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自己能力低下,字成不足以做別人的語故語故仆役。那么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怎么來的事無事嗎?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無能為力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力成
無能為力成語故事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字成
春秋時,語故語故齊國的事無事齊頃公曾派兵進攻魯國,包圍了魯國北部的力成小城龍地。齊頃公有一位寵信的字成將領盧蒲就魁,他想爭奪戰功,語故語故就首先去攻擊龍地的事無事城門,但龍地的力成守兵很英勇,經過一番廝殺,字成反而把他抓住了。語故語故齊頃公非常著急,事無事趕忙派人送信說:“你們別殺死盧蒲就魁,我答應不進入龍地,愿意與你們講和。”可是龍地的將士們不聽,將盧蒲就魁殺死,并且將尸首放在城墻上,讓城外的齊軍觀看。為此齊頃公十分氣憤,他親自擊鼓督戰,齊軍拼死作戰,爬上城墻,只用三天時間就攻入龍地,接著又占領了巢丘。
衛國和魯國比較友好,衛侯眼見魯國受到侵犯,便派孫良夫、石稷等領兵前去援救。
衛軍在路上與齊軍相遇。石稷看到齊軍很強大,心里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孫良夫不同意,說:“出兵救魯,還沒有打一仗,遇到敵人就回國,怎么向國君交待呢?現在既然已經遇上敵人,就該攻擊他們。”衛軍與齊軍交戰不久,便敗下陣來。石稷說:“再打下去恐怕有全軍覆滅的危險。如果損失了軍隊,回去無法向國君交待。請孫先生先帶軍隊撤退,我先抵抗一陣。”
孫良夫撤退了,齊軍卻咬住不放,幸而新筑人仲叔于奚阻止了齊軍,救出了孫良夫,使他免于遭難。
孫良夫回去,不肯罷休。他跑到晉國去請求援兵。正巧魯國也派大夫臧孫件來求救晉侯。當時晉國的中軍統帥是克,他掌握著晉的朝政。克本來就與齊頃公有怨仇,他向晉景公請求率兵去援救魯國和衛國。
晉景公同意,說:“就用700輛戰車的兵力吧。”
可是,克嫌戰車數量太少,請求晉侯再多派一些。他對晉景公說:“700輛戰車,這是從前晉文公時候‘城摧之戰’的戰車數目。那是因為有晉文公那樣的英明國君,還有像先殮、狐偃那樣機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勝利。可我呢?與他們相比能力遠不如他們,我就是做他們的仆役恐怕還不夠格呢,所以我要求派800輛戰車。”
晉景公答應了克的要求,派了800輛戰車給他,讓克率領中軍,土燮輔佐上軍,欒書指揮下軍,韓厥為司馬,浩浩蕩蕩地向齊國開去。
齊頃公與克在靡棄山下擺開戰場,你來我往,20多個回合不分勝負。晉帥克腿部受了重傷,想要退卻,他的戰車的御者解張說:“我背部中箭,折斷箭桿,未取箭頭,繼續駕車,哪敢說受傷。全軍都在注視著我們,努力吧。”說完提綴擊鼓,飛一般沖向齊陣,三軍備受鼓舞,一擁而上,大敗齊軍。
晉國打敗齊國后,齊國獻出許多寶物,并割讓大片土地,晉齊雙方并在愛姜結下盟約。
五尺之童成語故事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上》。
戰國時,滕文公以仁政待民,國風清明。楚國的學者許行帶領弟子來到滕國,希望成為滕國百姓,他寧愿和弟子穿著粗布衣服,織席販履為生。滕文公寬厚地給了他們一處宅院。
過了一陣子,許行對滕文公開始不滿意了。他說:“滕文公還不算賢明,賢明的君主應該和百姓一道耕田種地……”另一位學者陳相,很贊成許行的話,便去對孟子說了。
孟子卻反問陳相說:“許行的飯鍋是自己造的嗎?他的農具是自己做的嗎?他的衣帽是自己縫的嗎?”
陳相說:“都不是自己做的,是用糧食換的。”
孟子說:“百姓有百姓的事,國君有國君的事,如果一件件東西都要是自己制造出來的才能使用,國君就得率領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我看許行講的是邪說,不應該相信他……”
陳相辯解說:“不過依照許行的話去做,市場上就不會有欺假的行為,價錢公平一致,即使是打發五尺之童去買東西,也沒有賣主欺他;布匹、絲綢長短一樣,價錢便一樣;麻線、絲綿輕重一樣,價錢也一樣;鞋子大小一樣,價錢也一樣。”
孟子開導陳相說:“你說的不對呀,價錢一樣并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各種物品的質地不同,有好有次,所以價錢就應該有高有低,假若不分優劣一律劃為同樣價錢,那樣會使天下發生混亂的。你想一想,好鞋和壞鞋賣同樣價錢,誰能高興呢?許行的話是虛偽的,照他的辦法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木石人心成語故事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夏統傳》。
夏統是晉朝一位多才多藝的隱士,才學淵博,能言善辯,名揚四方。許多人都想請他做官,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一次他到京城洛陽,太尉賈充想利用他的才學和名望來擴大自己的勢力,于是就勸他到自己身邊來任職,不想也被他婉言謝絕了。賈充不甘心,他調來整齊的軍隊,裝飾上華麗的車馬,吹著響亮的號角,從夏統面前走過。賈充對夏統說:“如果你同意到我身邊來做官,就可以指揮這些軍隊,乘坐這樣華美的車子,那該多么讓人羨慕啊。”
夏統對眼前豪華顯赫的場面就像沒有看見似的,一點也不動心。
賈充仍不死心,又招來一班仙姿綽約的美女,在夏統面前輕歌曼舞,而夏統卻木然而立,毫不動搖。賈充看到夏統仍然無動于衷,不理解地說:“天下竟有這樣木頭似的怪人,石頭做的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