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對后世的關于故事影響深遠,關于孟子的成語成語故事也有幾個,下面這些是有關于孟語故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關于孟子的成語故事。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成語他的有關于孟語故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關于故事)便問道:“學習怎么樣了?成語”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
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有關于孟語故樣子,十分惱火,關于故事)就用剪刀把織好的成語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有關于孟語故就問他母親:“為什么要發這樣大的關于故事火?”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成語有德行的有關于孟語故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
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于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于避免禍患。”孟子聽后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關于孟子的成語故事2:仁者無敵梁惠王說:“晉國是天下最強的國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這一代,東面戰敗于齊國,長子陣亡;西面喪失了七百里疆土給秦國;南面受辱于楚國。我對此感到恥辱,愿意替死者來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樣才能辦到呢?”
孟子答道:“擁有方圓百里的土地就能稱王天下。
大王如能對民眾施行仁政、減省刑罰、薄斂賦稅、深耕土壤、清除雜草;青壯年在空閑時修習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這些來事奉父兄,出外用這些來事奉尊長,就能使他們拿著木棒來打擊秦楚的堅甲利兵了。
那些國家侵奪民眾的農時,使他們不能耕種農田來養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凍受餓,兄弟妻兒離散。那些國家虐害自己的民眾,大王去討伐他們,誰能和大王對抗?所以說仁者是無敵的,希望大王不要猶豫。”
關于孟子的成語故事3:何謂大勇北宮黝培養勇氣,肌膚被刺而不退縮,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傷害也覺得猶如在大庭廣眾上遭到鞭打一樣;他既不受挫于卑賤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國的君主,把刺殺大國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殺卑賤匹夫一般;他不畏懼諸侯,受到辱罵必定回罵。
孟施舍培養勇氣,據他自己所說:'把無法戰勝的對象看作能戰勝一樣。如果先估量敵方然后才前進思慮勝敗然后交鋒,必定會畏懼敵軍的眾多。我怎能夠一定戰勝呢?不過是無所畏懼罷了。'
孟施舍像曾子,北宮黝像子夏。這兩個人的勇氣,不知哪個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較為簡要。
從前曾子對孟襄說:'你崇尚勇嗎?我曾經聽夫子說過大勇:反躬自問,正義不在我,即使是卑賤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問正義在我,即使是千軍萬馬我也不退縮。'”
成語故事4:空中樓閣古時候,有一個既愚蠢又固執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訪另外一個富翁。到了這個富翁的家里之后,他看見那樓房造得十分華麗美觀,明亮寬敞,心中非常羨慕。他呆呆地望著樓房,暗暗地想:我的錢財一點兒也不比他少,為什么不可以建造一座這樣高大美觀的樓房呢?他回到家里以后,馬上就把當地的工匠找來,問道:那座氣派非凡的高樓是你建的嗎?工匠回答說:是我建的。富翁很高興,跟工匠說:你也照樣給我建一座那樣的高樓吧。木匠答應了這個富翁的要求。
沒多久,工匠就動手建造高樓了。富翁看到工匠從地上建造房屋,感到奇怪,就問:你們這是干什么呀?木匠答道:建三層樓房啊。富翁聽了,直搖腦袋,著急地說:我不要下面兩層,趕快給我建造最上面的第三層。木匠聽了這傻話,真是哭笑不得,耐著性子給他解釋:這是辦不到的。如果不造第一層和第二層,第三層是建不起來的。富翁堅持他的意見:我不要下面兩層,你們一定要給我建最上面的那層。當地的人們聽說這件事后,都覺得這個富翁太愚蠢可笑了。
空中樓閣就是從這個寓言故事中概括出來的,原意是指懸在半空中的樓房亭閣。后來,人們就用它來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成語故事5:厲兵秣馬春秋時代,秦國和晉國聯合攻打鄭國。后來,秦穆公卻暗中與鄭國單獨媾(ɡòu)和,并派杞子帶領軍隊以幫助鄭國保衛邊疆為名進駐鄭國,企圖吞并它。杞子的軍隊進駐鄭國之后,發現鄭國沒有什么戒備,就派人去報告秦穆公,請他秘密派兵來襲擊鄭國,一舉滅掉它。秦穆公得到杞子的情報之后,馬上派孟明視這位大將帶兵出發。
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恰好有個鄭國的賣牛商人弦高要到洛陽去做買賣。弦高發現秦軍要襲擊鄭國,他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就冒充鄭國使者,宰了十二頭牛,代表鄭國慰勞秦軍。同時,馬上派人回報鄭國國君鄭穆公。鄭穆公得到報告后,馬上下令準備應戰,并且派人到秦軍駐地偵察,發現秦軍正在整盔甲、磨兵器、喂戰馬。(原文是: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于是鄭穆公就派皇武子去見秦軍駐鄭國的將領杞子,告訴他說:你們在我們鄭國已經駐扎了很久,我們的供給也不足了,聽說你們快回國了,我們鄭國有個園圃,你們可以到那里去打獵。杞子聽他這么一說,知道自己的陰謀已經暴露,就跑到齊國去了。孟明視發現鄭國已經有準備,也認為襲擊它不會取得勝利,于是不戰而回。
后來人們引用厲兵秣馬表示磨快兵器,喂飽戰馬,準備作戰,也常常用來比喻積極進行準備工作。厲,磨刀;秣,喂牲口。
成語故事6:死灰復燃西漢時期,朝中有個大臣名叫韓安國,因為觸犯了法律,被關進了監獄。
在獄中,有一個名叫田甲的獄卒經常侮辱他,韓安國對他說:你以為熄滅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燒起來了嗎?(原文是:死灰獨不復燃乎?)他想警告對方不要做得太過分,不要以為自己現在坐牢,以后就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田甲聽后,冷笑一聲,不以為然地說:如果能再燃燒起來,我就撒泡尿澆滅它。
說來也巧,沒過多久韓安國便被釋放出獄,并被任命做了高官。侮辱過他的田甲得知這個消息后,怕受到報復,就趕緊逃跑了。韓安國揚言說:如果田甲不馬上回來,我就殺了他全家。田甲沒別的辦法,只好跑回來,光著身子去向韓安國請罪。韓安國見他這副德行,笑著諷刺道:你不是說熄滅的炭火再燃燒起來后你要撒泡尿澆滅它嗎?田甲嚇得渾身發抖,連忙磕頭求饒。最后,韓安還是原諒了他。
成語死灰復燃由死灰獨不復燃乎縮略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人失敗了以后又重新振作起來;現在,多比喻已經失敗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死灰,燒完火后剩余的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