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對月神話是人類幼年的詩。神話故事語言樸實自然,亮崇情節(jié)引人入勝,想象神奇絢麗。它契合了兒童的神話心理特征,滿足了兒童的審美情感,更是發(fā)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好載體。下面是故事短篇文章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對月亮崇拜的神話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對月
從前,月亮比太陽還毒。乍出的神話時候,月亮有九個角八條棱,曬得人面皮泛紅,莊稼苗焦掉,老百姓自然就沒法過日子了。有對獵人夫妻,故事女的叫妮娥,男的叫亞拉。夫妻倆替百姓擔憂,對月妮娥說:“你說這個月亮九角八棱的,曬得莊稼都死了。你是亮崇好射手,就不能把它射下來?”亞拉說:“天太高射不著。”妮娥說:“你早上站在大山頂上射呀。神話”
這天早晨,故事亞拉對準月亮,把箭就射出去了。射了一早晨,對月就是射不著月亮。亞拉正在犯愁,亮崇背后一座大山突然裂開了,走出來一個長胡子老爺爺,對亞拉說:“想射著月亮,逮住北山的猛虎和南山的大鹿,以鹿角做箭,以虎尾做弦,才能射得月亮團團轉。”說完以后,神話大山的裂縫又合上了,也不知長胡子老爺爺哪里去了。
亞拉回到家,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妮娥說了:“我射了一早晨,白搭功。有一個長胡子老爺爺點化我,說誰想射月亮,得逮著北山的猛虎、南山的野鹿,以鹿角做箭、虎尾做弦,才能射得月亮團團轉。”妮娥說:“你是好射手,就把南山的大鹿、北山的猛虎射死不行嗎?”“你哪知道,那些動物日久年深,皮子厚了,射不動了。”“那怎么辦?”“要想擒北山的猛虎和南山的鹿,就得結一個大網(wǎng),堵住它們的去路,才能逮著。”“使什么結網(wǎng)呢?”亞拉說:“我正犯愁。”妮娥說:“那就使我的頭發(fā)吧。”
夫妻倆一起結網(wǎng),把妮娥的頭發(fā)扯了一把又一把,一個月的工夫結成了一張大網(wǎng)。拉開大網(wǎng),北山擒猛虎,南山擒野鹿。亞拉又用鹿角刻成箭,用虎尾做成弦,對準月亮射出一箭。這個箭就跟刀似的,一氣兒就把月亮的九角八棱給射得滴溜圓,成了一個圓月亮。可月光還是把人曬得不輕。妮娥說:“這怎么辦呢?”亞拉說:“要是有一塊大錦,綁在箭上射上去,把月亮蒙住,它就沒有這么毒的亮光了。”妮娥說:“我正好織了一匹絲錦,還在織布機上呢,上邊織了一棵梭羅樹,一只白兔,還有一群白羊,你拿去用吧。”
亞拉在織布機上割下大錦,綁在箭上,“唰”的一聲,射到月亮上,就把月亮給蒙住了。從此,月亮上就有了棵梭羅樹,樹下有了白兔和白羊。誰知,月亮升上天空的時候,妮娥朝月亮里一望,自己竟飄飄搖搖地飛到月亮上去了。亞拉急了,從東山跑到西山,望著月亮也上不去,急得他“哇哇”直哭。這一哭呢,妮娥就聽見了,她把頭發(fā)解開,朝下一扔,頭發(fā)就耷拉到地上,亞拉抓住頭發(fā)爬了上去。
后來呢,妮娥就在月亮上織錦,亞拉放白羊、養(yǎng)白兔。夫妻倆在月亮上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地上的人也覺得月光比以前柔和多了。
對月亮崇拜的神話故事篇二:月食據(jù)說,太陽和月亮是兄妹,太陽哥哥熱情奔放,月亮妹妹美貌害羞。太陽哥哥乘一輛金車,車前有一盞光亮無比的大燈,每天白天在天上從東到西走一趟,把光亮帶給人間;月亮妹妹乘一輛銀車,車前也有一盞光亮無比的大燈,每天晚上在天上從東到西走一趟,把銀輝灑向大地。
由于太陽哥哥熱情大膽,所以他的光亮天天都一樣。月亮妹妹就不同了,她年輕美麗又害羞,總是躲躲閃閃地不大愿意讓人們看見,每個月只有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才肯羞羞答答地露出臉來,人們只有在這幾天才能好好看看她。
天宮里有一只青蛙,他早就愛上了月亮妹妹,想和月亮妹妹談情說愛,可是他相貌丑陋,怕人譏笑,更怕太陽哥哥責罵,想來想去,總找不到和月亮妹妹親近的辦法。后來,青蛙終于有了主意,他在月亮妹妹完全露面的那天,騰空用爪遮住她車前的燈光,這樣,不但人們看不見他們,就連太陽哥哥也看不見他們了。他用這樣的辦法,尋找機會和月亮妹妹親近了幾回。所以,有的時候,當十四、十五、十六這幾天,月亮妹妹該放光輝了,雖然無風無云,月亮卻躲了起來,好一陣,才又慢慢露出臉來,這時候,就是青蛙來找月亮妹妹了。
人們?yōu)榱俗屧铝撩妹玫你y光普照大地,每到這時候,就敲鑼打鼓、鳴放鞭炮,弄出各種響聲,直到把青蛙趕開,讓月亮重放光明。他們碰上什么就用什么東西敲,從緬寺的鐘、磬,到居家的銅盆、鍋蓋,以及還沒有上瓦的新屋架、豬食槽、牛圈欄桿……
人們說,在青蛙和月亮妹妹相會的時刻,凡是發(fā)出過響聲的地方,就會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人安康。
對月亮崇拜的神話故事篇三:月兒為什么這么亮傳說很久以前,月亮不像如今這么亮,顏色一片昏黃。月亮上有棵桂花樹,每到月圓的時候,滿樹桂花飄散出清甜的香味。老人們說:“采得八月十五的桂花,和進新谷一起杵磨,吃了消災祛病,青春不老。”
那時的阿里山和月亮之間有一座美麗的虹橋相連,從地面走向月亮并不困難。到了八月十五滿月那一夜,阿里山上就有許多身穿五彩達戈紋衣裳的姑娘,背著裝滿谷子的藤簍,一個接一個地攀上虹橋,登上月亮。姑娘們摘下桂花摻進谷子里,你一杵,我一杵,舂個不停,舂得一顆顆大米白似銀,映得月兒一片透亮。
一天,部落里有個姑娘想登虹橋上月宮,采一枝桂花和新谷舂磨給久病的伊娜(媽媽)熬稀飯。她背上沉沉的藤簍攀上虹橋,沒想到剛走進月亮,虹橋就“喀啦”一聲斷落了。姑娘眼淚汪汪,從此再也回不了家鄉(xiāng)。她每天都在桂花樹下舂米,一杵一杵,舂得白米又細又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谷子舂成了白米,白米舂成了細粉。
每到八月十五月亮圓了,姑娘想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了,就把潔白的細粉灑到人間,白白的米粉紛紛飄落,化作了如水的月光,把山水大地映得格外明亮。姑娘望著月光下的村莊和茅舍,默默祝愿阿瑪(爸爸)長壽,伊娜健康,家中平安,年年豐收。這時候,部落里的老人也會指著月亮對后生仔說:“孩子們啊,你們知道八月十五的月兒為什么格外亮嗎?那是月亮上的阿姐思念故鄉(xiāng),把潔白的米粉灑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