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流未滴梅花凍,檐流一種清孤不等閑。未滴出自清代詩人鄭燮所寫的梅花一首七言絕句《山中雪后》。詩人借此詩作托物言志。凍種看似寫景狀物,清孤實則見景生情,閑全將景和物交融一起,詩意思及賞析對歷經苦難的檐流身世發出深深的感嘆。此詩也含蓄地表現了詞人清高堅韌的未滴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
作品原文
山中雪后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詩意思及賞析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作品注釋
①山中雪后: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詩。
②檐流未滴梅花凍:屋上積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開放。
③清孤:凄清孤獨。
④等閑:尋常、一般。
作品譯文
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么不尋常啊!
創作背景
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為忌者所囑不得入試”,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傷,所以他經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
作品鑒賞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描圖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析情感)。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苦難的身世發出深深的感嘆。
知名學者嚴迪昌:“板橋詩毫無可‘怪’之處,唯其從‘正’的尺度繩衡之,乃屬‘變’且‘俗’,即不古雅,又乏高華,更無含蓄溫醇可言。少見則怪,在一片‘真’氣匱乏的習尚中,驟然吹來迥異的風,自不免有怪異感。”
作者簡介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