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淮北蜂毒》是淮北南宋作家周密所作的一篇古文,出自《齊東野語》。蜂毒本文暗喻:一味地趨炎附勢,周密最終是文言文原文注得不到好結果的。論點:唯知趨炎,釋翻而不能安其所,淮北其損也固宜。蜂毒
作品原文
淮北蜂毒,周密尾能殺人;江南蟹雄,文言文原文注螯能敵虎。釋翻然取蜂兒者不論斗,淮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也。蜂毒
蜂窟于土或木石,周密人蹤跡得其處,文言文原文注則夜持烈炬臨之,釋翻蜂空群赴焰,盡殪,然后連房刳取,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而來,悉可俯拾。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
作品注釋
①不論斗:不認為(采蜂蜜時必須與蜜蜂)爭斗。
②敵:抵擋
③血指:傷指。
③蹤跡:跟蹤尋找,動詞。
④殪(yì):死。
⑤盡殪:全部死亡。
⑥刳(kū)取:割取。
⑦連房刳取:連蜂房帶蜂蛹一起挖取下
⑧水滸:水邊。
⑨郭索:急競爬行的樣子。
⑩悉:全都。
⑾殞:死。
⑿螯:螃蟹等節肢動物變形時的第一對腳,形狀如鉗,用來取食及自衛。
⒀敵:抵擋
⒁ 悉可俯拾:全可以撿起來。 悉,全。
作品譯文
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殺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擋老虎。但是拾取蜂蜜的人不認為需要(與蜜蜂)爭斗,而捕捉螃蟹的人沒聽說過傷手指的。
蜜蜂的蜂窩一般筑在地上或樹木石頭上,人發現了它所在的地方,就在夜晚拿著烈焰燃燒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傾巢而出飛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們)連蜂房帶蜂蛹一起挖取下來。螃蟹呆在蒲草或蘆葦之間,在水邊上放一盞燈,(螃蟹)沒有一個不爭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撿拾即可。
(它們)只知道向著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必然的了。
作品出處
【齊東野語】
發 音 qí dōng yě yǔ
釋 義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出 處 《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示 例 聽說明的方孝孺,就被永樂皇帝滅十族,其一是“師”,但也許是~,我沒有考查過這事的真偽。(魯迅《兩地書》二六)
《齊東野語》20卷,周密撰。作者字公謹,自號草窗,又號弁陽嘯翁、蕭齋、泗水潛夫、華不注山人、弁陽老人等。祖籍濟南。其曾祖泌,自濟南遷居吳興,至密四世。其家世代為官,本人在宋寶佑年間任義烏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遺老自居,交游很廣,故見聞甚博。是書用《齊東野語》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書中所記,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補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張援襄”等,都是很有價值的資料。本書以中華書局1983年張茂鵬點校本最為方便。
作品啟示
本文暗喻:一味地趨炎附勢,最終是得不到好結果的。
論點:唯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損也固宜。
作者簡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霄齋、蘋洲、蕭齋,晚年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弁陽嘯翁、華不注山人,宋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南宋末年詞人、文學家。祖籍濟南,先人因隨高宗南渡,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置業于弁山南。一說其祖后自吳興遷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周密擅長詩詞,作品典雅濃麗、格律嚴謹,亦有時感之作。能詩,擅書畫。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人稱為“二窗”。與鄧牧、謝翱等往還。著述繁富,留傳詩詞有《草窗舊事》、《萍洲漁笛譜》、《云煙過眼錄》、《浩然齋雅談》等。編有《絕妙好詞》。筆記體史學著作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等,對保存宋代杭州京師風情及文藝、社會等史料,貢獻很大。曾在吳興家中設“書種”、“志雅”兩座藏書樓,藏書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來金石之刻1500余種。但生前已散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