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nèi)祟惿鐣膰莅l(fā)展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來看,故事都是整個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將知識傳承的主要途徑,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
魏明帝死后,幼子齊王曹芳即位。事情根據(jù)明帝遺詔,國演大將軍曹爽、義中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事情
起初,國演曹爽由于司馬懿德高望重,義中又是事情自己的前輩,每有軍國大事,國演不敢自專,義中都要由司馬懿決斷。事情后來,國演曹爽為了擴張自己的義中勢力,引薦了一些人為心腹,事情駕空了司馬懿。司馬懿面對這種情形,一時也無可奈何。自己雖然受明帝遺詔與曹爽共同輔政,但畢竟曹爽是宗室貴族,而自己是遠屬,太尉兵權(quán)又被奪去,做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太傅,無法與曹爽抗?fàn)?。此后,司馬懿便稱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鋒芒。
司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懷,心病一去,得意忘形。不過,正在放縱歡樂的曹爽也沒有忘記司馬懿的存在。沒過多久,曹爽的心腹李勝出任荊州刺史,曹爽便讓他去司馬懿處告辭,借機窺探一下司馬懿的動靜。
司馬懿已經(jīng)知道李勝的真實用意,便讓兩婢女?dāng)v扶著,自己坐在床上。見李勝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馬懿喝粥時,粥汁又都順著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勝裝模作樣地哭說:“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賴明公,過去人們只聽說您重病復(fù)發(fā),可是沒想到病得這么嚴(yán)重。”這時,司馬懿長吁了一口氣說:“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君屈當(dāng)并州,并州離胡人很近,好自為之,恐怕我們不能再見面了。”
李勝連忙糾正說:“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司馬懿又裝作昏聵地說:“君將要去并州,努力自愛。”這時的李勝,再也顧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際語言了,說:“我是去荊州,不是并州。”司馬懿這才稍稍地明白過來,說:“君還本州做刺吏,盛德壯烈,好建功勛,我與你分別以后,以后恐怕再也見不到面了。”
接著司馬懿又把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出來,并讓他們與李勝結(jié)為朋友,求李勝在他死后多多照顧,說著,司馬懿又嗚咽起來。其實,馬司懿這時身體狀況很好,故意裝作昏饋的樣子來迷惑李勝。李勝是荊州人,所以把到荊州做刺史說作“當(dāng)忝本州”,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馬懿鉆了空子。
李勝從司馬懿家出來,復(fù)見曹爽,樂不可支地說:“太傅語言錯誤,口不攝杯,指南為北,肯定活不長了。”從此,曹爽不復(fù)以司馬懿為意,更加肆無忌憚地恣意弄權(quán)。豈知這正是司馬氏的詭計。
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慣例到高平陵去祭把祖先,曹爽兄弟都隨駕出行。司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馬。先占據(jù)了武庫,控制了都城。隨后,屯兵在洛水浮橋,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說:“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nèi)外專權(quán)……天下洶洶,人心危懼。現(xiàn)在皇太后命罷免曹爽兄弟官職,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膽敢違抗,便以軍法從事。”曹爽兄弟回家之后,司馬懿征發(fā)民工800人,在曹家宅第四圍筑高墻,布置人在上面觀察曹爽舉動。曹爽兄弟不知道司馬懿究竟做什么打算,便給司馬懿寫了封信,說家中沒有糧食了,求司馬懿接濟一些。司馬懿接到書信,馬上令人送來100斛,并且又送了一些肉脯、鹽、大豆,曹爽兄弟見司馬懿送糧給他,又都?xì)g喜起來,以為自己可以免死了。
曹爽又一次上了司馬懿的當(dāng)。這期間,司馬懿在朝中翦除曹爽的黨羽,將其投入監(jiān)中;不久,又將曹爽兄弟下獄,以謀反大逆的罪名,誅殺盡凈。從而,司馬氏與曹氏的權(quán)力之爭以司馬氏的勝利而告終。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2:司馬懿緩戰(zhàn)破遼東魏明帝曹睿時,遼東太守公孫淵稱雄一方,自立為燕王,改年號紹漢,聯(lián)絡(luò)東吳,侵?jǐn)_北方。邊官報知魏主曹睿,曹睿決計派司馬懿率馬步軍4萬前去平定遼東。
司馬懿統(tǒng)帥魏軍取得初戰(zhàn)勝利后,很快把公孫淵困在襄平城(今遼寧省遼陽市)里。這時已是秋季了,秋雨連綿,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魏軍的運糧船從遼河口出發(fā)可直接開到襄平城下。由于魏軍都泡在雨水之中,行坐不安。左都督裴景見狀就向司馬懿建議說:“雨水不住,整個軍營中泥濘不堪,軍營應(yīng)當(dāng)移到前面的山上。”司馬懿聽后怒道:“擒獲公孫淵只在旦夕,怎么可以移營?如果再有人說移營立斬不赦。”裴景諾諾而退。過了一陣,右都督仇連又來告訴說:“軍士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請?zhí)疽茽I高處。”司馬懿聽罷大怒,厲聲說道:“我軍令已發(fā),你膽敢故意違抗。”即令推出斬首,把首級懸于轅門之外,三軍軍心為之震懾。
司馬懿又令南寨人馬暫退20里,縱城內(nèi)軍民出城樵采柴薪,放牧牛馬。部將陳群疑惑不解地向司馬懿問道:“從前太尉您攻打叛將孟達時,兵分八路,八日趕到上庸(今湖北竹山縣)城下,很快生擒孟達而成大功;今帶甲4萬,數(shù)千里而來,不令攻打城池,卻使久居泥濘之中,又縱賊眾樵牧,我真不知太尉打的是什么主意?”司馬懿笑著說道:“您是不知兵法。從前孟達糧多兵少,我糧少兵多,所以不可不速戰(zhàn);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勝。今遼兵多,我兵少,賊饑我飽,何必力攻?正當(dāng)任彼自走,然后乘機擊之。我今放開一條路,不絕彼之樵牧,是容彼自走也。”陳群拜服。后來,公孫淵果然率殘兵敗將突圍,被司馬懿生擒了。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3:姜維背水破王經(jīng)司馬師病死后,司馬昭以大將軍錄尚書事,專決中外事務(wù)。姜維得訊,以為司馬師新喪,司馬昭初握重權(quán),必不敢擅離洛陽,可乘機伐魏,以取中原。后主劉禪準(zhǔn)其所請,命往漢中作戰(zhàn)前準(zhǔn)備。征西大將軍張翼自以蜀地淺狹,錢糧淺薄,不宜遠征。姜維不從。張翼見出兵已勢在必行,便向姜維提議道:“以往多不克而還,皆因出兵動作過于遲緩。兵法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今若火速進兵,使魏兵淬不及防,必然全勝矣。”
姜維于是引兵5萬遠征,兵至洮水,魏雍州(今陜西西安)刺史王經(jīng)、征西將軍陳泰得到前線戰(zhàn)報。王經(jīng)先率兵馬步騎7萬人迎戰(zhàn)。姜維似已成竹在胸,對張翼、夏侯霸各授機宜,先使二人領(lǐng)兵去作準(zhǔn)備,他自己乃引大軍背依洮水列陣。王經(jīng)見姜維此等陣勢,回頭對其牙將張明、花永、劉達、朱芳四人說:“蜀兵背水為陣,敗則將全部投沒于水中。姜維驍勇,你們四位可與交戰(zhàn),若其后退,便可追擊。”
王經(jīng)企圖恃眾將姜維逼退,以使覆沒于洮水之中。四將領(lǐng)令,分左右殺出,來戰(zhàn)姜維。姜維似乎已知王經(jīng)心意,略戰(zhàn)幾個回合,撥轉(zhuǎn)馬頭,望本陣便走,若有難敵的樣子。王經(jīng)不知是計,大驅(qū)士眾一齊趕上,想要追殺蜀軍。姜維率軍往洮西而退,待退到洮水岸邊,對眾將士大呼道:“形勢如此急迫,諸將何不努力。”眾將聽姜維一呼,見后退無路,便掉頭奮力殺向魏軍。王經(jīng)支持不住,被打得大敗。
此時,早已準(zhǔn)備好的張翼、夏侯霸又率兵抄了王經(jīng)的后路,分兩路殺來,王經(jīng)被圍在當(dāng)中。姜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沖右突,直如入無人之境。魏兵大亂,自相踐踏,死者大半,被逼無路,逃入洮水者不計其數(shù),斬首萬余,尸遺遍野,血流成河。王經(jīng)只率百騎殺出重圍,徑往狄道(今甘肅臨姚)敗去。逃入城中,閉門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