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王珪,唐朝字叔玠。故事性情沉靜恬淡,王珪為人正直,諫帝安于所遇,放美與人交往不茍且附和。唐朝當時太宗任命他為諫議大夫。故事
貞觀二年(公元628 年)十二月的王珪一天,侍中(相當于宰相)王珪進宮晉見唐太宗,諫帝辦完公事后,放美君臣兩人說到廬江王李瑗的唐朝事,都有一番感慨。故事原來李瑗是王珪李淵的堂弟,李淵稱帝建唐后,諫帝李瑗被封為廬江王,放美官至幽州大都督。后來與李建成、李元吉弟兄合流,陰謀殺害李世民。事敗后舉兵叛逆被部下所殺。
君臣正說著后,一位美人走到他們的面前,輕輕放下一盤瓜果,正欲返回,唐太宗叫住了她,喜滋滋地對王侍中說:“你看這美女長得怎么樣?”
“確實很美。”王侍中說。
“愛卿的眼力果真不錯,”唐太宗得意他說,“我告訴你,她就是廬江王李瑗的愛姬。原來已有丈夫,一天被李瑗看見,非要娶她不可。她的丈夫怎么舍得如花似玉的妻子被人奪去呢?就帶了她躲避在外。李瑗奪人心切,派人把她的丈夫殺了,將她強娶回家。李瑗謀反被殺后,這個美人被我所得,美而賢淑,俏而穩重,我很喜歡她。”
美人聽到這里,揚起明月般的俊臉,沖太宗甜甜地一笑,轉過身子走了。
王侍中笑笑說:“正是巧極了,我們剛才不是正說著李瑗嗎?這位美人出現后,讓我們增加了一個話題。不過我真不明白,李瑗殺人奪妻是對還是錯呢?”
太宗驚奇他說:“怎么?這么簡單的道理你都不明白嗎?當然是錯的嘛。”
王侍中正色起來,嚴肅他說:“單單知道不對是不夠的,還必須防止自己去犯類似的錯誤。”接著他說起一個故事——
有一次,齊桓公外出巡視,看見一大片斷垣殘壁,就問當地人這里是什么地方?當聽說是郭氏家族的住宅被人毀壞了時,齊桓公不解地問:“郭氏一向很強盛富裕,為什么這么快就被人消滅了呢?”
當地人告訴他:“因為郭氏喜歡善良正直的品行,可是從來沒有真正實行過;他反對偽善惡劣的行為,而未能堅決丟棄。郭氏的滅亡就在這里啊。”
管仲針對郭氏的失敗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能夠反對和懲治壞人,而自己又去干壞人做過的事,這樣的人與郭氏又有什么區別呢?他的結果也不會比郭氏好多少。”
王侍中講完這段故事,直截了當地說:“陛下把李瑗姬留在自己宮中,又這么喜歡她,我開始還以為陛下對李瑗的所作所為是很贊賞的呢?”
太宗急忙向王侍中承認了自己的過錯:“如果不是你提醒我,我真的要成為第二個郭氏而惹后世恥笑呢。”
“那么,陛下把美人怎么處置呢?”
“馬上把她送出皇宮,讓她回家與親人團聚。”太宗果斷地說。
君臣相視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