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游龍虎山記》出自南宋理學家陸九淵(1139-1192):字子靜,游龍淵文言文原文江西金溪人。虎山少聞靖康事(即金擄徽欽二帝之事),記陸即有志于恢復大事。注釋因上陳駁回而還鄉,翻譯居貴溪象山,游龍淵文言文原文號象山翁,虎山人稱象山先生。記陸承襲程顥的注釋主觀唯心主義而予以發揮,主“尊德性”,翻譯曾與朱熹在江西鵝湖寺論辯;開創“理學”中“心學”一派。游龍淵文言文原文著有《象山先生全集》。虎山
作品原文
游龍虎山記
木在龍氐,記陸金先填于亢,注釋著雍氵君灘,翻譯月望東壁。時雨新霽,西風增涼,閑云未歸,悠然垂陰,黍粒登場,稻花盈疇,菽粟粲然,桑麻沃然。象山翁觀瀑半山,登舟水南,宿上清,信龍虎,次于新興,究仙巖之勝。石瀨積雪,澄潭漬藍,鷺翹鳧飛,恍若圖畫。疏松翠筱、蒼苔茂草之間,石諼呈黃,金燈舒紅,被巖緣坡,爛若錦繡。輕舟帆墻,嘯歌相聞,聚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泊互進,迭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后。老者蒼顏皓髯,語高領深;少者整襟肅容,視微聽沖,莫不各適其適。余亦不知夫小大、粗精、剛柔、緩急不齊也。乃俾猶子謙之、槱之、子持之,分書同游者七十有八人邑姓名字于左右。
題記:作者用富有詩意的筆觸、斑讕的色彩,描繪了龍虎山的如畫景色:山下良田沃野,五谷豐盛;山中朝霞灑紅,樹木披綠,石瀨雪白,澄潭湛藍。又抒發了暢游其中的逸情雅興:鷺翹鳧飛,輕舟互逐,嘯歌相聞,老少咸樂,怡然陶醉。本文語言精麗,有當句對、上下句對;有單句對、雙句對。這些對句與散句錯雜運用,使名式整齊和富于變化。
作者簡介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于象山書院(位于江西省貴溪縣),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調靖安主簿,歷國子正。有感于靖康時事,便訪勇士,商議恢復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給事中王信所駁,遂還鄉講學。紹熙二年(1191年),知荊門軍,創修軍城,穩固邊防,甚有政績。紹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謚文安。
陸九淵為宋明兩代“心學” 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而見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說,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注腳”。明王守仁繼承發展其學,成為“陸王學派”,對后世影響極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