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關于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事韓與蕭何、信埋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關于與彭越、韓信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事韓那么下面是信埋小編和你們分享的關于韓信的歷史故事,一起來看看吧。關于
韓信埋母
秦末,群雄逐鹿,事韓其中最為著名的信埋軍事家要數韓信,但是關于有誰知道韓信真正的發家史呢。韓信為何最終死于非命,韓信此皆源于韓信九里山活埋母。事韓
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以英勇善戰、足智多謀著稱,他用靈活多變的戰術為漢高祖劉邦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他雖功高蓋世,但在民間傳說中,也有很不光彩的一面,據說他曾活埋了自己的母親。
韓信出身貧賤,生下來就沒見過自己的父親,跟著母親艱難度日,時常靠別人接濟糊口,孤兒寡母的常被人看不起。韓信稍長大后,也不見有什么長進,性情放縱,不懂禮貌,整天背著祖傳的一把劍東游西逛,不務正事,成了街頭巷尾的笑料。
一天,南昌亭亭長見韓信雖放蕩不羈,但骨格精奇,相貌堂堂,不像凡夫俗子,就邀他做自己的門客。這下口糧有著落了,可偏偏韓信不拘禮節,眼里看不到事兒,不知哪里惹著了主人的夫人,亭長夫人一看到他氣就不打一處來,常常韓信一來吃飯,飯就沒了。時間長了,韓信也覺察出夫人不待見自己,既然容不下,那就走吧。
韓信離開亭長家后,有天突然想起一件事。有一天,亭長家請來一位老先生,此人鶴發童顏,有幾分仙風道骨。主客二人用過茶后,見亭長與老先生出門上了山,韓信好奇心強,悄悄尾隨在后,當主人與那位老先生轉身時他就馬上躲起來。亭長與老先生繞了幾個山頭,這里瞅瞅,那里看看,偶爾停下來,比比劃劃一陣兒,搖搖頭又走了。突然,他們在一個地方停了下來,只見老先生喜形于色,韓信很想知道他們在做什么,就從小樹林子鉆過去,藏在離二人很近的樹窠子里,兩個人說話,他能聽個一清二楚。只聽那位老先生說:“這里不錯,待我細細勘測。”
亭長謙恭地說:“請老先生用心就是,酬勞的事,只要先生開金口,說多少就是多少。”
老先生好像是沒聽見,專注地遠觀近瞧,突然說:“難得的風水寶地呀。老朽看了這么多年的風水,走南闖北,也沒碰上這么好的地兒。”
亭長聽了喜出望外,趕忙上前說:“真的嗎?請先生明示。”
老先生用手捋一把飄在胸前的白胡須說:“這里頭頂洪澤湖,腳踏諸多小湖泊,左手握金湖,右臂挽著女山湖,風水學上講:‘江河轉彎環轉回顧,乃龍脈止聚之處’,而這正應了‘大蕩大江收氣厚,涓流點滴不關風,若得亂流如織錦,不分元運也亨通’的上乘佳境之說。”
亭長聽了高興得不得了,說:“那就定在這里了。”這時韓信才明白,原來他們是在看風水選墳地呀。他有些掃興,抽身要走,這時老風水先生又說話了:“既然信得過老朽,那我就給你說透吧。你看,頭頂的洪澤湖就像一頂元帥帽,兩面的金湖和女山湖如同帽下的兩個飄帶,還有白馬湖在旁邊候著,這是封侯拜相的風水寶地,而且是馳騁疆場的武將。”
亭長很激動地說:“如果真如先生所說,那就讓先生和我同享榮華富貴,而且代代相傳。”
風水先生滿意地一笑說:“老朽就等著亭長這句話呢。如果老朽百年之時,也能葬在這兒,風水共享,那老朽就點正穴。”
亭長說:“錯不了,大丈夫說話,唾沫就是釘子。您老就放心吧。”
風水先生說:“把楔子拿來吧,我也豁出去了,一生難遇這樣好的風水,就點個正穴吧。”只見他向東挪了十來步,又用心瞧瞧,一下子就把楔子夯入地下。他接著說:“實話跟你說,要是沒你同享榮華那句話,干我們這行的一般都不點正穴,點正穴對我們個人壽數會有損害。要是點偏一些,那風水的勁兒就大大減弱。話說回來,遇上這么個絕佳的風水寶地,也不忍失去,更何況你答應以后也將我的尸骨葬在這兒,讓我的子孫后代也沾光的。”
他們說到這,韓信就悄沒聲地溜回去了,把這事兒也沒當回事。可當他被亭長夫人擠兌出門后,他又成了吃上頓愁下頓的窮光蛋,他心里就充滿了對亭長家的嫉恨,為什么你家吃香喝辣,使奴喚婢的,我韓信卻窮得無衣無食,還遭人白眼呢?突然他想起亭長家選墳塋地的事,這將來還要拜相封侯,好事都成你的了。不行,我把楔子給他拔掉。韓信一路小跑來到山上,見風水先生夯的楔子還在,他動手要拔時,驀然想到,就算把楔子拔掉,人家還會將風水先生找來重看呀,這時他的靈感來了,把楔子換個地方,風水不就變了嗎?可惜了這塊好風水啦。咦。把我家的墳地挪到這兒來,我家也能封侯拜相呀。好主意。他動手拔掉了楔子,又在此處做了個特殊的記號,他順著山坡橫向走出幾十步,看看這地方,跟風水先生夯楔子的地兒差不多,就把楔子夯在這兒了。
可是他從小就沒見著爹,更不知墳地在哪,他回家問母親。母親卻說:“你沒有爹,咱家也沒有墳地。”
韓信說:“我怎么會沒有爹?沒有爹我是從哪兒來的,難道是您撿來的不成?”
可是不管他怎么問,母親就是不說。韓信沒辦法,就將亭長家選墳地的事和自己的想法都向母親說了。母親這才從一只木箱子里取出一樣東西,韓信一看,原來是一張動物的皮毛。他驚訝地后退了兩步,瞪大眼睛問:“這是什么東西呀?”
母親流著淚說:“你不是向我要你爹嗎?這就是你爹……”
韓信拿過皮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說:“不。這怎么是我爹呢?”
母親哽咽著說:“兒啊。你聽母親慢慢說給你聽。我的家離這兒很遠,那時我們家還算是殷實的家庭,當我長成大姑娘的時候,有一天夜里我的房里來了一位非常倜儻的公子,那個俊俏勁兒,世間難找。此后他隔三差五地就來一回,來無蹤去無影,誰也沒發現過。我們來往一年多,才有了你。”
韓信搶過話茬兒說:“那,俊俏公子就是我爹了?”
母親接著說:“這天夜里他又來了,他向我說了實話。他說他是修煉了一千多年的馬猴,已得道成仙,如今犯了天條,仙界要懲罰他,活不成了,他說把他的皮留給我做個念想。說完他就不見了,屋子里多了這一張猴皮。可我的肚子瞞不了人,我的父母追問我是誰的孩子,我難以啟齒,父親嫌我辱沒門楣,就把我趕出了家門。我挺著大肚子沿街討要,后來在野外生下了你。人不該死總有救,正當我們娘兒倆奄奄一息之時,被一位老人給救了。老人姓韓,沒兒沒女,就老兩口過活,我就認了他們做干爹干娘。你也就隨了他們姓。救命恩人相繼去世,這兩間小房就成了咱娘兒倆的安身之處。”
韓信聽完后,沒說什么,就拿起猴皮,到院子里找把鐵锨上山了。他找到位置后,不大工夫就挖了一個大坑,有墓穴那么大了,他就把猴皮往里放,可還沒放到底就被一陣風刮了出來,再放,又被刮了出來。韓信看了看,外面也沒風啊。他又放,還是被刮了出來,風好像是從坑里吹出來的。他心說:我就不信埋不上。他找來一塊石頭放在猴皮上面,一齊往下放,可結果是石頭落底了,猴皮又被刮了上來。他看看沒辦法了,就回家去喊母親。
母親來了,他讓母親下到坑里按著猴皮,等他一锨一锨地用土把猴皮壓住,再拉母親上來。母親就照他說的下到了坑里,雙手按著猴皮。誰知,韓信剛鏟了一锨土,只見起了一陣狂風,把韓信挖出來的土全都刮進了墓坑里,母親也被埋進了墓里。
韓信嚇呆了,這可怎么好,他慌忙用锨去扒,可是扒出來的土還會被吸回去,根本就救不回母親了。他向母親的墓大哭一場后,磕了三個響頭,才無精打采地回家了。
韓信由母親的墓地往回走,走到鬧市區,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屠夫攔住他。說起這位屠夫,那可是淮陰一霸,膀大腰圓,走路帶風,拿個殺豬刀橫沖直撞,沒人敢惹。他攔住韓信說:“看你也人高馬大的,還帶個破劍,好像誰都怕你。你如果有膽量,亮出劍咱倆比試比試,看你的劍能比我的殺豬刀強多少,如果你不敢,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這時還有一些和這個屠夫混在一起的市井潑皮也跟著起哄。韓信一看這架勢,覺得不妙,此時的他飯都吃不上,哪有力氣打架,如果自己被打死了,沒有人申冤作證也是白死。算了,我不是要封王拜相嗎。到那時報此羞辱之仇也不晚。想到這里,韓信慢慢低下頭,伏下身從屠夫的襠下爬了過去,引起圍觀者一陣大笑。
韓信懷抱著縱橫疆場的理想,帶劍投軍在項梁的門下。項梁戰敗而死后,韓信歸項羽統領,做執戟郎中。韓信多次向項羽獻計,可項羽剛愎自用,根本不聽他的意見。韓信覺得自己在項羽手下不能施展才能,投奔了劉邦,做管倉庫的小官。蕭何經過幾次和韓信交談,發現他是個人才,多次向劉邦推薦,劉邦也沒往心里去。劉邦大軍在一次遷徙中,有十幾位將領中途逃跑,韓信覺得自己也不受重用,也趁著月色逃離軍營。蕭何發現后,不顧一切地追了去。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后,強烈向劉邦舉薦,這次劉邦采納了,擢韓信為將軍。
韓信得到重用后大展拳腳。暗度陳倉、井陘背水一戰、垓下之戰等著名戰役都是他打下的。隨著韓信屢立戰功,官職也越來越大,先后擔任大將軍兼左丞相、大將軍兼相國、齊王、楚王,后降至淮陰侯。
都說功高蓋主,劉邦死后,韓信被呂后以謀反的罪名處死,年僅三十二歲。人們都說,是他活埋了生身母親,損了陽壽,才遭此厄運。
韓信袴下受辱
韓信是淮陰人,他出身貧寒,沒有機會當官,更不會種地、做買賣,只好寄居他人門下過日子。他曾經幾次投在一個亭長的門下,以期得到吃住的地方。可是,亭長的妻子很瞧不起他,不想讓他留在家里,就在一天早飯做好之后,偷偷地在臥室里吃掉了,等韓信去吃飯的時候,杯盤之中已是空空如也了。
于是,韓信只好離開了那里。
有一個老婦人同情韓信的遭遇,一連幾十天送飯菜給他吃,韓信非常感激,就對她說:“老人家,等將來我有出息的那天,一定好好兒地報答您。”
可老婦人說:“你一個堂堂的男子漢,自己都不能養活自己,實在是可憐啊。我給你飯吃,根本沒想過讓你回報。”
老婦人的話讓韓信很受震動。
淮陰有一個屠戶,平時就很看不起韓信,他常和別人說,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兒地侮辱一下韓信這小子。有一天,韓信正在集市上閑逛,那個屠戶攔住了他的去路,對他說:“你身材高大,腰里還佩帶著寶劍,表面看挺勇武的,實際上是一個懦弱的膽小鬼。怎么樣,你要是真的英雄,就一劍刺死我,如果不是,就從我的褲襠下爬過去。”
旁邊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韓信看了他半天,什么也沒說,而是俯下身來,趴在地上,從屠戶的胯下鉆了過去。
這一下,街上的人更嫌棄他了。
項梁起兵之后,路過淮陰,韓信便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了一個小兵。項梁死后,他又跟隨了項羽,項羽見他有些本事,就讓他當了一個級別很低的小軍官。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計,可是項羽都沒有采用,這讓韓信十分失望。他看自己在項羽軍中無用武之地,就在劉邦到南鄭的時候,前去投奔他。
韓信到了南鄭,依然沒有什么聲名,后來,他擔任了接待賓客的小官,觸犯了刑律,與另外十幾個人一起被處死。輪到韓信走上刑臺的時候,恰好劉邦手下的大將夏侯嬰從此經過,韓信就大聲呼喊:“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殺壯士?”
夏侯嬰見他出言非凡,相貌威武,便把他放了,還向劉邦推薦他。
劉邦并未覺得他有什么過人之處,便給了韓信一個管糧草的小官職。
后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并與他多次交談,認為韓信絕非一般人物,胸中很有韜略,是個難得的將才,于是他也三番五次地向劉邦推薦韓信,但劉邦總是不聽。
劉邦之所以來南鄭,是為了養精蓄銳,準備與項羽一決高下。可是,他手下的將士多半思念家鄉,幾乎每天都有人開小差逃跑,這讓劉邦十分著急。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說:“不好了,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一聽,捶胸頓足,十分難過。
過了三天,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是歡喜又是生氣,他責問蕭何:“你怎么也逃跑了?”
蕭何說:“我怎么會逃跑呢?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了。”
劉邦吃驚地問:“誰呀?”
蕭何說:“韓信。”
劉邦一聽,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說:“逃走的將士多了,沒聽說你去追過誰,為什么單單去追韓信呢?”
蕭何說:“別的將士容易得,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天下無雙。大王如果想在漢中就這樣待下去,可以不用韓信;要是還想打江山,奪天下,就非用他不可。”
劉邦說:“好吧,看在丞相的面子上,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搖搖頭說:“叫他做將軍,他遲早還會走的。”
劉邦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高興地說:“大王英明。”
劉邦讓蕭何去找韓信,想馬上拜他為大將,可蕭何嚴肅地勸他,拜大將不是兒戲,不能如此草率,一定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這樣,才顯出對人才的尊重。
劉邦說:“好。就依丞相所言。”
劉邦要拜大將的消息在漢營傳開了,好幾個跟隨劉邦多年的將軍都很興奮,他們以為出頭的日子到了,自己就要成為大將了。可是,到了拜大將的日子,他們都愣住了,原來漢王要拜的大將竟是他們平日里看不上眼的韓信。
劉邦舉行完拜將儀式后,問韓信:“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可以助我破敵吧?”
韓信謝過劉邦,隨后滔滔不絕地向他分析了他與項羽雙方的優劣條件,以及劉邦戰勝項羽的計策與步驟。他說:“只要大王發布檄文,起兵東進,關中之地乃至天下就都是您的了。”
劉邦聽完,拍案叫好,后悔自己沒有早一點發現這個人才。
劉邦在韓信等人的幫助下,終于完成了再次統一天下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