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約翰王英格蘭國王,帝王外號“無地王約翰”(john lackland)。故事故事生于牛津。約翰英國歷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傳奇國王之一。他曾試圖在理查一世被囚禁的帝王德國期間奪取王位,但后來理查寬恕了他并指定他為繼承人,故事故事從而剝奪了約翰的約翰長兄杰弗利之子亞瑟的權利。
公元12世紀50年代,英國國王亨利二世開創了安茹王朝。帝王亨利二世不僅是故事故事英格蘭的君王,而且還統治著法蘭西的約翰三分之一土地。亨利二世有3個兒子:獅心王理查、傳奇布列塔尼公爵吉弗雷和約翰。帝王
亨利二世死后,故事故事獅心王理查繼承了王位。約翰理查當了20xx年國王,但只在英國待了6個月,他一生都在打仗,是個可惡的壞國王。理查在一次侵略戰爭中負傷死去了。理查沒有后代,他的弟弟吉弗雷早已死去,但他有一個兒子亞瑟,理查另一個弟弟約翰,因是父王的妃子生的,沒有資格繼承王位。按規定,只有亞瑟是王位當然的繼承人。
但是,雄心勃勃的約翰乘機登上了國王寶座,并得到了英格蘭和法蘭西部分英占州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一些州府卻都擁立亞瑟當國王。法國國王腓力普也挺身而出,支持亞瑟。這并不是出于什么正義感,而是他認為,亞瑟這個溫和的少年,比起那個陰險殘忍的約翰,是一個放心的鄰居。在亞瑟的母親康斯丹絲的請求下,法王腓力普裝出一副主持正義的樣子,派遣使臣來要求約翰放棄王位。
約翰拒絕放棄王位。法王的使臣用戰爭相威脅,誰知約翰不買賬,說要用戰爭對付戰爭,流血對付流血。約翰說到做到,法王的使臣剛渡過英吉利海峽回到法國,約翰已率領軍隊跟在他后面來了。
約翰王率領的英軍兵臨城下。隨軍出征的還有皇太后艾利諾。替約翰王打先鋒的一員大將名叫福康勃立琪,驍勇異常,他是獅心王理查的私生子,算起來應是約翰王的同父異母兄弟。福康勃立滇騎馬在城門下挑戰,城頭上,坐著法王胖力普和亞瑟母子。英皇太后艾利諾也親自出馬,勸亞瑟投降。亞瑟的母親故意取笑說:“去吧,亞瑟,你祖母會賞給你一顆梅子吃呢。你叔叔約翰會給你戴上王冠……”
城門開了,法王腓力普手下一位名叫利滇摩斯的大將,騎馬出來迎戰。
兩軍擂起戰鼓。利滇摩斯腰里勒著塊獅子皮。福康勃立琪認出此人就是用箭射殺獅心王的家伙,而且又用獅子皮辱沒父王死后的名聲,今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于是拔劍策馬向利琪摩斯刺去。二人大戰了幾十個回合,福康勃立琪虛晃一劍,利琪摩斯向前一栽,被福康勃立滇刺中胳膊,跌下馬來。英軍步兵沖上前來,乘勢割下了利琪摩斯的首級。
法軍大敗,棄城而逃。小亞瑟也被人捉住了。約翰王把小亞瑟交給了侍從長赫伯特,由他看守起來。
亞瑟被他的叔叔約翰王俘虜后,他的母親康斯丹絲傷心極了,終日哭哭啼啼,時刻擔心著兒子的安危。她知道,只要亞瑟活著,約翰就不可能有安穩日子過。不出康斯丹絲所料,約翰王剛把手下大將福康勃立琪派往英格蘭,就把負責看守亞瑟的赫伯特叫去了。約翰王對赫伯特說:“轉過你的眼去,你瞧瞧亞瑟那孩子。我告訴你,他是擋在我路上的一條蛇。無論我的腳踏到什么地方,他總是橫臥在我的前面。你是他的監守人,你懂得我的意思嗎?”
赫伯特說:“我一定盡力監守他,不讓他得罪陛下。”約翰在屋里來回踱著步子,咕噥著,像是自言自語他說了一個“死”字。赫伯特聽到了,卻故裝糊涂地問:“陛下說什么?”約翰眼睛沒有看他,又說了一句:“一個墳墓。”赫伯特連忙躬腰說:“是,陛下,他不會留著活命。”
就這樣,赫伯特帶著由他監管的亞瑟到了英國。約翰王又下了一道圣旨:用火紅的烙鐵把亞瑟的眼睛燙瞎。
當行刑的可怕時刻來到時,赫伯特叫劊子手們去把烙鐵燒熱,站在帷幕后面。當他派人去喚那孩子時,心里想到這件殘酷的勾當,他自己也難過得掉淚了。因為小亞瑟天性善良而又單純,這一段時間相處,他已把赫伯特當做自己的親人了。赫伯特那粗野的天性已受到這孩子一片純情的感化,因為這孩子既不會傷害任何人,也不明白為什么有人會傷害他。
天真的亞瑟見赫伯特不開心,就問道:“你為什么不高興?我想除我之外,誰也不應該不快樂的;我要是出了監獄,去做一個牧羊人,我一定會一天到晚無憂無慮的。我在這里本來可以很開心,可是我疑心我的叔父會加害于我。我是他哥哥吉弗雷的兒子,這難道是我的過失嗎?赫伯特,但愿我是您的兒子,那您就會愛我了。”
亞瑟這番話,使赫怕特更不好受。他怕再聽下去就下不了毒手,就立刻出示了約翰王親手寫的圣旨,一面背過身去,不止人看到那不由自主奪眶而出的淚水。
亞瑟一看圣旨,頓時頭昏眼花,喊了起來:“把我的雙眼燙瞎。您真會這樣做嗎?您能這樣忍心嗎?赫伯特,當您頭痛的時候,我就用我的手帕替您扎住額角,我半夜里陪您坐著,安慰您……可您真的要燙瞎這雙從來不曾、也永遠不會向您怒視的眼睛嗎?”
赫伯特說:“誰敢違抗圣旨?我已經跟國王發過誓要這樣干的。”他一跺腳發出暗號,叫來了那兩個劊子手。他們拿著繩子和燒紅的烙鐵,一下子緊緊地抱住了亞瑟。可憐的孩子尖叫著求救:“赫伯特,救救我。救救我。”
赫伯特像沒聽見,命令劊子手把烙鐵給他,把亞瑟綁在柱子上。亞瑟哭著哀求說:“我不會掙扎的,我會像石頭一般站住不動。看在上帝的份上,叫他們不要綁我。赫伯特,聽我說——把這兩個人趕出去,我會像一頭羊羔似的安靜坐下。只要您把這兩個人趕走,無論您給我怎樣的酷刑,我部可以寬恕您。”
赫伯特命令兩個劊子手退了下去。那兩個人巴不得不干這種呵怖的事情。赫伯特舉著烙鐵說:“孩子,來吧,這不能怪我。這是您那狠心的叔叔下的圣旨呀。”亞瑟撲通跪下,苦苦哀求說:“赫伯特,要是您愿意的話,割下我的舌頭,讓我保全我的眼睛吧。啊,留下我的眼睛……”當他哀求著時,赫伯特手里握著的烙鐵漸漸冷了。他不能犯這種滔天罪行。但是,約翰王要是發現他違旨的話,那他也就沒命了。赫伯特猶豫半天,決定冒冒風險,散布謠傳,說亞瑟已經死了。而實際上他把亞瑟帶走,藏了起來。
再說約翰在法國打了勝仗后,就班師回朝。為了王位萬無一失,他又舉行了第二次加冕。加冕典禮上,人們都在悄悄談論亞瑟的命運。一個叫彭勃洛克的伯爵,大膽地向約翰王請求把亞瑟釋放了。約翰心想,反正這是一句空話,就點頭答應了。正在這當兒,赫伯特進來了,約翰王把他拉到一邊,二人低聲交談了幾句。約翰回來宣告說:“朕雖然有意允從你們的要求,可是已不是朕力所能及的了。赫伯特告訴我,亞瑟昨晚死了。”
貴族和大臣們聽了,一片沉默。薩立斯伯爵忍不住大聲說:“這是好惡的陰謀。這件事總會遭到報應的。”彭勃洛克也跟著附和。貴族大臣們都忿忿離去了。這時,約翰開始對他的殘酷的命令感到后悔了。
不久,約翰王更加后悔了。消息傳來,說法國皇太于率領的軍隊已經在英國登陸了;他的母親艾利諾皇太后已經駕崩;可憐的亞瑟的母親康斯丹絲也已發瘋而死。他如何才能抵擋法軍呢?他的貴族大臣都有了反叛之心。他那父王私生子弟弟福康勃立滇,向教士和百姓強征了殘酷的捐稅,弄得全國怨聲載道……
當國王約翰正坐在那里喃喃自語,傷心哀悼母后艾利諾去世的時候,赫伯特突然闖進官來,告訴他,百姓們嘴里都在講“亞瑟”,“亞瑟”;有好多貴族去找尋亞瑟的墳墓了。
約翰兇狠狠地打斷赫伯特的話說:“亞瑟死了嗎?不正是你把他謀殺掉的嗎。”
赫伯特回嘴說:“陛下,那是按您的旨意辦的啊。”約翰說:“國王們最不幸的事,就是身邊追隨著像你這樣的一群逢迎拍馬的奴才。”赫伯特抗議說:“那是您親手寫的詔書,親手蓋的御印……”約翰哪聽得進去,仍不停地責罵著。他這時卻一心只希望亞瑟能活過來。他說:“朕的圣旨你干嗎要執行呢?你干嗎不極力勸阻朕呢……”說到最后,赫伯特只好招認了實情:亞瑟還活著。
約翰一聽,跳了起來:“亞瑟還沒有死?趕快。把這消息去告訴貴族和大臣們。不,快去把他們喚進宮來。”但是,出乎赫伯特的意料之外,就在這時亞瑟已不再活著了。這位不幸的王子,設法越獄逃跑,他從城墻上不顧前后地朝下一跳,跌在下面的石頭上摔死了。
這時,彭勃洛克、薩立斯等貴族正好路經此地。望著王子的尸體,他們咒罵道:“這是謀殺,最卑鄙最惡劣的謀殺。獨一無二空前無比的謀殺。”
福康勃立滇聞訊趕來了。他憤怒地承認,這是一種不可饒恕的殘忍行為。
他說不知是誰下了這樣無情的毒手。薩立斯喊叫著說:“我們早就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這是赫伯特干的可恥勾當,他是受約翰王指使的。我跪在這可愛的孩子的尸體前發誓,從今以后,我再也下力那暴君出力效勞了。我將舉起復仇之劍,直到我這手上染著光榮的復仇之血為止。”其他貴族都向他說了:“阿門”。
貴族們剛立下這個誓言,赫伯特就急匆匆、氣吁吁地趕到了,說:“列位大人,國王陛下差我來叫你們去,亞瑟沒有死。”他正說著,一下子看到地上的亞瑟的尸體,驚惶地站住了。
薩立斯伯爵拔出劍來朝赫伯特喝道:“你這個惡棍。”其他的貴族也怒罵赫伯特是兇手,說要把他碎尸萬段。就在此刻,福康勃立琪一下子沖到了他們中間,舉劍擋住薩立斯的劍說:“要是你抬一抬腳,我就送你的命。趕快收好你的劍,否則我要把你剁成肉醬,叫你以為碰到地獄里出來的魔鬼了。”薩立斯懼怕這個力大無比的蠻夫,只好聽從他的話收起了劍。
盡管赫伯特一再聲明自己是無罪的,但那些憤怒的貴族卻不相信。福康勃立琪再也無能為力了,他只好無可奈何地望著貴族們飛馬而去。他知道,貴族們背叛了約翰王,投奔法國皇太子去了。
望著馬蹄揚起的滾滾煙塵,福康勃立滇轉過身來,盤問赫伯特:“你知道這件事是誰干的嗎?假如果然是你把小亞瑟殺死的,赫伯待,你的靈魂就要打下地獄。”
赫伯特賭咒發誓說:“要是我曾經參與或親手殺死可愛的王子,我就不得好死。死后愿受地獄里的一切酷刑。”他邊說邊哭泣著,扶起那具尸體,用雙臂托著說:“可憐的孩子,我離開你的時候,你還是好好的呀……”
赫伯特把亞瑟的尸體抱進了城堡。
約翰弒亞瑟王子的消息四散傳開,他的處境更加不妙了。羅馬的英諾森教皇宣布正式開除他的教籍,并且煽動組織了一支由法國皇太子率領的十字軍,前來討伐英國。英國本身各州郡也正在密謀反對他。貴族們已經背叛他,成群結隊去投奔法國皇太子,教會的教士們譴責他,各階層的人都憎恨他。國王感到他腳下的土地已經崩陷了。
約翰王畢竟是個詭計多端的家伙,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派人去請來羅馬教皇的使節潘杜爾夫,虛情假意地提出他愿歸順羅馬教皇。他愿意把王位讓給潘杜爾夫,說他將在升天節那天交出王冠,條件是教皇要阻止法國皇太子率領十字軍攻打英國。
潘杜爾夫果然中了約翰王的計,他答應迫使法國皇太子停止進攻,但是,福康勃立琪卻又給約翰王帶來了一個壞消息,說倫敦已經打開城門,迎接法國軍隊,貴族們都拒絕再向國王效忠。
約翰王驚訝地說:“什么。他們聽到了亞瑟沒死的消息,還不肯效忠朕?”
福康勃立琪說:“他們發現亞瑟死了,我也親眼見到了他的尸體。”
約翰王怒氣沖沖地說:“赫伯特那混蛋對我說他沒有死。”國王告訴福康勃立琪,他剛才和羅馬教皇的使節潘杜爾夫達成的那筆“交易”。
福康勃立琪聽后,大力惱火,他極力主張抗擊法軍。
再說利欲熏心的潘杜爾夫,他果真去找法國皇太子,但他卻碰了一鼻子灰。法國皇太子斷然拒絕停止進攻英國,他說:“我是你們羅馬的奴隸嗎?你用舌頭煽動起了這場戰爭,現在我已把英國征服了一半,已經穩操勝券,你卻來要我撤退了?不,我決不干那樣的傻事。”
于是,英法兩軍又開仗了,不過這一仗卻給雙方都帶來了災難。法國皇太子在英國南方只遇到輕微的抵抗,但是來支援他的艦隊在古德溫海岸觸礁沉沒了。那些投奔他的英國貴族,聽說法國皇太子占領英國后,將回過頭來收拾他們,也都像退潮一樣離他而去。
另一方面,雖然約翰王好不容易守住了陣地,但是在此時他已經染卜了可怕的傷寒病。當他率軍從勒恩出發,向北方行軍時,他的病情加重了。他的軍隊越過沙灘時,突然遭到潮水的襲擊,沖走了他的全部行李和貴重物品。
約翰,這位暴君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已是不可挽救了。他渾身透濕,精疲力竭,心煩意亂,只好躲進史溫斯丹的一座寺院里。他乞求把他帶到露天的地方去,想減輕身體發高燒的痛苦。于是僧人們就把他抬到寺院的花園里。他的年輕的兒子亨利見父王快要咽氣了,眼淚一滴滴掉了下來。約翰王舔舔嘴唇說:“你眼淚……是滾熱的……”說罷,頭一歪,死了。
約翰王駕崩后,英國的命運就改觀了。約翰的兒子亨利接過了父親的王位,稱為亨利三世。亨利三世是個英明的年輕國王,漸漸地他得到了貴族們的支持和百姓們的擁戴。法國皇太子面對這新的局勢,發覺在英國呆不下去了,只好撤軍。
700多年過去了,如今,英國的每個孩子都熟知那段歷史教訓,都會背誦大詩人莎士比亞描寫那段歷史的詩句:這個英格蘭從來不曾,也永遠不會屈服在一個征服者驕做的足前,除非它先用自己手把自己傷害,現在她的這些兒子們已回到母親的懷里。盡管全世界都是我們的敵人,向我們三面進攻,我們也可以擊退他們。只要英格蘭對她自己盡忠,天大的災禍都不能震撼我們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