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為定指一句話說定了,關于故事不再更改,成語比喻說話算數,關于故事決不反悔。成語那么你們了解關于一言為定的關于故事故事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一言為定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成語
一言為定成語故事
戰國時,商秧在秦國變法革新。成語當新法令制定好后,關于故事商鞅為了樹立新法的成語威信,就在國都咸陽的關于故事南門立了根木頭,公布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成語就賞給他十兩金子。關于故事大家都感到奇怪,成語沒人敢動。關于故事商秧又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有個人將信將疑地去搬了,果然得到了賞金。人們這才相信商秧說話是算數的。商鞅隨后就頒布了新法令。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一言九鼎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一薰一蕕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獻公有好幾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娶自賈國,沒有生子女;另一個妻子,本是他父親的妾,名叫齊姜,太子申生便是她生的,還生了個女兒,嫁給秦穆公當了夫人;另外,他又娶了戎國的兩個姑娘:大的姓狐,生下公子重耳;小的姓允,生下公子夷吾。后來晉國攻打驪戎,驪戎國君為了求和,把女兒獻給了晉獻公,這就是驪姬,驪姬生下了公子奚齊;驪姬的妹妹作為陪嫁,一同嫁給了晉獻公,生下了公子卓子。
這樣,晉獻公公開合法的妻子就至少有這么6個。晉獻公的家庭,卻并不因此而幸福,相反,這些姬妾們,為了爭寵,為了都想當正式夫人,都希望自己所生的兒子立為太子,以便獲得國君的繼承權,她們經常勾心斗角,互相嫉妒,亂成一團。
驪姬是最得晉獻公寵愛的,她花言巧語,要求晉獻公立她為夫人;還設下陰謀,陷害太子申生,造謠中傷,說別的公子都不好,只有奚齊最可靠,要求立奚齊為太子。據《左傳·僖公四年》載,晉獻公聽信了驪姬的花言巧語,果然打算立她為夫人,便按照當時的迷信風俗,先請卜人來占卜一下,問:立驪姬為夫人將是兇是吉?這卜人不是驪姬一派的,占卜的結論是“不吉”。晉獻公很不高興,再問筮者,叫他也算一卦,筮者算的卦卻是“吉”。晉獻公高興了,笑道:“按筮,不按卜。”卜人不同意,說:“筮不如卜,應當按卜。況且我還卜得了這么幾句:‘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就是說:專寵的結果必然導致變亂,而且將會奪去您的肥羊(指君位);所謂一薰一蕕,就是一香一臭,也就是一正一邪,要是讓邪氣上升了,那么,十年之內還不一定能消除得了它的惡果。)所以,您千萬不要按筮者算的卦辦事。”可是晉獻公到底還是立了驪姬為夫人。后來更進一步聽信驪姬,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夷吾,鬧得個亂七八糟。
上述故事中說到的“一薰一蕕”,后來成為一句成語,比喻一善一惡。晉代學者杜預,對《左傳》是有專門研究的,據他說:“薰,是一種香草;蕕,是一種臭草。香草代表善,臭草象征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