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這是帝王個祖孫爭權(quán)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14世紀拜占廷帕列奧略王朝統(tǒng)治時期。故事
老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和他的祖孫爭霸兒子邁克爾九世、長孫小安德洛尼卡3人“共治”國政。相斗這個小皇帝聰明英俊、帝王風流倜儻,故事雖然小小年紀就享有帝王的祖孫爭霸特權(quán),但他只是相斗名義上的共治帝,并沒參與國家大事。帝王由于受到祖父的故事寵愛,他恃寵自驕,祖孫爭霸生活放蕩,相斗整天沉溺于追逐情婦、帝王狩獵和賭博,故事往往入不敷出,祖孫爭霸債臺高筑。
祖父和父親不得不對他進行管束,對他到處舉債的行為也非常惱火。小安德洛尼卡因此便想擺脫控制,自由自在地生活。他與好友們共同策劃,企圖從祖父手中討得一塊封地,獨占一方。
老皇帝明白他用意何在,拒絕了他的要求,這使得小安德洛尼卡與祖父的關(guān)系變得緊張,僵持了很久時間。
最后使得小安德洛尼卡失寵于祖父是由于他的主使,錯殺了自己的親弟弟所引起的。1320xx年,小安德洛尼卡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人另有所愛,極為惱火,便雇了幾個殺手,要他們查清對方是誰,相機行事。不料那幾個莽撞的殺手竟不管青紅皂白,殺了再說。后來搞清楚,被殺的不是別人,正是小安德洛尼卡的弟弟。
當時,他的父親邁克爾九世還在薩洛尼卡養(yǎng)病。本已病入膏盲、衰弱不堪,聽到這個悲痛的消息,頓時急火攻心,一蹬腿,斷了氣。
老皇帝聞訊大怒,下令剝奪小安德洛尼卡的繼承權(quán),取消他“共治”皇帝身份。另立邁克爾九世的弟弟君士坦丁為自己的直接繼承人。
小安德洛尼卡豈能甘心已將到手的權(quán)力又落入他人之手?于是他開始糾集黨羽,與自己的祖父對抗。他的好朋友、大貴族坎塔庫澤努斯和希爾基亞內(nèi)以重金購買了色雷斯的統(tǒng)治權(quán)——在拜占廷帝國晚期,這種花錢賣官做的現(xiàn)象是司空見慣的。于是,他們以色雷斯為根據(jù)地,招兵買馬、積蓄力量,準備與老皇帝背水一戰(zhàn)。
老安德洛尼卡得知消息,立即安排了對小安德洛尼卡的公開審判——判他終身監(jiān)禁。
但是,審判還沒有結(jié)束,小皇帝的黨徒即向老皇帝進行恐嚇,迫使他赦免小安德洛尼卡無罪。但小安德洛尼卡又得寸進尺,要求同時赦免他的同黨,被老皇帝拒絕。于是,他決心與祖父抗爭到底,于1320xx年復(fù)活節(jié)離開首都,投奔他的朋友坎塔庫澤努斯等人,在色雷斯稱帝。于是,便爆發(fā)了一場持續(xù)7年之久的戰(zhàn)爭。
小安德洛尼卡知道自己軍力薄弱,不足以與老皇帝的軍隊抗衡,便在色雷斯地區(qū)向地主和自由民慷慨許愿,大量贈送國有土地,改革稅收政策,從而贏得人民的好感,樂于為他效命。
這樣,小安德洛尼卡迅速地集結(jié)起一支大軍,由希爾基亞內(nèi)統(tǒng)帥,浩浩蕩蕩地向首都進發(fā)。
老皇帝聞訊十分恐慌,立刻派人與小安德洛尼卡講和。條件是,承認小安德洛尼卡皇帝的名分,與他分享帝國的統(tǒng)治權(quán),色雷斯和馬其頓地區(qū)劃歸小皇帝。自己保有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地區(qū)。并保留外交上的權(quán)力。
小安德洛尼卡接受了和平建議。這一來,也就意味著拜占廷帝同已經(jīng)一分為二了。但這樣的和平局面并沒有維持很久。
1320xx年,小皇帝的兩個同黨坎塔庫澤努斯與希爾基亞內(nèi)之間發(fā)生了利益沖突,小皇帝支持了前者,希爾基亞內(nèi)一怒之下便投奔了老皇帝的門下,老皇帝認為時機已到,便發(fā)兵進攻小皇帝的轄區(qū)。然而卻出師不利,打了個敗仗。
當小安德洛尼卡的軍隊途經(jīng)薩洛尼卡時,城內(nèi)軍民甚至把他那位頂替他位置的叔父君士坦丁捆綁起來,交給小皇帝以表忠心。隨后,小皇帝的軍隊又擊潰了老皇帝派來的一支土耳其雇傭軍,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
老安德洛尼卡不得不認輸,再次讓步,親自為他的孫子主持了加冕禮,承認小安德洛尼卡為同享治理國家大權(quán)的“共治帝”。不久之后,又安排了小皇帝的婚禮,祖孫倆似乎和好如初然而,當小安德洛尼卡帶著他新婚的妻子回到色雷斯領(lǐng)地后,又得到君士坦丁堡傳來的消息:老皇帝在近臣的挑動下,又有反悔之意,想再次發(fā)難。
起先,小皇帝還不相信,要求祖父允許他回首都看看,以證實消息是否可靠。但老皇帝卻不答應(yīng)。這就證明消息并非誤傳。于是,他又向祖父發(fā)起第3次進攻。結(jié)果把他的祖父打得一敗涂地,占領(lǐng)了君士坦丁堡。
公元1320xx年5月24日,老皇帝被他的孫子廢黜。小安德洛尼卡成為拜占廷帝國唯一的統(tǒng)治者。
一開始,小皇帝還顯得有些不忘骨肉親情,允許他的祖父閑居宮中。兩年以后,在他的同黨影響下,迫使老皇帝住到修道院里去。從此,老安德洛尼卡便成為安東尼修士,孤寂地度過余生。
公元1332年2月,老修士安東尼死于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