月十五那天夜晚,山郎在山邊等到水姑,正要跑的時候,不曉得哪門走漏了風聲,山郎屋里的人攆來了,水姑屋里的人也攆來了。山郎拉著水姑,跑過了五架坡,水姑的鞋掉了;膛過三條溪,水姑的腳扎破了。山郎把水姑背起來,還是跑。跑哇跑哇,跑到清江邊上來。眼看就要被人追上了,山郎對水姑說:“水姑,我倆活著做不成夫妻,就跳江吧。”水姑說:“山郎,好,跳江到陰間成親吧。”話音剛落,他們兩個變成了石頭。
這兩尊石頭,萬代留在清江邊上,人們都叫它“和尚背尼姑”。
民間傳奇故事:萬年灰與燕京城人們都說,是秦始皇最早修的萬里長城。其實開始的長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有個燕王,他的國土小、兵馬少、力量弱,隨時都有被鄰國吃掉的危險。為了保住國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國土邊界山頂上筑起高高的城墻,以防外敵入侵。
因為那時還沒有石灰,他筑的城墻,石、磚都是用泥抹的。為了搶時間,早日修好城墻,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熱水,因此,民夫們就把大鐵鍋抬到工地上,用三塊石頭支起來,添柴燒開水。天長日久,鐵鍋被燒了個大窟窿,滿鍋的水全漏光了;把鍋下的火澆滅了。可民夫們也意外地發現,水灑在支鍋的石頭上,熱石頭遇到水就炸開了,炸出許多白面面,民夫們瞅著、想著,好生奇怪。有個人把這白面面用水和和,覺得比泥還滋潤,還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條和磚縫里。
第二天,民夫們發現,用這白面面抹的石條和磚縫,要比用泥抹的結實的多。燕國人得到了啟發,從此,就燒石灰,來抹城墻縫。
后來,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了保住他的皇上寶座,也仿照燕王的辦法興工修起了萬里長城。動工時,他下了一道旨令,讓原來的燕國人包攬燒石灰的活兒。因此,那時修長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國人燒的。長城修到哪兒,就在哪里山坡上燒灰,而且燒的灰質量非常好,被后人稱為萬年灰,意思是萬年不變質。
長城修完后,別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國人燒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銀,建了個城鎮,專為燕園人居住,這城鎮就是現在的北京。因此,那時北京叫燕京,燕國人燒灰用過石頭的山統稱為燕山山脈。
民間傳奇故事:獨占蘭的傳說作者:王金洋
“獨占”名蘭發現于西坪最高峰——菡萏尖(海拔1265米),“獨占”每逢大年初一綻放,獨占春先,只要開一朵就可滿室清香,而且花期長達一個多月,是吉祥好運、富貴發達的象征。
據說很久以前,村里年輕茶農王占是個制茶能手,能采制出好幾種香味的鐵觀音,但都賣不上好價錢,一直過著窮困的日子。有一年正月初二,他決定參加進香,天還沒亮就沖上了菡萏山頂,這里山涯陡峭,怪石嶙峋,他一不小心掉入了險坑,當他奮力爬起時卻發現手里抓著一株帶著露珠、奇香撲鼻、油光發亮的蘭花。他非常高興,便帶回家種在大厝的天井里。奇怪的是:這天晚上,他夢見土地公拄著拐杖笑著對他說:“你以后做茶青時耐心等到葉子有這種蘭花香味的時候立刻下炒就好了”。果然從此以后王占所制出的鐵觀音都帶有蘭花香韻,鄉人相互仿效,鐵觀音也開始大行其道,遠銷海內外,鄉人為了感念王占的功德,便把這蘭花命名為“獨占”,并當花仙子供拜一直延襲至今……
清末以來,堯陽鄉人更是爭相移植,上世紀初本村旅居新加坡華人王春華先生有詩贊曰:“菡萏入云端,堯陽第一巒;春光多旖旎,結伴好尋蘭”。
民間傳奇故事:麻雀報恩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實地說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出個金娃娃。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