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古代故漢語詞匯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成語是成語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固定詞組,具有固定的結構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內涵,下面是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成語的典故的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典大全
東漢末年,朝政大權落在董卓手中。成語董卓驕橫跋扈,典大全出入宮廷用皇帝的古代故儀仗,并讓弟弟、成語侄兒統率禁軍,典大全把董氏宗族的古代故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筑宮室,成語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典大全納入宮內。古代故
司徒王允見董卓如此囂張,成語很為漢玉室擔心,典大全但又無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煩惱。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園散心,忽然聽見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走近一看,原來是家中的歌妓貂蟬。王允問道:“深更半夜,你為什么來這里唉聲嘆氣?”
貂蟬回答說:“承蒙大人恩惠撫養,為我訓習歌舞,并以禮相待。我雖然粉身碎骨,也不能報答萬一。近來見大人雙眉緊鎖,知道必定是為國事操心,所以心中憂傷,但不敢詢問。今晚又見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長吁短嘆起來,想不到被大人發現。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雖萬死也決不推辭。”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馬上朝貂蟬跪下,納頭便拜。貂蟬慌忙扶起。王允流著眼淚說:“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賊臣董卓將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呂布,驍勇異常,天下無有敵手。方才聽了你的話,我想出一條‘連環計’來,先把你許配給呂布,然后再暗中獻給董卓。你去離間他們父子兩人,讓他們因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撥呂布去殺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為國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蟬緩緩站起,態度堅決他說:“我已許下大人雖萬死也決不推辭,如果不能遵計殺死董卓,以報國恩,愿意死在萬刃之下。”玉允和貂蟬共同謀劃,實現了“連環計”,結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古代成語的典故的大全篇二:以身試法的故事西漢時,高陽出了一位廉潔奉公的官員,叫王尊。王尊從小死去父親,由他的伯父撫養長大。伯父家里比較貧窮,王尊每天要趕羊群到野外去放牧。這孩子最愛讀書,放牧時總要帶些書閱讀。漸漸地,他對書上提到的那些秉公執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將來也成為這樣的人物。一天他向伯父央求,為他在郡的監獄里謀一份差使。這時王尊才十三歲,伯父聽后驚訝他說:“你還是個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監獄去做事呢?”玉尊說:“孩兒已從書中見到過很多。以后再跟獄長多學學,不就行了嗎?”伯父經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備了禮托人找獄長說情。獄長便把王尊當聽差在身旁使喚。王尊當了幾年聽差,經常接觸到刑獄方面的事務,長進很快。
一次他隨獄長去太守府辦事,被太守看中,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書方面的事。又過了幾年,王尊辭去職務,攻讀孺家經典,之后再被任用。由于他執法嚴正,逐步提升,當上了縣令,后來又升為安定郡大守。當時,安定郡官場非常混亂,一些官員利用權勢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頓吏治,并曉示屬縣所有官吏忠于職守,以身作則,為下屬作出榜樣。法律無情,不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嘗試一下法律。郡里有個屬官心狠手辣,搜刮大量民脂民膏,民憤極大,告示貼出后不見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歸案。這貪官入獄后,沒幾天就一病身亡。接著,王尊又懲辦了一批罪行嚴重而又沒有悔改的豪強。這樣一來,安定郡開始太平起來。
古代成語的典故的大全篇三:一日千里的故事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作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尚未做秦王的贏政相處良好。
后來,贏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國做人質,贏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見此狀況,便找了個機會,逃回了燕國。回國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報復贏政。但由于國家小,力量薄弱,難以實現自己復仇愿望。
不久,秦國出兵攻打齊、楚、韓、魏、趙等國家,漸漸逼近了燕國。燕國國君害怕極了,太子丹也憂愁萬分:就向他的老師鞠武求教能夠阻擋秦國侵吞的好辦法,鞠武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機智,有謀略,你可跟商討一下。”
田光請來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說“希望先生能替我們想個辦法,抵擋秦國的侵吞。”
田光聽了,一言不發,拉著太子丹的手走到門外,指著拴在大樹旁的馬說:“這是一匹良種馬。在壯年時、—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時,劣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說這是為什么呢?”太子丹說:“那是因為它精力不行了。”
“對呀。—現在您聽說的關于我的情況,都還是我壯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著說:“當然,雖然有關國家的大事我已無能為力,但我愿向您推薦一個人,我的好朋友荊坷,他能夠承擔這個重任。
后來,太子丹結交了荊軻,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敗告終。
古代成語的典故的大全篇四:斗粟尺布的故事西漢時,高祖劉邦的六子劉長少年喪母。呂后遵照劉邦的旨意,收養了劉長。淮南王英布因舉兵叛亂,兵敗被殺以后,劉長被封為淮南王。
劉長依仗自己皇子的地位,異常驕橫。孝文帝即位以后,他更是有恃無恐,驕蹇數不奉法。做為兄長的孝文帝對他也十分放縱。因為他和辟陽侯審食其有宿怨,以鐵椎殺之,孝文帝寬赦不予治罪,使其更加驕橫不法。劉長不遵守朝廷的法令,在淮南為所欲為。他亂殺無辜,亂送爵位,把自己的車馬裝飾得跟皇帝的一樣。后來,竟派人南約閩越,北結匈奴,準備起兵謀反。
劉長謀反的事敗露以后,幫著他謀反的人,殺頭的殺頭,被捕的被捕,劉長也被帶到了長安。孝文帝免了他的死罪,廢除了他的王號,遣往蜀地。在遣送途中,劉長絕食自殺。當時,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孝文帝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便編了一首歌謠說:一尺布,還可以縫,一斗粟,還可以舂,兄弟二人竟不能相容。
古代成語的典故的大全篇五:市道之交的故事秦趙長平之戰爆發了。趙惠文王的兒子趙孝成王拜廉頗為帥,讓他帶著20萬精兵到長平去迎戰秦軍。他到長平后,從戰情的實際出發,采用了“堅壁持久”之策,眼看拖得遠離本土的秦軍已潰不成軍。可就在這時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之計,改用趙括為將,廉頗被罷了“官”。被罷了官的廉頗回到了邯鄲。
這時候,拜訪和奉承的人一個也不見來了。那些朝臣顯貴不來,就是文人賢士也不見來登門。廉頗府上的大門不僅夜間關著,白天也不見開了。因趙括只會“紙上談兵”,長平大敗,一夜之間,秦國坑殺趙國40多萬。這場戰役結束之后不久,燕國的相國栗腹認為:趙國年富力強的人全死在長平,他們的孤幼尚未長大,很可以發兵去攻打。燕王采納了栗腹的計謀,舉兵攻趙。
趙孝成王又起用廉頗為將,帶兵去迎擊燕軍,在高地一帶擺開了戰場。廉頗不愧為名將,高地一仗打得很好,不僅把燕兵打得潰不成軍,而且還殺死了燕國相國栗腹。又乘勝進兵,圍攻燕國都城。結果,燕國提出以割五座城給趙國,作為求和的條件,趙軍才答應退兵。這一仗結束后,趙孝成王把尉文邑封給廉頗,號稱“信平君”,并又使廉頗代行相國的職務。廉頗的聲望又高了起來。這樣一來,那些因廉頗被免職而不再登門的拜訪和奉承的人,又陸陸續續登門拜訪和奉承來了……
廉頗是個正直的人,很看不慣這些人的市儈作風。于是,見那些人又找上門來,便下了逐客令。他說:“喂。諸位,你們還是請回去吧。”這時候,有一個客人站出來對廉頗說:“廉將軍,你得勢時,我們來追隨你;失勢時,我們就離去。天下人以利害相交往,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與發火呢?”“唉。”廉頗沒什么好說,只是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