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教學(xué),故事故事指的就是希望學(xué)生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而從中汲取一定的知識,下面這些是書籍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寓言故事書籍里的故事
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一位擅長做車輪的故事故事能工巧匠,他的書籍名字叫輪扁。
一天,故事故事齊桓公在殿堂上讀書,書籍輪扁在堂下砍削車輪。故事故事齊桓公讀書讀到妙處,書籍不禁搖頭晃腦、故事故事口中念念有詞,書籍很是故事故事得意。輪扁見桓公這樣愛書,書籍心里覺得納悶。故事故事他放下手中的書籍錐子、鑿子,故事故事走到堂上問齊桓公說:“請問,大王您所看的書,上面寫的都是些什么呀?”齊桓公回答說:“書上寫的是圣人講的道理。”輪扁說:“請問大王,這些圣人還活著嗎?”齊桓公說:“他們都死了。”于是輪扁說:“那么,大王您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齊桓公很是掃興。他對輪扁說:“我在這里讀書,你一個做車輪的工匠,憑什么瞎議論呢?你說圣人書上留下的是糟粕,如果你能談出個道理來,我還可以饒了你,如果你說不出道理來,我非殺你不可。”
輪扁不緊不慢地回答齊桓公說:“我是從自己的職業(yè)和經(jīng)驗體會來看待這件事的。就說我砍削車輪這件事吧,速度慢了,車輪就削得光滑但不堅固;動作快了,車輪就削得粗糙而不合規(guī)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應(yīng)手,制作出質(zhì)量最好的車輪。由此看來,削車輪也有它的規(guī)律。可是,我只能從心里去體會而得到,卻難以用言語很清楚明白他講授給我兒子聽,因此我兒子便不能從我這里學(xué)到砍削車輪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經(jīng)70歲了,還得憑自己心里的感覺去動手砍削車輪。由此可見,古代圣人心中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精華已經(jīng)隨著他們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讀到的,當(dāng)然只能是一些古人留下的膚淺粗略的東西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實踐經(jīng)驗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但是產(chǎn)生理論知識的源泉,而且有些精深的技藝是難以從書本上得到的。當(dāng)然,忽視書本知識,排斥間接經(jīng)驗,盲目地將書本知識一概視為糟粕的觀點,也是不可取的。
寓言故事書籍里的故事:飛必沖天鳴必驚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歷史上曾為楚國的發(fā)展建立過顯赫的功業(yè)。可是在他登基的頭3年內(nèi),卻毫無建樹,不理朝政,晝夜游戲,猜謎作樂,不聽臣子的意見,并揚言:有敢進(jìn)諫的,處以死刑。宮廷上下都十分著急,國家有這么個愚頑的國君怎么得了。
看到這種狀況,有個叫成公賈的人決定冒死進(jìn)宮規(guī)勸楚莊王。楚莊王對成公賈說:
“你知道,我是不準(zhǔn)誰提意見的,你現(xiàn)在為什么不怕死來提意見呢?”
成公賈說:“我來,不是給你提意見的,我只是想來跟大王一起湊趣解悶,猜猜謎語玩。”
楚莊王說:“既然這樣,那你說個謎我猜。”
成公賈說:“好哇。”于是他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
“有一只大鳥,停留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三年了,它不動、不飛、也不叫。大工您說,這是只什么鳥呢?”
楚莊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說:
“這只大鳥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3年沒有動,目的是在堅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3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使自己羽翼豐滿;它3年不叫,是在靜觀勢態(tài)、體察民情,醞釀聲威。這只鳥盡管三年來一直沒飛,可是一旦展翅騰飛必將沖天直上;盡管它三年來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鳴叫起來,必定會聲振四方,驚世駭俗。成公賈先生,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經(jīng)猜中了。”
成公賈驚喜地點點頭,欣然離去。
第二天,楚莊王上朝處理國事。他根據(jù)三年來的明察暗訪、調(diào)查研究和對大臣們政績的考察情況,提拔了5位忠誠能干的大臣,罷免了10個奸狡無能的大臣。楚莊王的決定和處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興。楚國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慶幸有了一位賢君。
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著表現(xiàn)自己,他們往往先蓄足了底蘊,成竹在胸,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一鳴驚人。
寓言故事書籍里的故事:蘭子獻(xiàn)技古代,人們將那些身懷絕技云游四方的人叫“蘭子”。宋國有一個走江湖賣藝的蘭子,憑著他所懷有的絕技求見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見了他,并讓他當(dāng)眾表演技藝。
只見這個蘭子用兩根比身體長一倍的木棍綁在小腿上,邊走邊跑,同時手里還耍弄著7把寶劍。他一邊用右手接連地向空中拋出寶劍,一邊用左手準(zhǔn)確無誤地去接不斷下落的劍。7把明晃晃的寶劍在他手上從左到右有條不紊地輪番而過,而空中則總有5把寶劍像一個輪回的光圈那樣飄然飛舞。宋元君看了這令人眼花繚亂的絕技,非常吃驚,他連聲喝彩道:“妙。妙。”旁邊圍觀的人也無不拍手叫絕。宋元君十分開心,馬上叫人賞賜給這個賣藝人金銀玉帛。
不久,又有一個會耍“燕戲”的蘭子,聽說了宋元君賞賜耍劍藝人金銀的事,便前去求見宋元君。這一回,宋元君卻不但毫無興趣,而且大怒說:“先前那個有絕技的人來求見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雖然他的技藝毫無用處,但是我仍然賞了他金銀玉帛。今天這個蘭子一定是聽說了那件事才來求我看他表演的。這不明明是為貪財而獻(xiàn)技、希望向我討賞的嗎?這種人實在可氣。”
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個會“燕戲”的蘭子抓了起來。宋元君本來打算殺了那個人,后來又覺得他并無什么大的罪過,只把他關(guān)了一個月就放了。
一個只憑自己的喜怒來決定人的價值的昏君,在處理國家大事上必定是沒有原則的。如果憑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為他“識才”,那也是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