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法三章的字成意思是指共同議定三條法律,后來泛指制訂必須遵守的語故規章條款。那么該成語是事約怎么來的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約法三章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法章
約法三章成語故事
公元前220xx年,成語劉邦率大軍攻入關中,故事駐軍灞上。字成當時,語故秦朝權臣趙高逼即位不久的事約秦二世胡亥自殺,立胡亥的法章侄兒子嬰為秦王。很快,成語趙高又被子嬰設計殺死。故事子嬰后來向劉邦投降。字成子嬰投降后,語故劉邦沒有將他殺掉,事約他認為那樣做會失掉人心。劉邦進咸陽后,本想住進豪華的王宮里,可他的心腹張良和樊噲勸誡他不要那樣做。劉邦接受了他們的建議,傳令封閉王宮,并留下了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許多財寶的庫房。然后,還軍灞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召來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向他們鄭重地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大家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F在我和眾位約定,不管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即: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被判有罪。”大家都非常擁護約法三章。劉邦又派出許多人到各縣各鄉去宣傳這三條法律。百姓們都熱烈支持,紛紛取出牛羊酒食來犒勞劉邦的軍隊。劉邦由于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異軍突起成語故事
秦末,陳勝、吳廣率先揭竿而起,反對秦二世的荒淫無道,各地紛紛響應。西楚霸王項羽也同他的叔叔項梁在會稽發動起義。后來,項梁被封為楚王上柱國,率軍渡江,進擊秦軍。此時,東陽縣有個叫陳嬰的獄吏,在縣中威信很高,深得當地人尊重。東陽縣的年輕人受全國風起云涌的起義浪潮影響,也殺死了東陽縣令,聚集了幾千人,發動起義。陳嬰被他們推選為首領。剛開始的時候,陳嬰以自己能力差為由加以推辭,但后來經不住眾人的一再勸說,沒有辦法,只好答應??h中的老百姓得知起義軍的首領是陳嬰后,紛紛前來投靠。沒過多久,東陽的起義軍便匯集了兩萬人之多。后東陽人又想擁立陳嬰為王,獨樹一幟,并讓所有士兵裹上青色的頭巾,以顯示他們是一支新起的與眾不同的軍隊。然而,陳嬰的母親卻說,他的名氣一下子這么大,并不是什么好兆頭,要他歸順于別人,以圖自保。因此,陳嬰遲遲不敢稱王。就在這時,正好項梁率兵過江,陳嬰便帶領眾部下歸順了項梁,聯合兵力西擊秦軍。
因勢利導成語故事
戰國時,齊人孫臏和魏人龐涓都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后龐涓做了魏國的大將,因妒忌孫臏的才能高于自己,便砍斷了他的雙腿,還在他臉上刺字、涂墨。后來,孫臏做了齊國的軍師,輔助大將田忌率兵五萬攻魏救韓。孫臏照田忌所說,揮師對魏都大梁發動進攻,逼龐涓從韓國退兵。果然,龐涓聞訊忙從韓國撤軍。此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孫臏又對田忌說:“魏國的軍隊向來以勇猛兇悍著稱,他們根本不會把我們齊國的軍隊放在眼中。會用兵的人,要因勢利導,也就是說要順著對方思想發展的趨勢,加以引導,引誘他們中計。”于是,孫臏把吃飯的灶每天減少一批,制造出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龐涓果然中計,留下步兵,只帶精銳部隊追擊。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并在一棵樹上寫下“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八個大字。龐涓到了馬陵,想點火看樹上的字。頓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傷亡慘重,龐涓身中六箭。兵敗如山倒,他只得無奈地拔劍自刎。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經常入云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在清溪的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是他最杰出的兩個弟子,孫臏與龐涓都曾師從鬼谷子學習過兵法。曾著有講述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的《鬼谷子》一書。此書共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