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中繡被卷不寢,床中至今三載聞余香。繡被香全出自唐代詩人李白作品《長相思·其三》。卷不今載此詩以花和床為意象,寢至賦予情感,聞余抒寫男主人公對心上人的詩意思及賞析思念。
作品原文
長相思
李白
美人在時花滿堂,床中美人去后花馀床。繡被香全
床中繡被卷不寢,卷不今載至今三載聞余香。寢至
香亦竟不滅,聞余人亦竟不來。詩意思及賞析
相思黃葉落,床中白露濕青苔。繡被香全
詞句注釋
1、卷不今載卷不寢:一作“更不卷”。
2、聞余:一作“猶聞”。
3、落:一作“盡”。
4、濕:一作“點”。
作品譯文
美人在時,有鮮花滿堂;美人去后,只剩下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錦繡襲被,至今三年猶存曇香。
香氣是經久不潤了,而人竟也有去無回。
這黃葉飄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露水都已沾濕了門外的青苔。
創作背景
《長相思》的創作時間一般認為是在李白被“賜金還山”之后,大約是他被排擠離開長安后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
作品鑒賞
這首詩一題為《贈遠》,一題為《閨情》,而《全唐詩》卷二十五把它與前兩首收在一起,題為《雜曲歌辭·長相思三首》。
這首詩開頭“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后馀空床”兩句詩,是寫美人“在時”和“去后”心靈的巨大落差。美人在時,鳥語花香,滿堂生輝;美人去后,花兒凋落,只留下一張空空的床。這里并不是說滿堂真的有花兒盛開,而是因為有了美人的存在,心靈的花兒繽紛爛漫,姹紫嫣紅。有美一人在我堂,滿室生輝留余香。因為屋子里有美人的身影,有美人的言笑,有美人的步態,一切便鮮活起來,靈動起來,也便有了流動的氣韻和色彩。只因美人在側,花是艷的,天是藍的,風是柔的,雨是潤的。而今,物是人非,只有一張空閑著的床,再也不想去觸碰。
詩人不言他物,只選擇一張空床,來突出美人離去后的孤獨寂寞,是很具匠心的。看到床,他想到了什么呢?他大概想到曾經的床笫之歡,想到了美人的冰肌玉骨,想到了美人的溫柔纏綿,想到了美人的嬌羞軟語吧。美人在懷時,他度過了多少個銷魂的夜晚。良宵苦短,日高庸起,那相愛相守的一幕幕,而今,都化作了夢。美人在時,越是幸福快樂,她離去后就越是孤苦和思念。
美人離開后,床上的繡被也被卷了起來,三年后還能聞到美人的余香。香氣繚繞不絕,而美人還沒有回來。多少相思,多少難眠之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實不是那香氣真的還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極的嗅覺錯亂。被擱置了三年的空床,被卷起了三年的繡被,不可能會還留有香氣。
花和床本是無情物,但一旦與自己喜歡的人有關,便涂抹上了感情色彩。所以,杜甫才會有“感時花濺淚”。《詩經·邶風·靜女》中,那個年輕的男子等著心儀的女子,沒有等著,抓耳撓腮之際,擺弄著女子送他的荑草,欣喜地吟唱到:“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在他的眼里,荑草美得出奇,但這并不是荑草真的很美,而是美人送給他的,飽含著愛意。
作者簡介
李白(701.02.28——762),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生于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人,一說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李白父親名叫李客,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當涂,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