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之辱的字成意思是從胯下爬過的恥辱,比喻受到極大的語故侮辱。那么這個成語是事胯出自什么故事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胯下之辱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字成
胯下之辱
韓信是語故秦漢時期著名的軍事統帥。他出身貧賤,事胯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字成建立軍功之前的語故韓信,既不會經商,事胯又不愿種地,字成家里也沒有什么財產,語故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事胯生活,常常是字成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語故一個小官有些交情,于是事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蹭飯吃,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韓信一氣之下便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為了保住小命,弄點吃的,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天天如此。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太聽后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志要做出一番豐功偉績來。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也瞧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少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里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接下來形勢如何演變。只見韓信稍作思考,便默默地從那人的褲襠下鉆了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后來流傳下來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其實呢,韓信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社會正處于改朝換代之際,于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公元前220xx年,全國各地反對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韓信加入其中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后來成為下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劉邦。最初,韓信只是做了一個管押運糧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后來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立下了赫赫戰功。
——《史記·淮陰侯列傳》
董狐直筆
公元620xx年,晉襄公死后,他的兒子夷皋繼位為君,即晉靈公。
當時,晉靈公只有七歲,便由相國、中軍元帥趙盾執掌國政。
過了十多年,晉靈公長大成人,便親自掌握國政。晉靈公生性殘暴,生活十分荒淫,且又經常濫殺無辜。趙盾見了,十分著急,幾次向靈公進諫,靈公當面不說什么,心中卻把趙盾恨得要死。
當時,晉靈公十分寵信大夫屠岸賈。他和屠岸賈商議后,派了一名刺客去行剌趙盾。不料刺客來到趙盾府上,看到趙盾四更起來,坐在屋里等天亮上朝,不由被趙盾忠心為國的精神所感動。他不忍下手,告訴趙盾有人要謀殺他后,就一頭撞死在一棵大樹上。
晉靈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假意召趙盾進宮喝酒,想用一只訓練好的獵狗咬死趙盾,不料詭計被趙盾的侍衛提彌明識破,當獵狗撲向趙盾的時候,提彌明猛沖上去,一下子就扭斷了獵狗的脖子。晉靈公大怒,立刻下令武士們去殺趙盾和提彌明。提彌明非常勇敢,一個人保護著趙盾,一面還手,一面跑。提彌明一連殺了幾個武士,但寡不敵眾,終于被武士殺死。
趙盾幸虧武士靈輒相救,才逃出了宮。原來,趙盾五年前曾救過靈輒的命,靈輒才在趙盾危險的時候救了他。趙盾出了宮,正巧他兒子得了消息,率領家丁前來救應。趙盾脫了險,父子倆不敢再回相府,急忙出了西門,想逃到國外去。
碰巧,他們遇見了打獵回來的族弟趙穿。趙穿看到他們慌慌張張的樣子,問他們發生了什么事。趙盾說完后,趙穿說:
“你可不能離開晉國,我自有辦法請你回去。”
趙盾不知道趙穿要干什么,心中很矛盾,于是又像點頭,又像搖頭地說:
“我暫時在河東等著。不過你得小心,千萬別再惹出禍來。”
趙穿回到城里,用計取得了晉靈公的信任,又以搜羅美女為名,把屠岸賈支到外地去,接著,便在晉靈公到桃園喝酒游樂時,指揮衛士把晉靈公殺了。
趙穿馬上把趙盾接回降城,趙盾便繼立晉文公的小兒子里臀為國君,便是晉成公。
對于趙穿殺晉靈公這件事,晉國的百姓因為怨恨靈公,沒有人責怪他。但趙盾覺得靈公總是個國君,謀害國君的名聲實在太難聽,對于世代忠良的趙家,真是清白的臉上抹了一塊黑,成為他的一件大心事。
一天,他找來太史董狐,讓董狐把記載朝廷大事的史簡給他看看。董狐把大事記交給趙盾,只見上面寫著:
“秋七月,趙盾在桃園謀害了國君夷皋。”
趙盾大吃一驚,說:
“太史,你弄錯了吧。誰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殺的,那時我還逃亡在外,怎么能歸罪于我呢?”
董狐耿直地說:
“你身為相國,國家大事全由你掌管,你雖說跑了,但沒離開本國的地界。要是你不允許兇手這么辦,那你回都后為什么不治他的罪呢?顯然,這件事是你主謀的。”
“可以修改嗎?”趙盾又問。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這才是真正的歷史。董狐頭可斷,此簡決不可改。”董狐回答說。
趙盾聽了,無可奈何,只得作罷。
后來,“董狐直筆”這一典故,用來稱頌據事直書的史臣或史官正直不阿的精神。(戈智)《左傳·宣公二年》
請君入甕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次,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里,上面的內容寫得竟是告發周興與人策劃謀反的事情。武則天龍顏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里一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是呢,萬一查不出結果,女皇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如何是好呢?
苦苦思索半天,來俊臣終于想出一條妙計。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了口氣,說道:“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
周興得意洋洋地說:“這還不好辦嘛。”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
周興瞇著眼睛,賊賊地說道:“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里,你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
來俊臣連連點頭稱贊是個好辦法,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女皇命我嚴查。很抱歉,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鉆進甕里吧。”
周興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