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欣賞若穿插適量的睡前歲與內容緊密相關的圖片,孩子會在心中描繪出故事的世界,從而獲得一種新的體驗,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睡前故事6歲小朋友的。
一條小黃魚在岸邊覓食。游著游著,朋友一條小小的睡前歲“魚兒”躍入小黃魚的視野。小黃魚加快速度向“小魚兒”游去。故事就在小黃魚要把“小魚兒”咬入口中的朋友瞬間,忽然,睡前歲一陣急促的故事喊聲從身后傳來:“小黃魚,別吃,朋友有危險。睡前歲”
小黃魚一個轉身,故事隱入附近的朋友水草中。
透過水草的睡前歲縫隙,小黃魚回望尚未到口的故事“小魚兒”,當小黃魚看到,朋友有一條從水面垂下的細線牽著“小魚兒”時,不覺倒吸一口冷氣。小黃魚早就聽媽媽說過,這種用細線牽著的“小魚兒”是垂釣者設下的魚餌,一旦咬上,就會有一個鉤子把嘴勾住,被垂釣者勾到岸上,就永遠回不了大海了。
“是誰救了我呢?”小黃魚向四周張望著,尋找他的救命恩人。
“小黃魚,你怎么到海邊來了呢,經常有人在這里釣魚,很危險。”一個低低的聲音傳到小黃魚耳中。
循聲望去,一個陌生的面孔出現在小黃魚眼前。
這是一條灰白色的小魚兒,體長在300毫米左右,眼睛的外形與蛙眼有些相似,高高地突出在頭頂上,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
“謝謝你救了我。”小黃魚發現周圍再沒有其他人,斷定這就是他的救命恩人。
“不客氣,都是魚,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我怎么稱呼你呢?”小黃魚說,“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你呢。”
“大家都叫我‘四眼魚’,你也這樣叫我吧。”
“哦,‘四眼魚’。怪不得你能發現那么細小的危險呢,原來你有四只眼睛呀。”小黃魚羨慕地說,“你是怎么長出四只眼睛來的?”
“其實我們也不是真有四只眼睛。”四眼魚說,“在我們的眼球內有一道由上皮細胞構成的結膜通過角膜,同時虹膜又生出兩個凸起從中間橫亙瞳孔,將眼睛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看上去就像是4只獨立的眼睛了。”
“哦,我看看。”小黃魚游到四眼魚身邊,想看個究竟。
“等等。”四眼魚話音剛落,突然縱身躍出水面。落回水中后,把一只小飛蛾推到了小黃魚面前。
“這是——”小黃魚不解地看著四眼魚。
“吃吧,這是飛蛾。”四眼魚說,“我知道你一定餓極了,不然的話,不會冒險到海邊來尋找食物的。”
吃罷小飛蛾,小黃魚好奇地問:“小飛蛾在空中,你是怎么看到的?”
四眼魚說:“你看,我這四只眼睛一對朝上,一對朝下。朝上的用于水面,有助于看到飛近水面的昆蟲和防止鳥類的襲擊;朝下的可以看到水面下的東西和防止肉食魚類的侵襲。”
“哇,你的眼睛可以同時完成兩項任務呢。”
“是呀,我們可以用兩只眼睛來搜尋食物,用兩只眼睛作為預警,防范捕獵者的偷襲。”四眼魚自豪地說,“別說是昆蟲,就是有人在岸上,在200米以外我們就能看到呢。”
“哦,我知道了。”小黃魚說,“發現有人來了,你們就趕快藏起來,所以人就很難捕捉到你們了。可是我們——”說到這里,小黃魚的聲音有些哽咽,“我的很多朋友都被人捉走了。”
“是啊,我們大海里的黃魚越來越少了。”四眼魚說,“不過你放心,我會保護你們的。”
“你不怕我們跟你分享食物嗎?”小黃魚說,“大海中的食物就這么多,我們多吃了你就得少吃。”
“沒關系的。”四眼魚說,“如果大海中的魚兒只剩下了我們四眼魚,即使有再多的食物我們也會感到孤單的,那還有什么意思呢。”
“太好了。”小黃魚高興地說,“那以后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好啊。”四眼魚說,“走,我們到海草上捉飛蟲吃去。”
小黃魚和四眼魚一起向靠近岸邊的一處海草叢游去。
睡前故事6歲小朋友的2:我的名字叫考拉一天早晨,小棕熊要到河邊去捉魚吃,路過一棵斑桉樹時,他看到一只“小熊”趴在樹上睡覺,這時,小棕熊想起了媽媽說的要早睡早起,身體才能健康的話,于是大聲喊道:“小熊,小熊,別睡了。”
可是,樹上的“小熊”一點反應都沒有。
小棕熊又提高嗓門喊道:“小熊,小熊,別睡了。我們一塊捉魚去。”小棕熊想用美味的魚兒來趕走“小熊”的睡意。
樹上的“小熊”蠕動了一下身體,又不動了。
“小熊,小熊,別睡了,快下來。”小棕熊邊喊邊使勁撞起了斑桉樹。
斑桉樹晃動起來。
“誰呀,怎么這么討厭。”斑桉樹上的“小熊”不耐煩地嘟嚕著,向樹下看了一眼,然后說,“原來是小棕熊呀。謝謝你,我不喜歡吃魚,你自己去吧。”
“哪有不喜歡吃魚的熊呢?”小棕熊說,“你肯定是想繼續睡懶覺。”
“我真的不喜歡吃魚。”樹上的“小熊”很認真地說,“因為我根本就不是熊,我的名字叫考拉。”
“考拉?”小棕熊疑惑地看著樹上的“小熊”說,“我看你跟我長得一個模樣呀?”
“是有些像。所以我們還有一個名字叫樹袋熊。”
“樹袋熊不也是熊嗎?怎么會不喜歡吃魚呢?”
“樹袋熊可不是真的熊。熊科屬于肉食目,而我們樹袋熊卻屬于有袋目。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呢。”
“哦,原來是這樣。那我就叫你小考拉吧。”小棕熊說,“不過,即使不喜歡吃魚,我想你也該起床了。”
“著什么急呀。”小考拉仰頭看了看天說,“天還早著呢,我再睡一覺。”
任憑小棕熊怎么勸說,小考拉不再說一句話。
一會兒,樹上便傳來小考拉酣睡的聲音。
小棕熊只好自己到河邊捉魚去了。
睡前故事6歲小朋友的3:黃鼠狼搬家秋天到了,老鼠一家忙碌起來,他們趁農民不注意的時間偷偷地往家里搬運糧食。
老鼠們忙碌的身影早就被一雙眼睛盯上了。
這是一只黃鼠狼,他的家在山腳下灌木叢中的一個洞穴里。
黃鼠狼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選擇走在最后面的老鼠下手,一夜之間就有六只老鼠成了他口中的美餐。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幾天,農田里的莊稼收割完了,黃鼠狼再也看不到老鼠的影子了。
“他們都到哪里去了呢?”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黃鼠狼嗅著老鼠的氣息遍地尋找著。
終于,黃鼠狼發現老鼠們搬家了,他們把家搬到了靠近村莊的土坎下。
“哈哈,你們能搬家我就不會搬家嗎?”很快,黃鼠狼也把家搬到了靠近村莊的小樹林里。
老鼠們依然靠偷盜為生。他們白天在家里休息,夜晚便成群結隊地到農家小院去偷尚未入倉的玉米和大豆。
黃鼠狼則靠躲在樹叢后偷襲的辦法,又過上了每天有六七只老鼠入腹的好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孩子不斷減少的情況還是被老鼠媽媽發現了,老鼠媽媽鋌而走險把家搬到了農家小院的豬圈里。老鼠媽媽知道,黃鼠狼是不敢靠近人類的,因為對人類而言,每只黃鼠狼的毛皮都能賣個好價錢。
沒有了黃鼠狼的危險,老鼠們猖獗起來,他們無所顧忌地在農家小院里啃吃著、偷盜著。
看到被糟蹋的亂七八糟的玉米和大豆,小院的主人心疼極了,他在院子的各個角落放置了捕鼠夾。開始的幾天,有幾只老鼠因誤撞捕鼠夾而被捉住,可接下來的日子,那些活下來的老鼠便對這種捕鼠裝置有了警惕,他們一傳十十傳百相互告誡著,躲著那些散發著鐵的氣味的東西走,這樣一來,捕鼠夾就等同虛設了。
與此同時,找不到老鼠的黃鼠狼只好到河邊找蛙吃,到秋后的山坡上捉螞蚱吃。可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涼,蛙和螞蚱越來越難以找到了。為了活下去,黃鼠狼不得不另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